太極研究
陰陽在太極拳運動中代表什麼?
陰陽在太極拳運動中代表什麼? 在太極拳運動中,陰陽泛指矛盾統一的兩方面。可以表示意念與動作的動靜、虛實、主次;勁力的開合、 蓄髮、強弱;肢體的屈伸、升降;步法的進退;身型的含拔、松沉;形態的沉穩、輕靈,甚至呼吸等等。這種泛指,只起代稱的作用,並指示人們不要只顧局部,任何時候都應保持完整統
由拍腳伏虎向左撇身捶式過渡要注意什麼?
由「拍腳伏虎」式向「左撇身捶」式過渡,特別要注意什麼? 兩式之間特別要注意右拳旋臂轉腕下落外旋成掌收於胸前,左拳變掌穿向右小臂上方,並作平圓抹轉的動作。左掌向右小臂穿抹應至正東方向為止,意念加以控制,做到「知止而後有定」,不必有過大偏左的漫不經心的運動(圖5-25)。
練太極拳是不是越慢越好?
太極拳特點之一是緩慢,但不是越慢越好。初學時為了把功架結構弄清楚,又在自然呼吸階段,不妨慢一些,每個動作過程都做完滿。隨著套路熟練,基本功已經正確定型,則應有計劃地快慢相間地進行練習,即一段時間練快一些,一段時間練慢一些,但每次都要保持動作速度均勻,同一次套路練習中不可忽快忽慢。
拍腳伏虎小跳步怎樣做好?
「拍腳伏虎」式如果要表達輕靈,小跳步怎樣做好? 小跳步要做得輕靈,關鍵在於節奏要掌握得好。當右腿上踢擊響後下落於左腳前到地的剎那,左腳應同時離地,腳尖下垂,並且雙臂向右側斜伸平擺掌,雙腳要非常協調,手與腳的動作也要非常協調。做到上下相隨,不可有先後動作,才可以做得好些。要注意以腳掌先落地,
練太極拳時配播音樂好不好?
練太極拳時播音樂,是近40年的事,目的是活躍表演氣氛,使集體練拳整齊、統一c在教學方法上,是一創新。有了音樂的配合,學員易於記憶動作順序和方向。大量學員在學會整個套路而未能連貫的階段,當集體練習時音樂節奏作為第2信號的條件刺激,與教員帶練動作形象聯繫起來,有利於練習和記憶。 輕
練太極拳要做到松靜自然,怎樣理解?
練太極拳要做到松靜自然,怎樣理解? 松靜自然是一條高度概括的練拳原則,它包括了內、外,局部和整體的許多要領。松是指練拳時不必著意於肢體的任何部分,無論指、腕、肘、肩、頸、腰、胯、膝、踝諸關節都要放鬆,不用拙力;保持胸微含、肩略扣、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胯落腰、展指舒掌的自然姿勢。只有肢體做
拍腳伏虎式在拍腳時易犯什麼毛病?
「拍腳伏虎」式在拍腳時易犯什麼毛病?如何改進? 「拍腳伏虎」式可分為拍腳與打虎勢2個部分動作。毛病常出在前半部分,具體如下: (1)當一手拍腳時,另一手沒有相應的向外平伸展開並立腕撐掌以助平衡之勢,身體側傾。 (2)拍腳動作其實應是踢腿動作,使向上踢的腳背與向前下方拍落
現代太極拳運動有什麼發展和變化?
太極拳運動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向前發展。楊澄甫就沒有完全墨守和傳授他祖父和父親所授的太極拳,他隨著時代發展而改變自身的太極拳架子,最後才形成同定的模式。他經歷了清末和民初2個兵荒馬亂的時代,早年不少學生是滿清官宦,晚年教的學生多有民國各階層的百姓。他不斷適應學生的程度和需求,
摟膝栽捶轉向白蛇吐信需要注意什麼?
由「摟膝栽捶」式轉向「白蛇吐信」式的過程特別需要注意什麼? 「白蛇吐信」式的開始動作,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 1)重心後移,坐左腿同時提(左)拳,託(右)掌,提拳不可過肩,託拳大約齊胸即可。動作注意垂肘,並且雙手要相照應。 (2)換重翻身後要提起左腳離地向外擺落才成歇步
打太極拳時對上肢有什麼要求?
打太極拳時,對上肢有什麼要求? 上肢指肩、臂、肘、腕、手。 肩:肩要保持松沉。任何時候不可聳肩,即使做「白鶴亮翅」式、 「玉女穿梭"式等動作,肩也要向下松沉。保持松沉的關鍵是肩鎖關節放鬆,稍微內扣。走架過程中,肩永無主動動作。 臂:臂以肘關節連結,遠端稱為前臂,近端稱為
摟膝栽捶式的動作過程有什麼特點?
「摟膝栽捶」式的動作過程有什麼特點? 「摟膝栽捶」式的起始,是收步下捋,然後出右步雙臂前搠作平圓運動,與「捋擠」式相仿。但捋之後是棚臂作平圓,不是前擠動作,與「左右穿梭」式的起始動作相同。這種活步的掤臂是明顯地吸收了孫式太極拳風格加以轉化而形成48式的動作特點。緊接著由平圓很自然流暢地變立
打太極拳時對下肢有什麼要求?
打太極拳時,對下肢有什麼要求? 下肢指胯、腿、膝、足。 胯:運動過程要常鬆開,要稍後縮,或稱為收胯,切不可向前挺胯。 腿:主要支承體重的一腿常屈膝坐實,另一腿便稱為虛,仍保持自然的微微彎曲。 膝:保持一定程度的曲屈狀態,雙腿在虛實變化過程中,實腿膝關節的曲屈程
右琵琶式與手揮琵琶式有何異同?
「右琵琶」式與「手揮琵琶」式有何異同? 「琵琶」式動作在簡化太極拳、楊式太極拳都稱為 「手揮琵琶」式,動作內容是相同的。但在48式太極拳分有左右2式練法,所以改用「左琵琶」式與「右琵琶」式的寫法。 「左琵琶」式即習以為常的「手揮琵琶」式; 「右琵琶」式則為左式的反方向動作,即
太極拳有哪些主要步法?
太極拳有哪些主要步法? 太極拳走架的主要步法有上步、退步、進步、撤步、跟步、擦步、蓋步、墊步、插步、橫進步、碾步、跳步等等。 (1)上步:後腳向前上一步或前腳向前上半步。 (2)退步:前腳向後退一步。 (3)進步:雙腳相繼向前各上一步。 (4)撤步:
轉身推掌怎樣掌握練好該式的要領?
很多人在練「轉身推掌」式時都是快速向前跟步和推擊,原因何在,怎樣掌握練好該式的要領? 練「轉身推掌」式時節奏成了變速動作,原因在於一腳向斜角方向邁步,腳跟剛著地,重心連同後腳就立即短促前移跟進,沒有前腿弓坐的過程,變得在速度上比其他運動過程快了2~3倍。這可能是對教材所寫的隨即跟進理解為立
初學太極拳時,是否應該先練好步法?
初學太極拳時,是否應該先練好步法? 步法是太極拳運動的基礎。因為太極拳運動要求機體內外上下協調,初學時往往記住了手的動作,又記不住身腰或腳步的形狀、動態;照顧了上體正直,重心穩定,手法的過程又未能摹仿好,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而在運動過程,步法是關鍵,首先將步法練熟了,掌握了一定的規律,再配
練習簡化太極拳也會長工夫嗎?
練習簡化太極拳也會長工夫嗎? 簡化太極拳雖然稱為簡化,是相對原來楊式老架太極拳而言的,但仍保留了八門五步的基本技法,實際上是太極拳的基本功練習套路。其基本內容是太極拳的主要步型、步法和最基本的技術動作組合,是一套打基礎的功架。正由於動作比較簡單,才最吃功力,演練起來無拙可藏,一舉手、一投足
捋擠式與攬雀尾式的捋、擠姿勢過程有何不同?
「捋擠」式與「攬雀尾」式的捋、擠姿勢過程有何不同? 「捋擠」式的主體動作是捋和擠,都是「攬雀尾」式的2個招式,動作和技術意義是相同的,但運動過程不同,手法與步法的配合有差異。 (1)「攬雀尾」式的捋擠,是在同一個弓步基礎上進行的。捋則重心後移,後腿變實;擠則重心前移,形成弓步。而
太極拳運動的身法有何要領?
太極拳運動的身法有何要領? 太極拳運動,講究以身法帶手法,步隨身換,腰脊為第一主宰。其身法的主要要領就是主宰於腰,腰如車軸。所有動作必須以腰動為主,身手協調。腰的動作如車軸作用,軸承旋轉,才有車輪滾動。如把四肢動作看作輪轉的話,腰就是主動軸和軸承。 注意,太極拳運動兩肩都不應有主
怎樣掌握白鶴亮翅的運動要領?
簡化太極拳、88式太極拳、48式太極拳、42式太極拳與楊式(40式)競賽套路均有「白鶴亮翅」式,它們是否相同,怎樣掌握該式的運動要領? 上述5個太極拳運動套路的「白鶴亮翅」式動作都是楊式太極拳的同一個招式,動作基本一致。前面4個套路的這個式子定勢均與國家體委在20世紀50年代統一修訂的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