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流派
陳式太極拳競賽的技術特點
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的技術特點 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是在傳統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經過吸取其精華,而形成健身|生、傳統性、針對性及連續性的特點。適宜於競賽標準的科學套路,其技術特點表現為:動作外形上是纏繞旋轉,頓足跳躍,曲折連貫,一氣呵成。動作勁力上是剛柔外顯,松活彈抖,對稱協調,圓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之步型
三:步型 1.弓步 兩腳前後站立。前腿屈膝,膝尖不得超過腳尖;後腿微屈,兩腳尖斜向前方,重心偏於前腿。右勢同左勢,但方向相反。見圖1 O。 注意事項:練習時可跟隨口令左、右勢交替練習。也可結合手法動作配合左、右弓步練習,如左、右斜行拗步練習。 2.馬步 兩腳
陳式太極拳套路的結構特點
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的結構特點 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是在傳統陳式太極拳一路和二路的基礎上創編而成的,既有纏繞柔和的一路特點,又有發勁彈抖的二路特點.基本上保留了傳統陳式太極拳的主要動作和傳統風格,且在套路結構編排上,較好地保留了陳式太極拳的傳統性。 由於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具有明顯的
陳式太極拳步法圖解
(四)步法 1.進步 兩手半握拳,拳背貼於腰間,見圖1 6。右腳以腳跟為軸,腳尖外擺,身體右轉,隨之弓膝塌勁,身體重心移至右腿,提起左腳,見圖1 7。以腳跟內側貼地,向左前方 擦出,腳跟著地,腳尖翹起,見圖1 8。接著,腳尖落地,向前弓膝塌勁,成左弓步,見圖1 9。右腿進步同
陳式太極拳的健身養生作用
陳氏太極拳與養生 陳氏太極拳是中國古老的拳種之一,也是目前人們最喜愛的健身項目之一。陳氏太極拳是依據陰陽之理、中醫經絡學說及導引、吐納術,綜合武術技術創編而成的。因此,練習陳式太極拳可以平和陰陽,疏通經絡,調節神經,全面提高人體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消化系統和運動系統的各項生理
陳氏太極拳腿法圖解
(五)腿法1.單震腳(右金剛搗碓)(1)提膝舉拳:身體重心緩緩移至左腿並屈蹲,左臂微屈.左手屈腕外旋手心翻向上,置於腹前;同時右腿屈膝提起.膝同腹高,腳尖上翹,右臂屈肘,右手握拳外旋舉至胸前約1喱米處,拳心斜向上;上體正直。目視右拳。見圖34。 (2)震腳砸拳:上動不停,右腳下落,輕輕踏地,右
陳氏太極拳的發勁規律
松活彈抖的爆發力是陳氏太極拳的精華,也是陳氏太極拳與其它太極拳的主要區別之一。 眾多的太極拳愛好者對發勁都很喜歡,但苦練多年,能將勁發的淋漓盡致,隨心所欲,意到氣到勁到者,卻如風毛鱗角,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是不得領。如果真正掌握了陳氏太極拳的發勁的規律,練好也並非難事。筆者在多年練習陳氏太極拳的過程中
陰陽相濟論---關於陳式太極拳的十大關係
「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太極拳的全部拳理拳法,統而言之,一陰一陽而已。陰陽相濟(互濟、交濟、互根、互孕、對稱、平衡等)的辯證關係,體現在太極拳的一系列運動、乃至一些細微的動作之中。為此,打好這套拳的關鍵,即在於如何把握住這一系列的陰陽之間的微妙關係。 先師陳照奎先生傳拳,特別是在分析太極拳的勁路時
陳式太極起勢圖解
基本動作(手法)訓練 1.起勢 (1)兩腳平行併攏站立,兩手自然下垂,輕貼兩腿外側,下頦微內收,頭頸中正,兩肩松沉,胸腹舒暢,意識集中,呼吸自然。目視前方。見圖48。起勢 (2)接上勢,身體重心右移,左腳離地向左側橫開步,兩腳間距離與肩同寬.兩腳尖向正前方;兩手自然下垂,輕貼兩腿外
習練太極拳三字經
總論 陳太極,理法精,陰陽理,互變中。 法萬變,不離宗,唯纏法,基本功。 每一動,螺旋形,其要求,圓而松。 如毛巾,反覆擰,練周身,內外同。 經絡活,血氣通,祛疾病,保康寧。 勿懈怠,持之恆,講技法,變化靈。 或柔化,或剛攻,因敵變,螺旋中。 (二)纏法 論纏法,應過細,內外旋,分順逆。 順勁開,
纏絲勁與化勁
纏絲就是在一動全動的要求下掌心由內往外翻或由外往內翻,由於掌心內外翻轉,表現在上肢是旋腕轉膀,表現在下肢則是旋踝轉腿,表現在身軀則是旋腰轉脊。三者結合起來,形成—條根在腳、主宰於腰而形於手指的空間旋轉曲線.這是太極拳必須做到的要求。太極拳各個拳式雖花樣繁多,轉換各別。但從它基本纏絲來分析,就
陳式太極基本動作卷肱勢
陳式太極基本動作卷肱勢2.卷肱勢 (1)接上勢,身體稍右轉,步型不變。左手逆纏,向前轉出至胸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同時,右手逆纏,向右後斜上方轉至肩高,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右後方,目視右手。接著兩手變順纏,掌心翻向上。見圖52。 (2)接上勢,兩手再變逆纏,右臂同時屈肘向內,手至右腮側,
陳式太極基本功之攬扎衣
陳式太極拳基本動作訓練(攬扎衣) (1)接上勢,上體向左迴轉。同時右掌向左手臂上方穿出,兩掌內旋,兩掌心翻向外,右掌指向上,左掌指向左。目視兩掌,這時呼氣。 見圖5 8。 (2)接上勢,重心移至左腳,同時提右膝,右手逆纏向上、向右劃弧轉至右側前方,臂同肩高,掌心斜向右前,掌指斜
陳式太極拳小架
起源於河南溫縣陳家溝,由明末清初的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在祖傳拳械的基礎上,精益求精地創造了太極五套拳、五套錘、十三勢、炮錘,以及槍、刀、劍、棍、鐧、鞭等,尤其獨特的還有雙人推手和雙人粘槍,形成了完善的流派體系。在300多年的演變發展過程中,從陳式太極拳又派生出了楊、吳、武、孫、趙堡等各式
陳氏太極基本功之白鶴亮翅
陳氏太極基本動作訓練之白鶴亮翅 (1)接上勢,身體右轉,右腳支撐,左腳腳跟抬起,前腳掌著地,同時,右手逆纏,向右胸前,掌心向外,掌指向上;接著左手順纏,向右腹前,掌心向右。目視右前方。見圖66。 (2)接上勢,身體右轉,右腿弓膝,同時提起左腳向左前方上步,腳跟著地,腳尖翹起,成僕步。右手
陳式太極拳的發勁
中華武術豐富多彩,雖各有風格特點並自成體系,但「攻防」二字是各家共有的。防者多用柔,攻者多用剛。何謂剛?在發勁時,內外和一,意氣風發,將自己的力量發出擊點乃為剛。能將自己百分之百的力量發到出擊點就是剛勁的最高標準。陳氏太極拳的發勁也有其獨到之處,它不僅拳、肘、肩、腳、膝、稍節和主要關節發勁,
陳式太極拳的出腳、踢腳、震腳
陳氏太極拳出腳如運掌陳式太極拳進退講究「動必進步,進必『套插」「『勝在進步,不敗在退步」。抬腳進退是陳式太極拳實用技擊的靈魂所在。「足踏出,如前有深淵,說回即收回,至虛至靈。」「足運行極其纏綿不直,又能隨手運行,不失螺絲纏勁。」「腎藏志,以足從志,亦順著轉圈」「手足運動不外一圈,絕無直來直去。」(《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之雲手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 5.雲手 (1)接上勢,身體右轉,右腿弓膝,同時右手逆纏向內、向右劃弧擠按,掌心斜向右前方,掌指斜向上;左手順纏向下、向右劃弧轉至右肘內下側,掌心斜向右前方,掌指斜向右前上方。見圖72。 (2)接上勢,身體變為左轉,左腿弓膝。隨之兩手隨身體轉動,左手變逆纏,向上、向左
簡析陳式太極拳的螺旋纏絲勁
詩曰:一、 動則生陽靜生陰,一動一靜互為根。 果然認得環中趣,輾轉隨意見天真。 二、 陰陽無始又無終,來往屈伸寓化工。 此中消息真滲透,圓轉隨意運鴻蒙。 這是陳式太極拳纏絲法詩二首。詩中闡明了纏絲是畫圓,陰陽互為根,功久探奧秘,隨意見天真之理。螺旋纏絲是陳式太極
學練陳氏太極拳十三要
學練陳氏太極拳十三要(-)靜 靜就是安靜,平心靜氣的意思。學太極拳,首先是思想上的靜。練拳者要除去妄想,排除雜念,做到「心中一無所著,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