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張三丰原式太極拳動作名稱

2025-07-30 23:58:08

張三丰原式太極拳動作名稱
一、動作名稱
 l預備勢             2半面向左轉
 3提手上勢        4右向擠手
 5左向擠手        6攬雀尾
 7手揮琵琶        8提手上勢

9摟膝拗步         10攬雀尾
11摟膝拗步        12攬雀尾
13接膝拗步        14攬雀尾
15進步搬攔捶    16如封似閉
17提手上勢        I8抱虎歸山
19肘底看捶        20倒攆猴
21斜飛勢            22手揮琵琶
23提手上勢        24海底針
25撤步賽通臂   26上步擠
27.白鶴亮翅      28雲手
29高探馬           30轉身左右分腳
31摟膝拗步       32摟膝栽捶
33翻身撇身捶   34披身踢腳
35翻身二起腳   36轉身蹬腳
37彎弓射虎       38上步擠
39摟膝拗步       40攬雀尾
41退步搬攔捶   42如封似閉
43雙峰貫耳       44野馬分鬃
45玉女穿梭       46單鞭下勢
47.白鶴亮翅      48雲手
49金雞獨立       50倒攆猴
51斜飛勢           52手揮琵琶
53提手上勢       54海底針
55上步賽通臂   56上步擠
57. 白鶴亮翅     58雲手
59上右步壓肘   60上左步壓肘
6l腋下掌            62十字擺蓮
63彎弓射虎       64上步擠

65上步七星       66.退步跨虎
67轉身擺蓮       68.彎弓射虎
69上步擠            70.手揮琵琶
71合太極           72收勢
第一章張三丰原式太極拳(上)簡介
  第一節張三丰太極拳淵源與傳承

一、集大成者張三丰
        在張三丰之前,有東晉時代的葛洪創「太極法術」「太極秘法」;有南北朝時代梁國人韓拱月所創「小九天雛形太極拳」;有唐代隱居道上許宣平的「蘭十七式太極拳」;有李道子創「俞式太極功」。有明代俞蓮舟創「先天拳」;民間則流傳有「粘沾拳」「摸魚拳」「綿拳」等。張三丰對上述拳法進行提煉升華,將道家哲理融會貫通於太極拳技之中,創造了一套以「太極十三勢」為代表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武當內家拳,與佛教少林拳並稱中國武術兩大奇觀,從而使太極拳名震江湖,廣傳於世,形成了武術史上「南尊武當,北崇少林」的局面。由此觀之,在太極拳史上,張三丰實有集大成之功。這些有史料可尋的太極拳傳承脈絡,正是張三丰原式太極拳的淵源和線索。

二、張三丰生平及其創拳立派情形
        張三丰其人,傳說不一。據《明史?方技傳》中的《張三丰傳》記載,他是遼東懿州(今遼寧義縣)人,名全一,字君寶,號三豐,義號玄玄子。祖籍江西龍虎山。長相「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髯如戟」。平常不修邊幅,寒暑唯一衲一蓑,人稱「張邋遢」。行蹤飄忽不定,處事怪異,書經目不忘,善嬉諧而旁若無人。曾屢次雲遊武當山,在山上「創草廬居之」,煉丹,行拳。後又入四川青城、鶴鳴諸山訪道求真。張三丰一生著述頗豐,其傳世之作較為可信的有《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篇》。張三丰與其徒在武當山修道,明成祖專為他營建武當官觀,所以其丹法流傳了下來,稱「武當道派」。其特點有五:
    1、崇祀「真武大帝」,奉真武大帝為祖師。
    真武大帝為北方七宿之神,其像為龜蛇,足道教信奉的北方大神。武當山自古就是道教奉祀真武之神的道場。
    2、以「太極」學說為根本教義。張三丰的丹道思想源於陳摶學派,以「無極而太極」立說。其《大道論》一文,系統闡述了太極分陰陽、逆用陰陽、順則生人、逆則成仙的丹道思想,認為天地足一太極,人身也是一太極,識得此天地之太極、人身之太極,即可行拳煉丹證成道果。
    3、先雙修而後清修的內丹實踐過程。張三丰的丹法屬於內丹雙修派系統,以《玄機直講》《玄要篇》《無根樹》為代表。其煉法稱「神仙栽接法」,以雙修煉採「外藥」,以清修煉養「內藥」。外藥在造化窟中而產,內藥在自身關元氣穴中而生,內藥是精,外藥是燻;內藥是性,外藥立命,性命雙修,方合神仙之道。叫代中期以後,武當道派併入全真龍門派,雙修法因不合全真北宗之旨而失傳,至此時起,清修取代了雙修。
    4、創「武當內家拳技」,形成道教武術派。道教史卜多習武之人,如道士王重陽曾巾武舉、白玉蟾任俠好武,但直至武當道教興起,才形成道教武術派。武當內家拳技是道教史上之一絕,其創始之首功當推北宋武當道士張三丰。張三丰因觀鵲蛇之鬥,忽有會心,遂編演而成太極拳。清代黃百家的《內家拳法》所涉及到的《王徵南墓志銘》《寧波府志-張松溪傳》等相關文章均認為張三丰是武當內家拳的奠基人。
    5、以《道德經》為刨拳的理論基礎。張三丰汲取了道家、儒家的哲學思想,並以道家為主幹,攝取傳統醫學、兵法知識.運用太極說、剛陽說、五行說、八卦說來高度概括武當內家拳的拳理、拳技、戰略戰術,從而形成了獨到的武當內家拳見解,大致有如下特點:
    (l)拳法自然。老子《道德經》一文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張三丰以老子的本體說作為他創拳的理論基礎。老子認為人是效法自然的,就應順乎自然規律自
成法則,張三丰在創拳過程中,始終貫穿著道法自然的法則,按照「順其自然」的規律行拳。
    (2)圓形運動。老子認為道是萬物之始,萬物乃由道產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萬物的變化越是伸展,離道就越遠,而最後仍要收斂,返回於道。換句話說,道的運行規律是一個圓圈。據此原理,張三丰創下的原式太極拳均以圓弧軌跡為主,在行拳過程中或平圈、或立圈、或斜圈、或止圈、或倒圈、或半圓……均走弧形,變化多端。
    (3)拳法陰陽。俗話說:「不懂陰陽,就無法練習太極拳。」說明通曉陰陽規律對練習太極拳極為重要。
    (4)貴柔處雌的戰略觀。老子在《道德經》第二十八章中說:「知其雄,守其雌。」老子認為知堅強者最好經常處在柔弱地位,這樣才能避免過早走向死亡的結局。張三丰運用這種貴柔處雌的思想,形成了武當內家拳「尚變不尚力,貴化不貴抗,尚走不尚頂」的技擊特點。也就是說,武當內家拳在技擊上專講柔化,不在氣力上勝人。在訓練上,也純以養氣為主。
練拳時,忌用蠻力,務使全身鬆開,氣血貫注,日久自成內功。與敵交手,以手之圓轉勁化解敵擊來之直勁,而不採取以硬碰硬的打法,以腳之走來避開與敵互相頂撞的打法。但貴柔
守雌不是武當內家拳之終極目的,其終極目的是以柔克剛。《武當拳法手訣》一書中言:「攛不與鬥,貼跌更奇,彼來兇勇,圈插敵元,以柔克剛,以疾克遲,以靜待動,以曲取直。」
這表明,武當內家拳在技擊上講究以小力勝大力,以速快打速慢,以圓轉勁打直勁,以柔弱勝剛強。在技擊過程中,要求達到身似遊龍,步踏九官,手運纏裹,出手軟如綿,上身硬似
鐵。對抗時,以變應變,隨意而動,似攻似守,似發似收,如水之流,似雲之繞,奠測端倪,達到動靜自如的境界。
    (5)後發制人的戰術觀。張三丰根據老子「不敢為天下先」的哲學思想,結合孫武的「後發先至以制人」的兵家戰術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暫時沒有相關數據
同类文章

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四式進步栽捶

    第三十四式進步栽捶     譜訣:進步栽捶破前踢,摟敵僕地腰脛擊;    上下相隨勁完整,腰沉胯松始得力。     動作過程     1.身體漸右轉,右腳尖外撇踏實,重心漸移右腿,左腳向前提起(腳跟先離地),虛懸於右腳前。同時,左掌隨轉體自前向右經右胸前弧形下摟至胸前,掌心朝右下;

85式太極拳圖爭第三十三式左右摟膝拗步

 第三十三式左右摟膝拗步     動作過程     (一)左摟膝拗步     1.左腿下落,膝仍懸起,右腿漸下蹲,身體微右轉。同時,左掌內旋,向右經身前中線向左下弧形下摟至右腹前,掌心朝下;右掌外旋,弧形移向右耳。眼神稍關顧左掌下摟,隨即移視右掌(圖1 54、附圖1 54)。     2.左腳

85式太極拳圖解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動作過程     1.身體直起、右轉,左足尖裡扣踏實,重心落於左腳,右腳虛踏地。同時,右拳隨勢提起,屈肘橫臂移於左肋前,拳心朝下;左掌自左向上弧形上舉於左額前上方,面朝北。眼隨轉體向前平視,眼神關顧兩手移動(圖1 65、附圖1 65)。      2.身體

楊氏太極拳圖解第三十二式轉身蹬腳

    第三十二式轉身蹬腳     譜訣:轉身蹬腳打敵援,懸腿蹬伸腹上踹;    上驚下取樁根腿,立身中正最得勢。     動作過程     1.左腳漸落下,左膝微提,虛懸於右腳前,以右足跟為軸,腰身輕靈地向左後轉,右胯根松沉,右膝微屈,身略下蹲,左腿微裡合。同時,兩臂外旋,兩掌向裡、向胸

85式太極拳第三十六式進步搬攔捶

第三十六式進步搬攔捶     動作過程     1.身體微左轉,重心漸移向左腿。同時,左肘隨轉體略下沉,左臂隨勢外旋,掌心翻朝上;右拳內旋,向前上掤擊過左掌上側,高與肩平,拳心朝下。眼神關顧右拳前掤(圖1 69、附圖1 69)。   其餘動作過程同第十二式進步搬攔捶(參見圖55,.-5 8)。

85式楊氏太極拳圖解左右分腳

    楊氏85式太極拳圖解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腳         譜訣:左右分腳手須封,捋來採去伺機攻;    上驚下取脅下踢,手腳齊到始成功。     動作過程     右分腳     1.重心仍全部在右腿,右腿漸下蹲,左腳稍提起,身體微左轉(面向東北)。同時,右掌隨勢向右往裡弧形抹轉,左

楊氏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七式右蹬腳

 第三十七式右蹬腳     譜訣:右拳被擒繞敵腕,兩臂合抱須圓滿;    雙手分處伊心亂,輕黏慢捌飛腿踹。     動作過程     1.身體漸左轉,左足尖外撇踏實,左膝微屈,重心漸全部移於左腿坐實,右腿屈膝向前虛虛提起(腳跟先離地)。同時,左掌隨勢向左前上移,隨移外旋,掌心轉朝裡;右拳變

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式高探馬

第三十式高探馬譜訣:高探馬上纏腕採,仰之彌高掌探面; 上驚下取型典在,金針度眾樂其成。 動作過程 1.腰稍朝右松轉, 右胯內收,重心漸移到 右腿,隨重心後移,左 足尖自然離地。同時, 右吊手變掌,右肘屈沉, 弧形移至右肩前,指尖 朝前,掌心朝前下;左 臂外旋使掌心漸翻轉至 斜朝上。眼神關顧左掌 翻轉

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勢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勢     譜訣:敵勢攻來賽虎猛,披身取勢在得橫;    善識側翼與襠口,下採上打喪敵魂。     動作過程     1.左腿漸下蹲,右腳下落虛懸。同時,左掌自左向右拂面經額前弧形平移至右胸前,隨移外旋,掌心漸翻朝裡;右掌微下移至肩平,隨移內旋,掌心漸翻朝下。眼神關

陳式競賽套路56式圖解一

陳式競賽套路56式圖解 起勢和右金剛搗碓 點擊:收藏56式陳氏競賽套路圖解教程(一)起    勢 起勢  1.並腳直立(面向南)    兩腳併攏,身體自然直立。頭頸正直,下頦內收,胸腹放鬆,肩臂松垂,兩手輕貼在大腿外側。精神集中,呼吸自然。雙目平視前方。見圖11 1。          用意識導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