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85式太極拳第五十七式下勢

2025-07-31 01:18:08

 第五十七式下勢
    譜訣:下勢蓄勁避銳氣,吞吐剛柔無所懼;    引進落空牽敵根,順勢下採勁須齊。
    動作過程
    1.腰微右轉,右腳尖外撇踏實,重心漸後移向右腿,慢慢屈膝下蹲,左腿徐徐伸直(呈微屈)。同時,左手往裡回收微屈,手指朝前(圖237)。
    3.右腿繼續下蹲,左足尖稍內扣,成左僕步。同時,左臂隨重心後移屈肘弧形裡收,經腰側前向下,由左腿裡側前穿。眼神關顧左掌,向前平視(圖238)。


    技術要領
    1.屈膝下蹲時,要提頂、吊襠、含胸、拔背、斂臀,兩肩平正,胯松沉,腰直豎,尾閭收正,則中定之勁自然生發,使身心中正安舒,不偏不倚,內實精神,外示安儀。
    2.當重心後移下蹲,左掌弧形裡收下移時,要沉肩垂肘,胯松腰豎,以右胯領先,以胯帶身,以身
帶肩,以肩帶肘,以肘帶腕,以腕帶掌,節節貫串地帶動左掌裡收下移。無論左掌由裡收下移或貼近脛骨前穿,都要松靈連貫圓活,毋有缺陷,毋有凹凸,毋有斷續,不起稜角。屈伸纏繞,從心所欲。
    3.右腿下蹲成僕步時,襠部(即會陰部)要圓而虛,要裹襠、吊襠,不可夾襠、尖襠。兩胯根撐開,兩膝呈微裡扣之意,襠自然能圓。會陰處虛虛上提,不使有下蕩之意,襠自然能虛。襠的虛圓,使胯骨的骨節撐開,以增加襠部伸縮旋轉的靈活性和擴大活動的幅度,使下盤輕靈而旋轉無滯,並加強腿部的彈性和功勁。此外,右胯絕不可低於膝,以胯與膝平為最低限度。若過於下蹲,胯根低於膝部則形成「蕩襠」,即「軟襠",此時襠部全部下落,軟弱無力地貼近地面,似同癱瘓,使腿的基礎浮而不固,兩腿虛實變換反而不靈,這樣不但起身費勁,遇到對方進逼,就會癱倒在地。反之,如胯根過高於膝,則運動量過小,得不到鍛鍊身體的效果。為了提高膝關節的支撐力,加深腿部的彈性和功勁,必須因人而宜地找到一
個適當的下蹲高度。
    4.重心後移下蹲時須立身中正,不可前俯後仰。眼神雖隨左掌,然而當左掌裡收下移到貼近脛骨前穿時,眼要向前平視,不可低頭哈腰,以免精神不起,也不能發揮「下勢"應有之技擊作用。因為不論是隨下蹲勢下採還是我左手被敵所握以圓活勁收回腰前,都是用右腿和腰胯向後下坐以及重心向後下沉的勁勢,以牽動彼力。而上體向前傾俯則無法運用整體之勁,只能憑藉手臂局部的勁力,這樣不但不利下採,掙脫敵手,而且影響眼神的運用,致使無法很好地觀察對手,形成人為的盲域,為敵所乘。
    太極拳實戰用 法
    接前勢,如敵以右手將我左手往外推去或用力握住,我即將右腿向右分開,往後坐下,左手用圓活勁收回腰前將彼引進落空,伺機進攻。或敵用左手來擊,我急以左手將敵左腕扼住,以腰、胯、「腿、臂、腕等全身整體下坐之勁沉採,牽動對方之根,使其頓感失衡,站立不穩。並蓄我氣勁,以備後著。
    注釋說明
    武術中凡僕腿向下落身,通稱下勢。楊式太極拳此勢的技擊意義,除上述用法中已闡明者外,又一如少林的僕腿。當敵飛腿踢我上部,一時無可退避者,即以下勢應之。其主要目的是避挫敵鋒,空其來勢,使敵如臨深淵,有「俯之彌深"之感。故《太極拳體用全訣》說:  「下勢蓄勁避銳氣,俯之彌深無所畏。"因此式身法輕靈順柔,猶如錦蛇伏地,故又名『『蛇身下勢」或「平伏地錦」。陳微明在《太極拳問答》中云:  「聞楊少侯先生言,祿禪老先生練單鞭下勢時,以制錢一枚置地上,可以口銜起;又可以肩靠人之膝,其腰之下如是。」所以曾昭然認為下勢一式『面眼皆向東,頭可先垂至極低而後昂起如圖(即楊澄甫下勢的拳照定勢)」。
    《全體大用訣》說的「單鞭下勢順鋒人",則明白地表示,敵以由上向下的著法擊我,我急順其勢向下貼隨,待彼下擊的勁落空,即以貼隨之手隨同胯膝前進之衝力,撩擊敵之陰部或腹部。這是下勢的又一用法,說明「下勢"的著法亦是隨勢而變的。但不論著法如何變化,著變理不變。下勢由左弓步變為僕步,重心後移,屈右腿直體後坐,其關鍵在於後坐。後坐
好不好,關係到整個下勢動作的正確與否。所以必須嚴格地按照技術要領,做好後坐動作。尤其注意不要引起蕩襠或軟襠,以取得較好的鍛鍊效果。
    有人在眉批楊澄甫《體用全書》「單鞭下勢」時說:  「此勢本為空對方來勢而用,今雲將對方來手扼住,或下採等等,皆有抵撞之意,實為不妥。"此為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了。
    採的基本手法可分單採和雙採,楊式太極拳「單鞭下勢」就是單採應用的典範。單採通常是和其他的手法相輔連用的。當採法與其他手法相輔結合應用時,若敵之運動方向與我一致,則可順其來勢,以「順手牽羊"法採之。若運動方向恰恰相反,則此時的採僅僅是為了引出對方的反作用力,或採出其身體的掙力或失衡感。當對方慌忙抽身時即借其抽身之力順勢補手進擊,如「野馬分鬃"  「斜飛」等勢,就是採後以挒手相輔相補,而「下勢」採後則以「金雞獨立」勢相輔補以膝法等。有的僅試單採以探虛實。其實利用物理學的合力原理,無論順勢或逆勢,都可施以「採手",只要採的角度、勁力大小,手法的主輔配合,都能因敵變化,控制得當,憑藉腰腿旋轉、進退、起落之勁順勢發動,起到以小力打大力、四兩撥千斤的技擊效果。
    至於雙採,如吳式太極拳的「下勢』』就是應用雙採的,用勁必須並行地向一側施為,而不可採執敵的兩手或兩臂分向兩側發放,否則就會使對方撞人自己內門,或者反而穩定了對方的重心。
    採之一法,用人之策,借人之力,但亦有「渾身合力下千斤」的,研習者焉可不知。

同类文章

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四式進步栽捶

    第三十四式進步栽捶     譜訣:進步栽捶破前踢,摟敵僕地腰脛擊;    上下相隨勁完整,腰沉胯松始得力。     動作過程     1.身體漸右轉,右腳尖外撇踏實,重心漸移右腿,左腳向前提起(腳跟先離地),虛懸於右腳前。同時,左掌隨轉體自前向右經右胸前弧形下摟至胸前,掌心朝右下;

85式太極拳圖爭第三十三式左右摟膝拗步

 第三十三式左右摟膝拗步     動作過程     (一)左摟膝拗步     1.左腿下落,膝仍懸起,右腿漸下蹲,身體微右轉。同時,左掌內旋,向右經身前中線向左下弧形下摟至右腹前,掌心朝下;右掌外旋,弧形移向右耳。眼神稍關顧左掌下摟,隨即移視右掌(圖1 54、附圖1 54)。     2.左腳

85式太極拳圖解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動作過程     1.身體直起、右轉,左足尖裡扣踏實,重心落於左腳,右腳虛踏地。同時,右拳隨勢提起,屈肘橫臂移於左肋前,拳心朝下;左掌自左向上弧形上舉於左額前上方,面朝北。眼隨轉體向前平視,眼神關顧兩手移動(圖1 65、附圖1 65)。      2.身體

楊氏太極拳圖解第三十二式轉身蹬腳

    第三十二式轉身蹬腳     譜訣:轉身蹬腳打敵援,懸腿蹬伸腹上踹;    上驚下取樁根腿,立身中正最得勢。     動作過程     1.左腳漸落下,左膝微提,虛懸於右腳前,以右足跟為軸,腰身輕靈地向左後轉,右胯根松沉,右膝微屈,身略下蹲,左腿微裡合。同時,兩臂外旋,兩掌向裡、向胸

85式太極拳第三十六式進步搬攔捶

第三十六式進步搬攔捶     動作過程     1.身體微左轉,重心漸移向左腿。同時,左肘隨轉體略下沉,左臂隨勢外旋,掌心翻朝上;右拳內旋,向前上掤擊過左掌上側,高與肩平,拳心朝下。眼神關顧右拳前掤(圖1 69、附圖1 69)。   其餘動作過程同第十二式進步搬攔捶(參見圖55,.-5 8)。

85式楊氏太極拳圖解左右分腳

    楊氏85式太極拳圖解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腳         譜訣:左右分腳手須封,捋來採去伺機攻;    上驚下取脅下踢,手腳齊到始成功。     動作過程     右分腳     1.重心仍全部在右腿,右腿漸下蹲,左腳稍提起,身體微左轉(面向東北)。同時,右掌隨勢向右往裡弧形抹轉,左

楊氏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七式右蹬腳

 第三十七式右蹬腳     譜訣:右拳被擒繞敵腕,兩臂合抱須圓滿;    雙手分處伊心亂,輕黏慢捌飛腿踹。     動作過程     1.身體漸左轉,左足尖外撇踏實,左膝微屈,重心漸全部移於左腿坐實,右腿屈膝向前虛虛提起(腳跟先離地)。同時,左掌隨勢向左前上移,隨移外旋,掌心轉朝裡;右拳變

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式高探馬

第三十式高探馬譜訣:高探馬上纏腕採,仰之彌高掌探面; 上驚下取型典在,金針度眾樂其成。 動作過程 1.腰稍朝右松轉, 右胯內收,重心漸移到 右腿,隨重心後移,左 足尖自然離地。同時, 右吊手變掌,右肘屈沉, 弧形移至右肩前,指尖 朝前,掌心朝前下;左 臂外旋使掌心漸翻轉至 斜朝上。眼神關顧左掌 翻轉

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勢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勢     譜訣:敵勢攻來賽虎猛,披身取勢在得橫;    善識側翼與襠口,下採上打喪敵魂。     動作過程     1.左腿漸下蹲,右腳下落虛懸。同時,左掌自左向右拂面經額前弧形平移至右胸前,隨移外旋,掌心漸翻朝裡;右掌微下移至肩平,隨移內旋,掌心漸翻朝下。眼神關

陳式競賽套路56式圖解一

陳式競賽套路56式圖解 起勢和右金剛搗碓 點擊:收藏56式陳氏競賽套路圖解教程(一)起    勢 起勢  1.並腳直立(面向南)    兩腳併攏,身體自然直立。頭頸正直,下頦內收,胸腹放鬆,肩臂松垂,兩手輕貼在大腿外側。精神集中,呼吸自然。雙目平視前方。見圖11 1。          用意識導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