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85式圖解第八十一式彎弓射虎
2025-07-31 17:51:09
第八十一式彎弓射虎
譜訣:彎弓射虎挑打胸,懷抱雙拳似開弓; 拳打四角合內動,連環捶擊誰爭鋒。
動作過程
1.身體隨擺腿繼續左轉後微右轉,左腿漸下蹲坐實,右腳向東南方向下落,足跟輕著地。同時,兩掌弧形右移,左掌心仍朝下,右掌外旋,掌心翻朝左。眼神關顧兩掌右移(圖275)。
2.身體繼續右轉。同時,兩掌漸松握拳,隨轉體自左向下經腹前向右弧形上繞,左拳由胸前弧形往右上,拳眼朝上;右拳由右肩弧形向上繞,隨繞內旋,拳心斜朝上。眼神關顧兩拳上繞(圖276)。
3.身體左轉面向東北,重心漸移向右腿全腳踏實,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時,右拳經右耳側,左拳經胸前,向左斜前方(東北)打出,右拳置於右額處,高與額平,拳眼斜朝下,左拳高與胸齊,兩拳眼相對應。眼向左前斜方平視,並關及左拳打出(圖277、附圖277)。
技術要領
1.本勢腰先左轉,後右轉,再左轉,都要做到四肢隨腰內外合,處處圓滿任自然和掌、腕、肘、肩、背、腰、胯、膝、腳,上下九節勁,節節腰中發。兩腿的虛實變換、兩臂的纏繞運轉都必須和腰的左旋右轉以及襠勁的下沉協調一致。
2.轉身擺蓮後右腿應邁向右前東南方,這是因為轉身擺蓮後敵往回撤身,我即將左右手隨敵手黏去,如我邁向右側,則犯了「丟"的毛病,如我向右前邁步,則不頂不丟,達到了粘黏連隨的要求。黏依能跟得靈,方見落空之妙。這樣退可以左捋引進使其落空,進可以捶擊連隨合即出。
3.右腿擺蓮後下落不能太快。要加強左腿力量的鍛鍊,演練時,在穩定重心的情況下,以左腿的緩緩下蹲, 「送」右腿輕輕地下落和邁出。同時適度控制擺蓮時手足相迎擊的力度及右腿的擺幅,做到落地輕盈,邁步如貓行。
4.邁步後出拳要注意不可聳肩揚肘,聳肩揚肘亦使手臂伸縮轉纏不能鬆柔圓活,易被人所制,於健康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出拳時,右拳高不過頭,左拳高不過肩,左拳是直前擊出,用的是正拳,所以拳眼向上而略斜,右拳在右額前,用的是反拳,所以拳眼斜向下,兩者互相呼應。凡演練者,兩拳眼向上或兩拳心向下都不對,原因是違反了本勢用拳的原理。兩手握拳的時間要恰到好處,即前所說的「去時撒手,著人成拳」。握拳不宜緊實,外形似緊非緊,內則大松,以鬆柔為好。
但雖為松握,卻仍須有團聚之意,使之有分之不開、擊之不散的作用。
出拳時,身體切不可前俯。楊式太極拳講究立身須中正安舒,視「立身中正」為身法的第一要素,這是因為「立身中正」是人體運動時下盤穩固的基本條件。如身體前俯,則在拳術運動中難以穩定,易為人牽動,即使不傾跌倒地,也無法克敵制勝。所以沈壽《常山蛇陣訣》說: 「不偏一隅藝始高。」
5.自轉身擺蓮起轉接本勢,隨腰先左轉,後右轉,復左轉,注意做到拳打四角。即自西北(偏北)打至西南(偏南),再打至東南,最終打至東北斜方,眼神隨拳轉換。起承轉合,心牽意連,綿綿不斷,做到意到、眼到、身到、手到、步到,動則一動俱動,到則一齊都到,上下協調相隨,齊起齊止。
用 法
由前勢,設敵往回撤手,我即將左右手隨敵手黏去,復繞敵手腕間,向右側旋轉,兩手握拳從右隅角順其抽回之勢擊去,左拳擊其右肘部,右拳擊其胸部,如成彎弓射虎之勢。
注釋說明
彎弓射虎勢,兩臂圓撐,兩手握拳,左手握正拳,右手握反拳,呈反手開弓狀,酷似獵手彎弓射虎,故名。武式除「彎弓射虎」外另加「雙抱捶",孫式作「雙撞捶」。
《全體大用訣》說的「彎弓射虎挑打胸",說明了本勢的用法,如敵以右手攻擊,我用左臂將其挑起,同時進步以右拳直擊之。
《太極拳體用全訣》說: 「彎弓射虎如發矢,沉勁蓄氣雙拳使。"《各勢白話歌》說: 「彎弓射虎項朝前。"又說: 「懷抱雙捶誰敢進,走遍天下無人攔。」則說明了彎弓射虎勢的威力及使著時的注意事項。即「項朝前" 「沉勁蓄氣」及兩拳相合。項者頸也,項朝前則項順,則眼平視;眼平則心平,則氣順。正如傅鍾文老師所說: 「雖說眼為平視,眼神隨
兩拳轉換,但實際上眼應略向前上遠視,因為『虎在山坡上呀』。這樣精神才提得起,形象神情皆更合彎弓射虎。」此乃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