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楊式太極拳圖解 楊式太極拳分解教學3

2025-08-01 06:08:12

第十五式  抱虎歸山
    (一)右摟膝拗步
    動作一:左腳尖裡扣踏實,兩腿漸漸屈膝下蹲,隨著重心移於左腿,右腳漸漸提起(腳跟先離地) ;同時
身體右轉。隨轉體,左掌自胸前下抽,向左弧形舉至與左肩齊平,掌心朝上;右肘下沉自然帶動右掌下移,隨移隨著臂內旋 使掌心翻朝下。眼先關及左掌左舉,即轉向右平視。(圖57—58)



    動作二:右腳向右前(西北)斜方邁出,先以腳跟著地,隨著重心漸漸移於右腿而至全腳踏實,弓 右腿,
蹬左腿,成右弓步;身體繼續右轉;隨轉體,右掌繼續向下經膝前摟至右胯旁,左掌自左而上經左耳旁隨轉體向前推出;眼 稍關右掌摟膝即向前平視,眼神並要關及左掌前推。(圖59—60)



    要點同前摟膝拗步。
     (二)捋式
    動作一:重心漸漸移向左腿,身體漸漸左轉。同時,左肘下沉,左臂外旋使掌心翻朝裡上;右掌 自右胯旁弧形向前經左臂裡側舉於左掌前,掌心朝外下。(圖61)
    動作二:與前第三式「攬雀尾」(二)掘式動作二相同,惟方向不同,前攬雀尾的弓步、虛步是朝 著正西方,此動作以及後面擠、按各動作是朝西北斜方進行的。(圖62)
    要點與第三式「攬雀尾」(二)捋式要點相同。
  (三)擠式、按式
    動作和要點皆與第三式「攬雀尾」(三)擠式和(四)按式相同,惟方向不同。(圖63—67)




    第十六式  肘底看捶
    動作一、二同第四式「單鞭」動作一、二(圖18—20),惟方向正斜不同。(圖68—70)
    動作三:重心全部移於右腿,身體微左轉,左腳提起向左後(正東)方擺出。隨轉體,左掌向左弧 形平移,隨移隨著臂外旋使掌心翻朝裡;右掌也緊跟著向左弧形平移,隨移隨著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前;兩肘稍沉、微屈,使 兩掌心遙對。眼神關及左掌左移。(圖71)

    動作四:左腳向左(東)落下,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左腿,身體繼續左轉;右腳提起,向前微移落下 ,重心即漸漸移於右腿;隨轉體,兩掌弧形向左平移,左掌移至左側時即弧形向左下移,兩臂隨移隨著內旋使兩掌心翻朝下 ;眼神先關及左掌左移,當右掌將移至胸前時即顧右掌。(圖72—73)
    動作五:重心全部移於右腿,左腳略提,稍移向左前落下,以腳跟著地,身體繼續向左微轉。隨 轉體,左掌自左而.下向裡經右前臂內側向前上圓轉穿出,掌心朝右,食指高與眉齊,與鼻尖對準;右掌向左經左掌外側下 蓋,隨蓋隨著握拳,置於左肘下,拳眼朝上,拳心朝裡。眼稍關左掌向左下繞,當左掌經右臂裡側將要穿出時,即向前平視 ,眼神仍要關及左掌穿出。(圖74)

    要  點
    1.自抱虎歸山過渡到肘底看捶的動作須根據「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和「綿綿不斷」 的要求進行,勿使有稜角和停頓處,要做得圓滿、協調。步法和手法均須隨腰轉動。兩腳不要雙重,要此起彼落,象翹翹板 一樣。
    2.當兩掌向左平移時,要注意勿使右掌蕩下,在平移過程中右掌須坐腕;平移時左手去、右手 跟,距離要均等。
    3.做圖74的姿勢時,左膝要自然微弓;注意兩肩不要上聳,松腰胯;兩臂須呈弧形,不可挺直 ;胸部不要正對前方,要側朝右前斜方;左掌要坐腕。

第十七式  左右倒攆猴
    (一)右倒攆猴
    動作一:身體右轉,右胯根內收,左腳尖仍稍離地。同時,左掌向前微伸;右拳變掌自左肘下經 腹前向

右下弧形抽至右胯旁,隨抽隨著臂外旋使掌心漸漸翻朝上。眼關左掌前伸。(圖75).
    動作二: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右腿,左腳經右踝內側提起;身體繼續向右微轉;同時,右掌向後稍 偏右弧形舉至與肩齊,左臂外旋使掌心漸漸翻朝上;眼神關顧右掌後舉。(圖76)
    動作三:左腳後退一步,先以腳尖著地,隨著重心漸漸移於左腿而至全腳踏實(腳尖朝東北);身 體漸漸

左轉;右腳尖隨即移向前方(東);隨轉體,左掌弧形向後抽回於左胯旁,右掌弧形向上經右耳側向前推出;
眼隨轉體向前平視轉移,眼神要關及右掌前推。(圖77—78)
    (二)左倒攆猴
    動作與前右倒攆猴動作二、三同,惟左右式相反。(圖 79—81)
    (三)右倒攆猴
    動作與前右倒攆猴動作二、三相同。(接圖76—77再接圖82)
    要  點
    1.在連續退步時要注意,兩腳不要踏在一條線上,要稍離開些。當一腿提起準備退步時,另一 支撐腿不可起立,須仍保持虛步時的高度;注意上體不要前俯。

    2.當一掌後抽時,須經胯旁,初學者往往做成經肋旁,那樣手臂就成直角而不成弧形,就顯得 不寬舒和彆扭。
    3.按上述倒攆猴動作是三個,鄖退三步。為了加大運動量也可以做五或七個(必須逢單數才能銜 接下一拳式),但是如果倒攆猴五或七個,後面的「雲手」也必須相應地增加為五或七個,否則收勢時就會收不回原地。
    第十八式  斜飛式
    動作一: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左腿,右腳向後提回。同時,左掌自左而上向右劃弧,屈臂置於左胸 前,掌心朝下,手與肩平,臂呈弧形,肘部微墜;右掌自前而下經腹前向左劃弧,掌心朝上。與左掌相對合抱。眼神關顧左 掌劃弧。(圖83)
動作二:身體右轉;同時右腳向右後(南稍偏西)方邁出一步,先以腳跟著地,隨著重心漸漸移向右腿而至全腳踏實,弓右腿 ,蹬左腿,成右弓步。隨轉體,右掌以大拇指一側向右後上方(扌列)出,高與額齊;左掌

向左弧形下採,高與胯齊,掌心朝下。左腳尖隨右手例出向裡扣。眼隨轉體平視轉移,眼神要關及右掌例出。(圖84—85, 附圖85的側面圖)
    要  點
    1.右腳向右後方邁步時,身體平衡較難掌握,往往右腳落地時顯得笨重;須坐實左腿,松腰胯 ,先轉腰,隨轉腰向右後漸漸邁出,才會顯得輕靈,同時可避免上體前俯。
    2.左臂在兩掌合抱時須含有擁意,右掌向右後上方例出時,勁要起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 通於脊背,由肩到肘,由肘到手,節節貫串地例出,身、手、步協調,說到一齊俱到,不先不後;不要單以手例出,

丟開其他部分不管,就達不到「上下相隨」和勁路上的要求。例出時右臂要微屈。
    3.由於右腳邁步較難掌握,所以還要注意速度上的均勻,避免產生停頓的現象。
    第十九式  提手上勢
    動作一:重心全部移於右腿,左腳稍提起,向前距原地一腳許落下,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左腿;身 體微左轉;右腳稍提起,也向前距原地一腳許落下,以腳跟著地,腳尖微抬,膝
同类文章

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四式進步栽捶

    第三十四式進步栽捶     譜訣:進步栽捶破前踢,摟敵僕地腰脛擊;    上下相隨勁完整,腰沉胯松始得力。     動作過程     1.身體漸右轉,右腳尖外撇踏實,重心漸移右腿,左腳向前提起(腳跟先離地),虛懸於右腳前。同時,左掌隨轉體自前向右經右胸前弧形下摟至胸前,掌心朝右下;

85式太極拳圖爭第三十三式左右摟膝拗步

 第三十三式左右摟膝拗步     動作過程     (一)左摟膝拗步     1.左腿下落,膝仍懸起,右腿漸下蹲,身體微右轉。同時,左掌內旋,向右經身前中線向左下弧形下摟至右腹前,掌心朝下;右掌外旋,弧形移向右耳。眼神稍關顧左掌下摟,隨即移視右掌(圖1 54、附圖1 54)。     2.左腳

85式太極拳圖解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動作過程     1.身體直起、右轉,左足尖裡扣踏實,重心落於左腳,右腳虛踏地。同時,右拳隨勢提起,屈肘橫臂移於左肋前,拳心朝下;左掌自左向上弧形上舉於左額前上方,面朝北。眼隨轉體向前平視,眼神關顧兩手移動(圖1 65、附圖1 65)。      2.身體

楊氏太極拳圖解第三十二式轉身蹬腳

    第三十二式轉身蹬腳     譜訣:轉身蹬腳打敵援,懸腿蹬伸腹上踹;    上驚下取樁根腿,立身中正最得勢。     動作過程     1.左腳漸落下,左膝微提,虛懸於右腳前,以右足跟為軸,腰身輕靈地向左後轉,右胯根松沉,右膝微屈,身略下蹲,左腿微裡合。同時,兩臂外旋,兩掌向裡、向胸

85式太極拳第三十六式進步搬攔捶

第三十六式進步搬攔捶     動作過程     1.身體微左轉,重心漸移向左腿。同時,左肘隨轉體略下沉,左臂隨勢外旋,掌心翻朝上;右拳內旋,向前上掤擊過左掌上側,高與肩平,拳心朝下。眼神關顧右拳前掤(圖1 69、附圖1 69)。   其餘動作過程同第十二式進步搬攔捶(參見圖55,.-5 8)。

85式楊氏太極拳圖解左右分腳

    楊氏85式太極拳圖解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腳         譜訣:左右分腳手須封,捋來採去伺機攻;    上驚下取脅下踢,手腳齊到始成功。     動作過程     右分腳     1.重心仍全部在右腿,右腿漸下蹲,左腳稍提起,身體微左轉(面向東北)。同時,右掌隨勢向右往裡弧形抹轉,左

楊氏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七式右蹬腳

 第三十七式右蹬腳     譜訣:右拳被擒繞敵腕,兩臂合抱須圓滿;    雙手分處伊心亂,輕黏慢捌飛腿踹。     動作過程     1.身體漸左轉,左足尖外撇踏實,左膝微屈,重心漸全部移於左腿坐實,右腿屈膝向前虛虛提起(腳跟先離地)。同時,左掌隨勢向左前上移,隨移外旋,掌心轉朝裡;右拳變

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式高探馬

第三十式高探馬譜訣:高探馬上纏腕採,仰之彌高掌探面; 上驚下取型典在,金針度眾樂其成。 動作過程 1.腰稍朝右松轉, 右胯內收,重心漸移到 右腿,隨重心後移,左 足尖自然離地。同時, 右吊手變掌,右肘屈沉, 弧形移至右肩前,指尖 朝前,掌心朝前下;左 臂外旋使掌心漸翻轉至 斜朝上。眼神關顧左掌 翻轉

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勢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勢     譜訣:敵勢攻來賽虎猛,披身取勢在得橫;    善識側翼與襠口,下採上打喪敵魂。     動作過程     1.左腿漸下蹲,右腳下落虛懸。同時,左掌自左向右拂面經額前弧形平移至右胸前,隨移外旋,掌心漸翻朝裡;右掌微下移至肩平,隨移內旋,掌心漸翻朝下。眼神關

陳式競賽套路56式圖解一

陳式競賽套路56式圖解 起勢和右金剛搗碓 點擊:收藏56式陳氏競賽套路圖解教程(一)起    勢 起勢  1.並腳直立(面向南)    兩腳併攏,身體自然直立。頭頸正直,下頦內收,胸腹放鬆,肩臂松垂,兩手輕貼在大腿外側。精神集中,呼吸自然。雙目平視前方。見圖11 1。          用意識導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