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楊式85式太極拳圖解 第四式 單鞭

2025-07-31 14:46:08

    譜訣:跨馬揚鞭稱單鞭,抹勾拂拴逼胸前;    旋腕一鞭勁齊整,實腳轉扣是真理。
    動作過程
    1.重心仍在右腿,身體左轉約135。(向東南)。右腿以腳跟為軸,足尖微翹,隨勢以實腳碾轉,足尖
內扣約l 35。踏實。同時,兩肘稍屈沉,兩手隨轉體漸漸俯掌向左抹轉半個平面橢圓至東南,兩掌與肩等
高。眼隨轉體向前平視,眼到手到,眼神顧及右掌(圖1 8)。


    2.身體右轉約70。(向西南),隨轉體兩掌平倒抹,經胸前向右斜前方抹轉半個平面橢圓至西南偏
南,高與肩平。眼隨轉體平視,眼神顧及右掌(圖1 9)。


    3.重心全部落在右腿,左腿提起,左足弧形稍靠裡收,足尖自然下垂。同時,隨身體稍右轉,右臂漸向右斜方(西南)伸展,五指尖下垂撮攏成吊手(勾手);左臂稍前伸,左掌心朝裡,手指近右手腕部,隨身體微左轉,左臂外旋,左掌經右胸漸移至與口齊。眼隨轉體向前平視,眼神顧及左手展出(圖20)。


  4.身體繼續左轉。左腳隨勢向左(東)邁出,足跟先著地,隨重心左移而至全腳踏實,右腿蹬,左腿弓,成左弓步。同時,右吊手仍松肩右伸;左掌拂面後內旋,掌心朝前略斜向前揮出。眼隨左掌平視左前方(圖2 1、22)。

    技術要領
    1.當兩肘稍屈沉,隨腰胯向左轉體抹手時,右足尖微翹,以足跟為軸碾轉,右足尖內扣要充分,重
心不能有轉換,仍須在右腳,俗稱實腿碾轉。因為實腿(腳)碾轉,負擔重,多練會增強腿部的力量,從
而增強體質和增加內勁。
    2.兩臂圓抹,要主宰於腰,以腰帶動。不僅四肢要隨腰轉動,而且自頭至踵與眼神,都須隨腰轉動。兩手抹圈要放平,虛實轉換要鬆柔圓活,做到兩膊相系、手眼相隨,該松則松、該緊就緊,剛柔互運、虛實相變,與轉動之勢相符。
    3.要上領頂勁,中守重心,下把閭舵,頭容端正,線路(脊椎)松豎。要做到前手三尖(即指尖、鼻尖、足尖)相照和身體的外三合(即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腳合);來去往復不可前俯後仰,不可晃蕩起伏;開則俱開而開中有合,合則俱合而合中有開。單鞭成形,兩手遙相感應,上下榫合,前後稱衡,猶如跨馬揚鞭,足具張力,但忌機械硬對,神自然得中即可。
    4.抹圈後,要求左腿提起後隨即向前邁出,不要收回靠近右踝關節後再邁出。
    用  法
    如對手從我身後擊來,我即將右足翹起,向左轉動坐實,兩手平肩提起,手心向下,隨腰抹轉化去敵之攻勢使其落空,隨即左手揮出,向其胸部逼去,右勾手,下弓步,以衡其勢。上下相隨,手到、眼到、腳到。
    注釋說明
    單鞭,一手勾手,另一手拂面後向前揮出,下盤弓步,猶如跨馬揚鞭,故名。這是傳統拳術的通用名式,在技法上屬拴法,或稱拴手,因其手法近似拴門或拴馬樁而得名。拴與推、撲等手法有所不同,不可混淆,也不可以推代拴。所以不能詮釋為將掌心翻轉朝前推出,否則單鞭的動作就容易出錯。
    有人誤以為單鞭系據後吊手的形象如「催馬加鞭"而擬名,其實不然。傳統拳術往往將雙手左右分拴稱為雙鞭,以一手分拴作為單鞭。這足以說明單鞭是以前一手的拴法形象為主來擬名。單鞭式之平面抹圈,因兩手隨腰擺動所畫圈之軌跡狀如八卦中之雙魚,故名「八卦魚」,此乃單鞭之前奏,主要起拔根動基、引進落空、化解敵之攻勢的作用。
    單鞭之鉤手,一作勾手,又名吊手。鉤手之鉤形為「鷹嘴鉤",即五指自然撮攏,屈腕鉤尖內扣,手背自然繃緊,鉤手順序為拇、食、中三指撮攏,無名指及小指緊密附著即可。太極拳僅單鞭一勢是鉤,舊稱「捏指",是歸為指法的,其技擊意義為,防守時以鉤尖鉤開人手,進攻時以鉤背擊人,也可用鉤尖啄人要害。
    此式是太極拳最為開展的功架,多多練習為佳。
    關於單鞭按後抹轉是虛腿(腳)轉還是實腿(腳)轉的問題,引帶出楊式太極拳是虛腿(腳)轉還是實腿(腳)轉的長期爭論,甚至楊家門人、傳人亦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主張虛腿(腳)轉說者,其主要理由是實腳磨轉法練久會損害膝關節的功能,造成膝關節痛,並說虛腿(腳)轉這種練法是楊家祖傳;而持實腿(腳)轉說者認為,實腿(腳)轉負擔重,多練後可增強腿部力量,從而增強了體質。兩說爭持,因楊澄甫1 24張銅版照片及《體用全書》均無此照此說,似成了無頭公案。筆者就虛實腿(腳)轉說,客觀而慎重地進行了多年的了解、考證、研究和實驗,贊成實腿(腳)轉說。
    1 963年3月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了傅鍾文演述、周元龍筆錄、顧留馨審校的《楊式太極拳》一書,此書一出,即引起「十八圖風波」。因為傅鍾文老師平時教學生是實腿(腳)轉的,而且經常強調實腿(腳)轉的好處,而書中1 8圖單鞭按後抹轉,卻畫成了虛腿(腳)轉,傅老師發現問題後,寢食不安,怕此書廣泛發行流傳,誤人子弟,並影響楊家太極拳以至楊澄甫的聲譽,就主動聯繫負責審校的顧留馨,慎重地提出要求更正。然此書因種種原因而不能糾正,成了傅老師的一塊心病。後顧老師在《太極拳術》等著作中,糾正了虛腿(腳)轉的錯誤(見顧留馨著《太極拳術》,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第1 1 5頁圖22~26)。
   

內家拳《拳樁因果訣》說:  「拳以樁為根,樁以拳顯神。樁無拳不靈,拳無樁不穩。"內家拳以樁
築基,凡經過散手競技的人,無不深刻地體會到,腰腿基礎功夫的優劣,無疑是競技勝負的重要因素。
通過站樁使下盤穩固、足膝有勁、氣沉丹田和心靜神清,如是方能在競技運動中氣不躁動,腰腿穩固有力,足膝輕捷靈活,進退操縱得宜,身法中正厚重,藉以達到以靜御動,克敵制勝的目的。反過來,「樁無拳不靈,樁以拳顯神」,內家拳是通過外形動作的開合和內在勁路的虛實、剛柔變化來顯示韻律感。楊家太極拳是廣義的內家拳之一,然而自楊祿禪以下,楊班侯、楊健侯至楊澄甫,乃至傅鍾文,歷代的楊家太極拳傳人都未見傳習樁功。是否楊家太極拳不重視樁功,抑或根本不知道「樁"為何物呢?恰恰相反,楊家太極拳十分重視下盤腰腿基礎功夫的鍛鍊。正是通過靜、松、勻、穩、緩、合、連和以腰為軸「實腿(腳)轉"的運動形式科學地解決了太極拳「拳樁合一」的問題。正如傅(鍾文)沈(壽)兩位老師所說:  「太極拳為什麼要慢,為
什麼要『實腿(腳)轉',其中的道理之一就是『寓樁於拳內',  『實腿(腳)轉'就相當於樁。所以太極拳不必再專門設站樁修煉項目,沒有必要畫蛇添足。"  「拳樁合一"運動訓練方法的出現,隱樁功於拳術內,即拳中有樁,以心行氣,以氣運身,訓練了神經;它又借意念操練拳術,神為主帥,身為驅使,現意念於樁外,即樁中有拳,又鍛鍊了肌肉、筋骨。反覆歷練,能使精、神、意、志、筋、骨、勁、氣得到全面的鍛鍊,以期求得太極拳的特殊力量,即所謂的內勁。太極拳的慢動作以及實腿(腳)轉這一寓樁於拳、拳樁合一的訓練方法,克服了拳樁分離的弊病,從而找到了一條「大成修煉"的科學之路。
    從技術上分析,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闡明單鞭主要用法是應身後攻擊法。對方從身後擊來,我即轉身揮出一掌,打擊其胸部。如先後坐,重心移向左腿,右腿虛腿(腳)轉,重心再移到右腿,復移向左腿,同時揮出一掌,如此往復轉移,浪費時間,早已坐失機勢,為敵所乘。拳諺說「機勢並得,服手服腳;機勢皆失,綁手綁腳",從而造成遲緩失機勢,處處受人制的必然結果。須知應敵制勝,雙方交鋒,起鶻落,瞬息萬變,間不容髮,豈容自此延誤戰機。更何況敵從後襲來,我若先後坐,猶如將背脊、後腦等要害部位送給人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於拳理拳法皆不通。
    《各勢白話歌》一文有「雙手推出拉單鞭"  「回身拉成單鞭勢"  「扭頸回頭拉單鞭"  「回頭再拉斜單
鞭"  「回身又把單鞭拉」  「更拉單鞭真巧妙」  「轉身復又拉單鞭」  「再拉單鞭重下勢"八句。所有關於單
鞭的動作都用一個「拉"字,說明單鞭是『『拉』』出來的。意示前(左)手拂面

同类文章

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四式進步栽捶

    第三十四式進步栽捶     譜訣:進步栽捶破前踢,摟敵僕地腰脛擊;    上下相隨勁完整,腰沉胯松始得力。     動作過程     1.身體漸右轉,右腳尖外撇踏實,重心漸移右腿,左腳向前提起(腳跟先離地),虛懸於右腳前。同時,左掌隨轉體自前向右經右胸前弧形下摟至胸前,掌心朝右下;

85式太極拳圖爭第三十三式左右摟膝拗步

 第三十三式左右摟膝拗步     動作過程     (一)左摟膝拗步     1.左腿下落,膝仍懸起,右腿漸下蹲,身體微右轉。同時,左掌內旋,向右經身前中線向左下弧形下摟至右腹前,掌心朝下;右掌外旋,弧形移向右耳。眼神稍關顧左掌下摟,隨即移視右掌(圖1 54、附圖1 54)。     2.左腳

85式太極拳圖解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動作過程     1.身體直起、右轉,左足尖裡扣踏實,重心落於左腳,右腳虛踏地。同時,右拳隨勢提起,屈肘橫臂移於左肋前,拳心朝下;左掌自左向上弧形上舉於左額前上方,面朝北。眼隨轉體向前平視,眼神關顧兩手移動(圖1 65、附圖1 65)。      2.身體

楊氏太極拳圖解第三十二式轉身蹬腳

    第三十二式轉身蹬腳     譜訣:轉身蹬腳打敵援,懸腿蹬伸腹上踹;    上驚下取樁根腿,立身中正最得勢。     動作過程     1.左腳漸落下,左膝微提,虛懸於右腳前,以右足跟為軸,腰身輕靈地向左後轉,右胯根松沉,右膝微屈,身略下蹲,左腿微裡合。同時,兩臂外旋,兩掌向裡、向胸

85式太極拳第三十六式進步搬攔捶

第三十六式進步搬攔捶     動作過程     1.身體微左轉,重心漸移向左腿。同時,左肘隨轉體略下沉,左臂隨勢外旋,掌心翻朝上;右拳內旋,向前上掤擊過左掌上側,高與肩平,拳心朝下。眼神關顧右拳前掤(圖1 69、附圖1 69)。   其餘動作過程同第十二式進步搬攔捶(參見圖55,.-5 8)。

85式楊氏太極拳圖解左右分腳

    楊氏85式太極拳圖解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腳         譜訣:左右分腳手須封,捋來採去伺機攻;    上驚下取脅下踢,手腳齊到始成功。     動作過程     右分腳     1.重心仍全部在右腿,右腿漸下蹲,左腳稍提起,身體微左轉(面向東北)。同時,右掌隨勢向右往裡弧形抹轉,左

楊氏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七式右蹬腳

 第三十七式右蹬腳     譜訣:右拳被擒繞敵腕,兩臂合抱須圓滿;    雙手分處伊心亂,輕黏慢捌飛腿踹。     動作過程     1.身體漸左轉,左足尖外撇踏實,左膝微屈,重心漸全部移於左腿坐實,右腿屈膝向前虛虛提起(腳跟先離地)。同時,左掌隨勢向左前上移,隨移外旋,掌心轉朝裡;右拳變

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式高探馬

第三十式高探馬譜訣:高探馬上纏腕採,仰之彌高掌探面; 上驚下取型典在,金針度眾樂其成。 動作過程 1.腰稍朝右松轉, 右胯內收,重心漸移到 右腿,隨重心後移,左 足尖自然離地。同時, 右吊手變掌,右肘屈沉, 弧形移至右肩前,指尖 朝前,掌心朝前下;左 臂外旋使掌心漸翻轉至 斜朝上。眼神關顧左掌 翻轉

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勢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勢     譜訣:敵勢攻來賽虎猛,披身取勢在得橫;    善識側翼與襠口,下採上打喪敵魂。     動作過程     1.左腿漸下蹲,右腳下落虛懸。同時,左掌自左向右拂面經額前弧形平移至右胸前,隨移外旋,掌心漸翻朝裡;右掌微下移至肩平,隨移內旋,掌心漸翻朝下。眼神關

陳式競賽套路56式圖解一

陳式競賽套路56式圖解 起勢和右金剛搗碓 點擊:收藏56式陳氏競賽套路圖解教程(一)起    勢 起勢  1.並腳直立(面向南)    兩腳併攏,身體自然直立。頭頸正直,下頦內收,胸腹放鬆,肩臂松垂,兩手輕貼在大腿外側。精神集中,呼吸自然。雙目平視前方。見圖11 1。          用意識導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