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對聯故事

蘇東坡和對聯

 蘇東坡,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書畫家。他少年時就博覽群書,才智過人,常常受人誇獎。好話聽多了,漸生傲氣。一天,他乘興在自家門前寫了一副對聯: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瞧這口氣,真有「天下第一」的樣子。過往行人看了,有的誇這家出了能人,也有人搖搖頭,覺得蘇東坡海口誇得太大了。  

蕭克編對聯

1931年9月,中央蘇區紅軍在毛澤東、朱德的指揮下,勝利粉粹了國民黨軍隊的第三次「圍剿」。萬安縣茅坪鄉一片歡騰,鄉蘇維埃政府還帶領群眾走訪慰問在這一帶遊擊作戰一年多的中央蘇區紅一方面軍獨立第5師。說起獨立紅5師,茅坪一帶的蘇區民眾沒有不知曉的。因為獨立紅5師已把茅坪山區作為自己的根據地,在

李白與黃鶴樓

  張豆豆最近喜歡上了唐詩,準備坐著時空穿梭機去唐代旅行一番。但是他拿不定主意該在什麼地方降落,於是去問李樂樂。李樂樂說:「那還用問嗎?當然要降落在黃鶴樓!」   張豆豆不解:「為什麼?」李樂樂說:「因為唐代詩壇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平生不登黃鶴樓,就稱詩人也枉然!』所以唐朝的大小詩人們,一

謝閣老巧對老婦

 相傳明弘治年間,朝廷裡出了劉、李、謝三位賢相,其中一位是名氣廣播家鄉的歷史名人。他就是浙江餘姚人民讚頌的謝閣老。   謝閣老,單名遷,字於喬,號木齋,浙江餘姚東山鄉人。他為官清廉,敢作敢為,自明成化十一年中狀元曾先後成為三朝帝王之師,歷經四朝,可謂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尤其精於詩賦聯語,不

知縣招辱

清朝晚期,吏治腐敗,買官賣官成了風氣。有一個姓朱的落第秀才家境不錯,就拿錢買了一個七品縣令,被朝廷發往湖南長沙縣任職。   朱知縣是八月初上任。中秋節的前一天,他謊稱是自己四十歲生日,在離縣衙不遠的東園酒店擺下酒席,發下請帖,請長沙縣所屬各鄉的鄉長都來赴宴。說是借過生日請大家聚一聚,其實大

關帝廟前解糾紛

在唐縣的潘莊,有一個潘姓小康之家,父母亡故,屍骨未寒,兄弟三個就要拆產分家。分家是大事,由舅舅出面主持。可是拆產方案拿出了幾個,吵吵鬧鬧好幾天,就是不出結果。   這兄弟三個錙銖必較,誰也不讓誰,讓舅舅束手無策。最後那當大哥的竟賭氣出了一個餿主意:把現有的房產、田產全部賣掉,大家分錢,三一

寶玉蒙塵

 明朝嘉靖年間,賓州鎮出了個神童,名叫蒙大賚,他自小讀書過目不忘,出口成章,尤其是詩聯,他自是來者不拒,對答如流。當地名人墨客,沒有一個人的才情能比得上他,後來大家送他一個「才子」的稱號。   蒙大賚長大之後,憑藉自己的文採入朝為官。他雖為文官,卻文武兼備,謀事有績,戍邊有功,屢次加官晉爵

「神童」戲秀才

 清代名臣左宗棠聰明過人,四歲能對對聯,六歲能作詩,有「小神童」之譽。八歲那年春節,媽媽帶他上街買豬肉,屠夫一見他來就指著秤上的豬說:「小豬連頭二百斤。」小宗棠隨口對道:「大鵬展翅三千裡。」眾人齊贊對句貼切,氣魄不凡。   在場的一個富家公子是個秀才,他指著殺好的豬說:「殺豬命,養人命,以

毛澤東巧改對聯

沙田戲臺位於湖南省郴州市桂東沙田萬壽宮門前的圩坪上。臺柱上有對聯「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新社會建設燦爛光明」。據傳,這副對聯還有一段歷史。   1928年4月初的一天,正逢沙田趕墟,人特別多。墟坪裡有個戲臺,毛澤東決定利用這個機會登臺演講,向群眾宣傳工農革命軍為工農謀利益的革命宗旨,號召勞苦

曲為彌縫

宋代的宋祁修書愛用冷僻的字詞,比如,「迅雷不及掩耳」,他偏要寫成「震雷無暇掩聰」,並常常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博學多才。   歐陽修參加編修《新唐書》後,看到宋祁愛用冷僻字,很想給他提出來,但礙於對方比自己年長二十歲,不便直說。   一天,歐陽修去探望宋祁,正巧宋祁不在家,他靈機一動,便在門上寫

古代官員自題楹聯

 厚待百姓楹聯:明代大臣張津任戶部尚書之時,在浙江省海寧縣譙樓上張貼了一副對聯,上聯曰:「寬一分則民多受一分賜,」下聯曰:「取一文則官不值一文錢。」張津用這副對聯告誡自己的屬下為官者要寬厚對待百姓,嚴格要求自己,不能因為貪圖錢財而貶低自己做官的人格。   譏諷行賄楹聯:明英宗時的大臣王恕先

郭沫若巧對對聯

1961年3月,詩人蕭三到海南島儋縣參觀華南熱帶作物研究所和華南熱帶作物學院,當時這兩個單位正值初創時期,條件很差,師生們一面開荒建房,一面上課學習。蕭三為師生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所感動,提筆撰一句云:生產產詩歌,詩歌歌生產,熱帶作物區裡作詩,詩情最熱。   這是一副對聯的上聯,蕭三

由對聯引發的故事

 二十年前的一個晴朗的春天,我閒逛到虹口區的一條大街,看到有一家新開張的大酒店,很氣派,招牌上的店名——「三點水」大酒家。當時我感到新奇,走進大堂,服務生笑臉迎客招呼我坐下。我問經理可在?她馬上進去,不一會,一位中年男士出來很有禮貌地問我,尊姓?有何貴幹?他便坐在我對面,等我的回答。當時我

對聯小故事

 華羅庚的妙對   據說上世紀初,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它的嫡系安徽督軍倪嗣衝有一個女兒名叫倪妙。倪妙讀過書,也懂得古詩與對聯。她要找一個才貌雙全的夫婿,經過許多人的介紹,都不合心意。於是她出了個「妙人兒,倪家少女」的上聯,聲稱「只要有人能對出下聯,不論家世,均可作配偶」。這下子引得安慶及全

對聯故事

 蘇東坡與黃庭堅在松樹底下下棋。一陣風吹來,松果掉進棋盤。蘇東坡得句曰: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黃庭堅對道: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新婚之夜,蘇小妹欲試新郎秦少遊之才,將秦拒之門外並出對曰:閉門推出窗前月。秦少遊左思右想不得其對,徘徊長廊。蘇東坡見狀,雖替妹夫著急,卻又不便代勞。

賀龍吟作對聯的故事

賀龍,字雲卿,湖南桑植人。青少年時期由於出身貧苦等原因失去了求學機會,為此,賀龍後來常常自謙地對人們說:「我是沒吃墨硯水的粗人,只曉得打仗,不懂得文字。」事實上,賀龍天資聰穎過人,又勤奮好學,而且善於從豐富的實踐中、從社會「大學」裡學習,觸類旁通,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素養。這一點從他吟作對聯

郭老與對聯的故事

改聯、贈聯,落第姑娘重塑生活信心   1962年秋,郭沫若到著名的佛教聖地普陀山遊覽,途中工作人員撿到一個筆記本,隨手翻開一看,筆記本的扉頁上寫著一副對聯:   年年失望年年望,處處難尋處處尋。   橫批:「春在哪裡」。   再翻一頁,還有一首似乎是對生活已失去信心的絕命詩。看到這裡,郭老

巧對對聯故事

 上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   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此對聯的來源是這樣的。   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宮」開千叟宴,應邀赴宴的人達三千九百多人。其中有一老叟一百四十一歲,乾隆皇帝便以此為題,與紀曉嵐對句。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乾隆出了上聯。   按我國古代紀

臨刑聯對

  清康熙年間,安徽桐城舉子戴名世進京趕考。乘船過江時,船上的人都在議論一位木匠犯法的事。據說那木匠曾為該縣衙門制過多副木枷,沒有想到自己今天也戴上了枷鎖,真是「自作自受」。當時搖船的艄公出聯「木匠造枷枷木匠」讓戴名世對,戴苦思冥想,無以為對。   若干年後,戴名世中了進士,入選翰林。後因

月影對水映

  唐代的元稹與白居易是好朋友。   一個中秋佳節,他們登上臨江樓賞月。只見月明如水、水明如鏡,真是江天一色、江心月白。元稹仰望北鬥,俯瞰江波,觸景生情,出一上聯:「北鬥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天上的七顆星和水中映出的七顆星,合起來成十四顆星。   白居易聽後,大加讚賞。一時想不出對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