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自題楹聯
2023-10-11 14:01:49 2
厚待百姓楹聯:明代大臣張津任戶部尚書之時,在浙江省海寧縣譙樓上張貼了一副對聯,上聯曰:「寬一分則民多受一分賜,」下聯曰:「取一文則官不值一文錢。」張津用這副對聯告誡自己的屬下為官者要寬厚對待百姓,嚴格要求自己,不能因為貪圖錢財而貶低自己做官的人格。
譏諷行賄楹聯:明英宗時的大臣王恕先後擔任19個官職,歷任京師和州郡的要職,無論在朝內還是朝外,他都用這樣一副門聯教育自己的門生,上聯曰:「仕於朝者以饋遺及門為恥,」下聯曰:「仕於外者以苞苴入都為羞。」由於當時官場上饋送之風極盛,王恕就用上聯痛斥京城官員登門送禮的醜行,用下聯譏諷外任官員攜禮進京行賄的歪風。
關注民生楹聯:清嘉慶年間,雲貴總督趙慎畛撰有一副楹聯,上聯曰:「為政不在多言,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下聯曰:「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上聯強調身為百姓父母官要堅持做到少說空話、大話,多為老百姓辦好事、實事;下聯指出從政為官想問題辦事情,一定要顧全大局,謹慎決策,凡事當從老百姓的利益出發,以免給國計民生造成危害。
勤儉節約楹聯:清鹹豐年間的進士薛慰農在杭州府任職時,曾署楹聯,上聯曰:「為政戒貪,貪利貪,貪名亦貪,勿鶩聲華忘政事,」下聯曰:「養廉唯儉,儉己儉,儉人非儉,還從寬大保廉隅。」上聯的意思是說貪圖錢財固然是貪,搞虛假政績、欺上瞞下、沽名釣譽也是貪,所以萬不能愛慕虛榮而忘記了勤政愛民的根本;下聯是說做官只去要求老百姓勤儉,這不算勤儉,為官者必須保持自身的勤儉節約,品行端正,保持自己的節操。
愛民治世楹聯:清代官員張鼎上任徐州兵備道臺,擔負當地的軍事、航運、海防大權,責任重大。他曾自撰對聯激勵自己,上聯曰:「地當黃運之中,水欲治,漕欲通,千裡河流,涓涓皆從心上過,」下聯曰:「官作軍民之主,寬以恩,嚴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來。」上聯顯示了張鼎一心勤政,努力治好「千裡河流」的決心;下聯體現了作為一方父母官,關心「一方士庶」,實施「寬政嚴法」的決心,頗顯治世能臣的胸懷。
公平無畏楹聯:清代孫子昶曾在河南省通許縣任知縣,其書房寫有一聯,上聯曰:「居心似水,若受賂貪財,使一個抱屈者,神誅鬼滅,」下聯曰:「執法如山,倘通情畏勢,有一事不公者,男盜女娼。」聯中表達了自己決心要清正為官,不受賄賂、不徇私情、不畏權勢、公平辦事、依法辦案的精神品質。
鐵面無情楹聯:清代武承謨任無錫縣令時,自己做了四副楹聯當做安民告示。其中衙門牆壁上的一副楹聯廣為流傳,上聯曰:「人人論功名,功有實功,名有實名,存一點掩耳盜鈴之私心,終為無益,」下聯曰:「官官稱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幾件懸羊賣狗的假事,總不相干。」這副門聯冷鋒相對,話帶刀音,百姓深感快意,惡徒深知無情。史書記載:此聯貼出,「四鄉人皆聚觀,時先聲所奪,平日紳衿之出入縣庭者,皆悚息危懼,避至他省」。這副門聯對為官者建立威信、震懾歪風起到了積極作用。
官與民告白楹聯:河南內鄉縣衙的三堂簷柱上也有一聯,上聯曰:「得一官勿榮,失一官勿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聯曰:「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聯告誡做官之人要正視官與民的關係,擺正官員的位置,明確自己的職責,不要忘記老百姓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千萬不能做出欺壓百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