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古代官員自題楹聯

2023-10-11 14:01:49 2

 厚待百姓楹聯:明代大臣張津任戶部尚書之時,在浙江省海寧縣譙樓上張貼了一副對聯,上聯曰:「寬一分則民多受一分賜,」下聯曰:「取一文則官不值一文錢。」張津用這副對聯告誡自己的屬下為官者要寬厚對待百姓,嚴格要求自己,不能因為貪圖錢財而貶低自己做官的人格。

  譏諷行賄楹聯:明英宗時的大臣王恕先後擔任19個官職,歷任京師和州郡的要職,無論在朝內還是朝外,他都用這樣一副門聯教育自己的門生,上聯曰:「仕於朝者以饋遺及門為恥,」下聯曰:「仕於外者以苞苴入都為羞。」由於當時官場上饋送之風極盛,王恕就用上聯痛斥京城官員登門送禮的醜行,用下聯譏諷外任官員攜禮進京行賄的歪風。

  關注民生楹聯:清嘉慶年間,雲貴總督趙慎畛撰有一副楹聯,上聯曰:「為政不在多言,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下聯曰:「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上聯強調身為百姓父母官要堅持做到少說空話、大話,多為老百姓辦好事、實事;下聯指出從政為官想問題辦事情,一定要顧全大局,謹慎決策,凡事當從老百姓的利益出發,以免給國計民生造成危害。

  勤儉節約楹聯:清鹹豐年間的進士薛慰農在杭州府任職時,曾署楹聯,上聯曰:「為政戒貪,貪利貪,貪名亦貪,勿鶩聲華忘政事,」下聯曰:「養廉唯儉,儉己儉,儉人非儉,還從寬大保廉隅。」上聯的意思是說貪圖錢財固然是貪,搞虛假政績、欺上瞞下、沽名釣譽也是貪,所以萬不能愛慕虛榮而忘記了勤政愛民的根本;下聯是說做官只去要求老百姓勤儉,這不算勤儉,為官者必須保持自身的勤儉節約,品行端正,保持自己的節操。

  愛民治世楹聯:清代官員張鼎上任徐州兵備道臺,擔負當地的軍事、航運、海防大權,責任重大。他曾自撰對聯激勵自己,上聯曰:「地當黃運之中,水欲治,漕欲通,千裡河流,涓涓皆從心上過,」下聯曰:「官作軍民之主,寬以恩,嚴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來。」上聯顯示了張鼎一心勤政,努力治好「千裡河流」的決心;下聯體現了作為一方父母官,關心「一方士庶」,實施「寬政嚴法」的決心,頗顯治世能臣的胸懷。

  公平無畏楹聯:清代孫子昶曾在河南省通許縣任知縣,其書房寫有一聯,上聯曰:「居心似水,若受賂貪財,使一個抱屈者,神誅鬼滅,」下聯曰:「執法如山,倘通情畏勢,有一事不公者,男盜女娼。」聯中表達了自己決心要清正為官,不受賄賂、不徇私情、不畏權勢、公平辦事、依法辦案的精神品質。

  鐵面無情楹聯:清代武承謨任無錫縣令時,自己做了四副楹聯當做安民告示。其中衙門牆壁上的一副楹聯廣為流傳,上聯曰:「人人論功名,功有實功,名有實名,存一點掩耳盜鈴之私心,終為無益,」下聯曰:「官官稱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幾件懸羊賣狗的假事,總不相干。」這副門聯冷鋒相對,話帶刀音,百姓深感快意,惡徒深知無情。史書記載:此聯貼出,「四鄉人皆聚觀,時先聲所奪,平日紳衿之出入縣庭者,皆悚息危懼,避至他省」。這副門聯對為官者建立威信、震懾歪風起到了積極作用。

  官與民告白楹聯:河南內鄉縣衙的三堂簷柱上也有一聯,上聯曰:「得一官勿榮,失一官勿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聯曰:「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聯告誡做官之人要正視官與民的關係,擺正官員的位置,明確自己的職責,不要忘記老百姓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千萬不能做出欺壓百姓的事。

同类文章

妙諷汪精衛

 汪精衛是人盡皆知的賣國賊。1940年3月,在抗日的危急關頭,汪精衛賣國保身,投靠日寇,成立了南京偽國民政府,自任代主席兼行政院長。自此,汪精衛成了中國頭號大漢奸,人民對他深惡痛絕。這時,有一位被稱為「靈谷老人」的老者作了一副對聯,「祝賀」汪精衛榮任主席:  昔日蓋世之德,  今朝罕見之材。  從字

「面前人」妙對寇宰相

寇準是北宋有名的宰相。一天,他跟幾個大官兒聊天兒,寫了個上聯讓他們來對:水底日為天上日。是說水裡的太陽,不過是天上的太陽照出來的影。這幾個大官聽了,誰也對不上來。  趕巧,楊大年這會兒進來,要跟寇宰相談公事。寇準跟楊大年談完了公事,就把剛才的上聯跟他說了。楊大年盯著寇準的兩眼,稍微一琢磨,馬上對了一

施耐庵以對聯治心病的啟示

  相傳,《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不僅能文善詩,而且還精通醫理,他曾經就以對對子的方式,治癒了頑疾。  某天,和施耐庵比鄰而居的顧員外來到他家,說兒子顧斐這些天臥床不起,想請施耐庵前往診視。施耐庵慨然應允,來到顧家後,只見顧公子年約二十,可是卻面色萎黃,精神恍惚,脈象細澀而無力,看樣子病得不輕。施耐庵

袁世凱品聯識殺機

袁世凱的五十五歲生日,在光緒戊申年的八月。此時的袁世凱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可謂朝廷柱石,深得慈禧太后倚重,討好他的人也有一大幫。因此剛交八月,送壽禮的人就踏破了袁家的門檻,更有一批賀壽的對聯送上門來,或從四面八方郵寄過來。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是這次壽誕活動的總管,他從近千副對聯中選出五百副懸掛在

家教妙聯勸人醒世

  清代有個姓潘的山東人在江南某地當縣官,他上任之初,其父撰書一聯相送:淚酸血成,悔不該手辣口甜,只道世間無苦海;金黃銀白,但見了眼紅心黑,哪知頭上有青天。聯語告誡兒子,做人應寬厚仁慈,與人為善,不可見利忘義,為非作歹,人間自有王法。否則到了那時,才醒悟到淚酸血鹹、頭有青天,悔之晚矣。  清代書畫家

古人趣味對聯故事

李白戲權臣   唐玄宗的寵臣楊國忠嫉恨李白的才華,總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楊國忠想出一個辦法,約李白去對三步句。李白一進門,楊國忠便看著李白,譏諷道:「兩猿截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   「鋸」諧「句」,「猴兒」暗指李白。李白聽了,微微一笑說:「請大人起步,三步之內對不上,算我輸。」楊國忠

對聯故事三則

 一   1913年,梁啓超自日本回國,去老友夏曾佑家拜訪。夏曾佑字穗卿,是近代著名學者,對經學、佛學有精深的研究,對乾嘉考據學和詩文也有相當的素養。夏的書桌上堆著厚厚一沓線裝書,梁啓超信手翻開一看,是《春秋左氏傳》。他腦子一動,對老朋友說:「我想出一條上聯,你來對出下聯,好嗎?」說罷,朗

陳毅與對聯的故事

中國共產黨的幹部應當是能文能武、多才多藝的優秀之輩。而陳毅元帥正是這樣的幹部的傑出代表。他為黨和人民的革命與建設事業殫精竭慮艱苦奮鬥了一輩子,立下了卓越的功勳。他不但是身經百戰和足智多謀的將軍,而且還是一位博學多識、造詣很深、才華橫溢的詩人,從他十分喜歡創作的對聯之系列作品即可從中略見一斑

月影對水映

  唐代的元稹與白居易是好朋友。   一個中秋佳節,他們登上臨江樓賞月。只見月明如水、水明如鏡,真是江天一色、江心月白。元稹仰望北鬥,俯瞰江波,觸景生情,出一上聯:「北鬥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天上的七顆星和水中映出的七顆星,合起來成十四顆星。   白居易聽後,大加讚賞。一時想不出對句。過

臨刑聯對

  清康熙年間,安徽桐城舉子戴名世進京趕考。乘船過江時,船上的人都在議論一位木匠犯法的事。據說那木匠曾為該縣衙門制過多副木枷,沒有想到自己今天也戴上了枷鎖,真是「自作自受」。當時搖船的艄公出聯「木匠造枷枷木匠」讓戴名世對,戴苦思冥想,無以為對。   若干年後,戴名世中了進士,入選翰林。後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