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寶玉蒙塵

2023-10-11 14:46:49 1

 明朝嘉靖年間,賓州鎮出了個神童,名叫蒙大賚,他自小讀書過目不忘,出口成章,尤其是詩聯,他自是來者不拒,對答如流。當地名人墨客,沒有一個人的才情能比得上他,後來大家送他一個「才子」的稱號。

  蒙大賚長大之後,憑藉自己的文採入朝為官。他雖為文官,卻文武兼備,謀事有績,戍邊有功,屢次加官晉爵,頗受皇上重用。

  話說恰逢皇后十月懷胎,誰知腹痛三日,就是不見小孩兒降生。這可把皇上急壞了,御醫也是束手無策,想不出解決的辦法來。不得已,皇帝只得下旨召國師入宮為皇后佔卜。國師掐指一算,不由得皺起了眉頭,皇帝急忙問緣由。國師一躬到地,回答說:「陛下,恕臣直言,皇后遲遲不產太子,是因為沒有文曲星從門前走過。」皇上忙問:「那文曲星何在?」國師答:「近在眼前,文曲星已下凡,如今就在朝為官。」皇上一聽,樂了,既已是臣下,那乾脆下旨召齊文武百官,讓他們一一走過皇后門前就是了。話說當時蒙大賚前一晚吃壞了東西,正鬧肚子,文武百官都站成排等著,唯獨他跑去茅房拉肚子了。所有的官員都從皇后門前走過,仍不見小孩兒降生。正奇怪,蒙大賚突然慌慌張張跑過來,當他一走到皇后門口,就聽皇后房裡有小孩兒呱呱墜地的哭聲。頓時,龍顏大悅,皇帝一高興,當即就拜蒙大賚為「國舅」,自此更是加以重用。

  蒙大賚被封為國舅以後,自然與皇后以兄妹相稱。皇后感激蒙大賚的恩情,因為有他自己才能母子平安,所以就把蒙大賚當成了自己的親哥哥一樣看待,平日裡兄妹兩個人親密無間,舉止也像家人那樣隨便,談笑風生。這樣一來,就有人嫉妒蒙大賚,說他與皇后舉止輕浮,儘是流言飛語。這話傳到皇帝的耳朵裡,皇帝也非常懷疑,但苦無證據,也只好作罷。

  太子稍稍長大一點,會走路說話了,蒙大賚常常抱太子到自己的住所玩耍。有一次,他在蒙大賚的房裡看見床上有一把美麗的紙扇,非常喜歡,就偷偷把扇子藏在衣服裡帶回了皇宮。小孩子心性,一會兒不新鮮了就不喜歡了,玩夠了隨手就把扇子扔在了皇后的床上。碰巧這時,皇帝來皇后宮中,一眼就看見皇后床上有一把蒙大賚常用的紙扇,頓時怒火中燒,立即派人暗中調查蒙大賚與皇后的事。那些妒忌蒙大賚的人,便幸災樂禍、添油加醋地編造是非。皇上半信半疑,便下令文武百官聚於殿堂,裝作公議大事,順便提及官員功過。最後,皇上故意給每個官員發一個柑子,以示慰藉,唯獨蒙大賚得到的是一個被剝了皮的柑子。那些大放讒言的人趁機說蒙大賚犯了剝皮之罪。蒙大賚猶如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索性打好行李,棄官而去,臨走前他在自家牆上寫了一聯:

  水清石自現

  鶴飛鳥知音

  蒙大賚棄官而去後,皇上知道了,便親自來到蒙大賚家查看。突然,皇帝看見牆上有一副對聯,看完之後恍然大悟,潸然淚下,後悔自己做了委屈良臣的蠢事……自此,皇帝下旨讓人永不再提有關蒙大賚的事。

  蒙大賚離開京城之後,改名換姓,隱居在江南一個縉紳家當了一名私塾老師。這個東家在當地很有名望,開設有大館小館,匿名隱姓的蒙大賚自願當一名小館老師。落難所迫,他衣著粗俗,平日裡沉默寡言,所以大館小館的老師們都瞧不起他,經常欺負他,甚至想找法子把他趕走。

  這一天,一名大館的老師找到了藉口,說蒙大賚不自量力,狂妄自大,膽敢修改大館學生的文章,說蒙大賚有意拆他們的臺,於是硬要蒙大賚同他們比試對聯,若是比不過,就馬上滾蛋。蒙大賚本不想招惹是非,但是那些人實在是欺人太甚,他一時氣不過便答應奉陪到底。在眾目睽睽之下,大館老師看著蒙大賚,琢磨出一道上聯:

  竹筍尖尖,烏鴉偏來尖峰企

  蒙大賚隨口答道:

  荒茅利利,黃峰專照利邊行

  大館老師不甘示弱,接著又出一聯;

  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鬥誰是摘星子

  蒙大賚想也沒多想,答道:

  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我為探花郎

  雙方如此鬥了幾個回合,把大館老師累得是氣喘籲籲,而蒙大賚則對答如流,毫不費力。最後,大館老師實在是想不出什麼好上聯了,只得灰溜溜地走了,再不敢來欺負蒙大賚了。

  過了幾個月,東家舉辦壽宴,地方上大小官員、文武舉人都請了來。蒙大賚心裡想:東家瞧不起我,這裡的老師也盛氣凌人,這裡不是久留之地,我趁此機會給他們點兒顏色看看。

  壽宴那天,正當賓客駕臨時,蒙大賚悄悄將皇帝賜給他的那雙太師靴擱放在東家大院的門口。那些官員學士、文武舉人見了此靴,肅然起敬,立即在那雙靴前跪下。其餘眾人莫名其妙,有的驚訝,有的議論,場面頓時混亂起來。這時,只見一個穿著朝服、頭戴烏紗的人從小館裡走出來,走到那雙靴子前,坐在地上,拿起那雙靴就穿上了。等他穿好靴子,那些下跪的人們才起身。其中有一個客人一眼就認出那個穿靴的人,正是當朝國舅蒙大賚,連忙上前拜見,驚喜交加地說:「原來國舅隱居在此,如今皇上派欽差四處探聽,召國舅你回朝呢。」

  蒙大賚說:「皇上不能再見到我嘍!讓他到閻羅殿去找我吧。」說罷,獨自回到小館學堂去了。東家縉紳得知國舅隱居本府,驚恐萬狀,馬上跑到蒙大賚面前跪拜,叩求恕罪,說:「卑職有目不識泰山,罪該萬死!萬望國舅海涵!」蒙大賚出口成聯說:

  龍遊淺水遭蝦虐

  虎下平原被犬欺

  縉紳立即派人專程報京。皇帝得知國舅隱居江南,當即御駕親臨,火速來到蒙大賚隱居的地方。可惜遲到了一步——蒙大賚在皇帝到達之前的凌晨吞金自盡了。皇帝只見到了蒙大賚的屍體,自然是追悔莫及。為了給蒙大賚恢復名譽,皇帝下令厚葬蒙大賚。

  祭奠蒙大賚完畢,皇上金口下聖旨:要把蒙大賚的靈柩抬回賓州安葬。一路逢山過山,逢水過水,抬槓在哪裡斷,就在哪裡安葬。說來蒙大賚還有點福氣,萬裡送靈柩,跨越萬水千山,回到迢迢萬裡外的故鄉,那臺槓早不斷晚不斷,正好在賓州蘆圩西北角的小坡上應聲折斷了,於是就在哪裡挖冢壘墳,安葬了蒙大賚。

  現在,蒙大賚的陵墓仍在,每年清明節的時候,蒙姓的後代子孫還為其掛紙掃墓,以示紀念。

同类文章

妙諷汪精衛

 汪精衛是人盡皆知的賣國賊。1940年3月,在抗日的危急關頭,汪精衛賣國保身,投靠日寇,成立了南京偽國民政府,自任代主席兼行政院長。自此,汪精衛成了中國頭號大漢奸,人民對他深惡痛絕。這時,有一位被稱為「靈谷老人」的老者作了一副對聯,「祝賀」汪精衛榮任主席:  昔日蓋世之德,  今朝罕見之材。  從字

「面前人」妙對寇宰相

寇準是北宋有名的宰相。一天,他跟幾個大官兒聊天兒,寫了個上聯讓他們來對:水底日為天上日。是說水裡的太陽,不過是天上的太陽照出來的影。這幾個大官聽了,誰也對不上來。  趕巧,楊大年這會兒進來,要跟寇宰相談公事。寇準跟楊大年談完了公事,就把剛才的上聯跟他說了。楊大年盯著寇準的兩眼,稍微一琢磨,馬上對了一

施耐庵以對聯治心病的啟示

  相傳,《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不僅能文善詩,而且還精通醫理,他曾經就以對對子的方式,治癒了頑疾。  某天,和施耐庵比鄰而居的顧員外來到他家,說兒子顧斐這些天臥床不起,想請施耐庵前往診視。施耐庵慨然應允,來到顧家後,只見顧公子年約二十,可是卻面色萎黃,精神恍惚,脈象細澀而無力,看樣子病得不輕。施耐庵

袁世凱品聯識殺機

袁世凱的五十五歲生日,在光緒戊申年的八月。此時的袁世凱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可謂朝廷柱石,深得慈禧太后倚重,討好他的人也有一大幫。因此剛交八月,送壽禮的人就踏破了袁家的門檻,更有一批賀壽的對聯送上門來,或從四面八方郵寄過來。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是這次壽誕活動的總管,他從近千副對聯中選出五百副懸掛在

家教妙聯勸人醒世

  清代有個姓潘的山東人在江南某地當縣官,他上任之初,其父撰書一聯相送:淚酸血成,悔不該手辣口甜,只道世間無苦海;金黃銀白,但見了眼紅心黑,哪知頭上有青天。聯語告誡兒子,做人應寬厚仁慈,與人為善,不可見利忘義,為非作歹,人間自有王法。否則到了那時,才醒悟到淚酸血鹹、頭有青天,悔之晚矣。  清代書畫家

古人趣味對聯故事

李白戲權臣   唐玄宗的寵臣楊國忠嫉恨李白的才華,總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楊國忠想出一個辦法,約李白去對三步句。李白一進門,楊國忠便看著李白,譏諷道:「兩猿截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   「鋸」諧「句」,「猴兒」暗指李白。李白聽了,微微一笑說:「請大人起步,三步之內對不上,算我輸。」楊國忠

對聯故事三則

 一   1913年,梁啓超自日本回國,去老友夏曾佑家拜訪。夏曾佑字穗卿,是近代著名學者,對經學、佛學有精深的研究,對乾嘉考據學和詩文也有相當的素養。夏的書桌上堆著厚厚一沓線裝書,梁啓超信手翻開一看,是《春秋左氏傳》。他腦子一動,對老朋友說:「我想出一條上聯,你來對出下聯,好嗎?」說罷,朗

陳毅與對聯的故事

中國共產黨的幹部應當是能文能武、多才多藝的優秀之輩。而陳毅元帥正是這樣的幹部的傑出代表。他為黨和人民的革命與建設事業殫精竭慮艱苦奮鬥了一輩子,立下了卓越的功勳。他不但是身經百戰和足智多謀的將軍,而且還是一位博學多識、造詣很深、才華橫溢的詩人,從他十分喜歡創作的對聯之系列作品即可從中略見一斑

月影對水映

  唐代的元稹與白居易是好朋友。   一個中秋佳節,他們登上臨江樓賞月。只見月明如水、水明如鏡,真是江天一色、江心月白。元稹仰望北鬥,俯瞰江波,觸景生情,出一上聯:「北鬥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天上的七顆星和水中映出的七顆星,合起來成十四顆星。   白居易聽後,大加讚賞。一時想不出對句。過

臨刑聯對

  清康熙年間,安徽桐城舉子戴名世進京趕考。乘船過江時,船上的人都在議論一位木匠犯法的事。據說那木匠曾為該縣衙門制過多副木枷,沒有想到自己今天也戴上了枷鎖,真是「自作自受」。當時搖船的艄公出聯「木匠造枷枷木匠」讓戴名世對,戴苦思冥想,無以為對。   若干年後,戴名世中了進士,入選翰林。後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