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談談如何練好太極拳

2025-08-01 06:53:08

   近幾年來,本人常在國內外傳播太極拳,「如何練好太極拳」是中外學生提及最多的問題。現簡單歸納幾點個人見解。 懇請同行明師指正。
  一、明確認識
  練太極拳和做其它事一樣,首先要明確認識。對太極拳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 是練好太極拳的先決條件。很難想像,不清楚什麼是太極拳的人能練好太極拳 。
  太極拳是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九世祖陳王廷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揉入了其它拳術精華,結合了古代導引術和吐納術,吸取了《易經》陰陽學說和中醫經絡學說的一種內外俱練的拳術。拳架的編排和設計既符合人體生理規律,又符合大自然運行規律。它的特點是連綿不斷,快慢相間,剛柔相濟,松活彈抖。
  太極拳具有技擊、健身和娛樂等功能,也是愈來愈受到中外人士青睞的魅力所在。太極拳有一整套成熟的理論指導整個修煉過程。可以這樣說,太極拳是一項十分浩大的工程體系,練好太極拳確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根據前輩拳論和自己多年的實踐體會,總結了三練三不練的練功法則,即練理不練力,練本不練標, 練身不練招。
  (一)、練理不練力。
  「理」就是太極拳的道理、原理。太極拳練的是大道,即太極陰陽轉換中陽極生陰、陰極生陽的原理。太極拳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虛極生實,實極生虛,虛實轉換。通過精神集中、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意到氣到形隨的練習,做到一動全動,周身相隨,內外相合。練功時循規蹈距,順其自然,不能急於求成。練力指的是練習氣力,這種練習雖然將局部力量練得很大,但這種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靈性,為太極拳家所不取。
  (二)、練本不練標。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腎中元氣和下盤功夫。腎藏元陰元陽,為先天根本、發氣之源。腎氣充足,則五臟得養,肝、心、脾、肺、腎各行其職,故能精力充沛、力量充足、反應靈敏、身體協調。內氣充盈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周身放鬆的基礎上,氣納丹田,沉入湧泉,達到上盤靈,中盤活,下盤穩固,落地生根。「標」是指以練習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和硬度為主要目的的局部練習方法。太極拳是內功拳,內外兼修,以練內培元為主,「培根潤源」,「培其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
  (三)、練身不練招。
  練身就是練整體功力,招則是每一動作的攻防含義。初練太極拳的人,往往最愛了解每招每勢的用法。如果單從招勢上去解釋和理解太極拳用法及內涵,不可能得到太極拳之精髓。練太極拳必須經過熟練套路、動作正確、去僵求柔的過程,使周身相隨,內外相合,內氣充實飽滿,把功夫練上身。太極拳主要是訓練自身整體功力,在臨敵應用時則根據客觀形勢,捨己從人,隨機應變,並不拘泥於一招一勢。內氣充實了,全身尤如充滿氣的球體,有感皆應,挨著何處何處能擊。如拳論所說:「到成時,敵人怎來怎應,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二、樹立五「心」
  一曰敬心。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敬業敬師。著名太極拳家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首先講到敬心:「學太極拳不可不敬,不敬則外慢師友,內慢身體,心不斂束,如何能學藝。」
  二曰信心。信心包括兩方面含意,一是自信心,堅信自己一定能練好太極拳,自信心乃練拳動力之源泉。二是待人接物真誠信義,信仰太極拳,信任授業之師。如此方能安定身心,一心一意,不致朝秦暮楚,見異思遷。
  三曰決心。練習太極拳須決心下定,方能立志。孟子說:「志,氣之帥也。決心下定,才能不為外物所動,堅定不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四曰恆心。恆乃持久之意。樹立恆心就是持之以恆練習太極拳,幾年甚至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不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稍有成就,淺嘗輒止,不思進取的行為,都不能稱之為有恆心。陳氏十七世祖發科公日練拳卅遍,幾十年如一日,功入化境,獨步一時,足為持之以恆終於成功的明證。
  五曰耐心。具備了以上四心,如果缺乏耐心,仍不可能練好太極拳。一是太極拳行功走架要求松靜、柔和、緩慢,如果沒有足夠的認識和思想準備,就不可能耐下心來,心平氣和地練拳,極易產生急躁情緒,結果適得其反。再者太極拳是一個長期的身心修煉過程,不能急於求成。要求不急躁、不厭煩,心平氣和,循規蹈矩,在行功走架上怡養浩然之氣,達到身心雙修,自然水到渠成。
  三、具備三要素
  三要素即師資、天資和苦練。師資為學好太極拳的首要因素。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習文練武莫不如此,尤其是練習太極拳,老師的作用是先決條件,無師自通的例子至今尚未見到。如果僅以習拳為娛,玩玩而已,自不在此列。要想練好太極拳,必須有一位品德高尚、技術精湛、理論精通、教學有方的明師,才能引導學生步入正確途徑,少走彎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沒有明師指導,一旦誤入歧途,太極拳殿堂終難問津。
  天資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因素。尤其是企盼有所建樹者,必須天資聰穎、接受能力強、思路清晰、反應敏捷,能舉一反三。太極拳精奧之處不僅要靠老師指導,還必須親身體驗,用心琢磨。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並非保守,實乃難以言傳也。只有天資好、悟性高,加上其它條件,才有可能悟透拳理,達到較高境界。否則,雖有明師傳道授業解惑,自己又肯下功夫苦練,可惜悟不透拳中精奧之處,也只能停留在二成功夫的水平上。比如上學,一樣努力,成績不同,乃天資有別也。
  苦練是練好太極拳的決定因素。自己天資聰穎,又得明師指導,還必須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成功。如拳論所說:「理清路明而猶未能,再加終日乾乾之功,進而不止,日久自到。」其間既非一蹴而就,又無捷徑可尋,只有苦練。功夫是練出來的,苦練功夫才能上身。在明師指導下,循規蹈矩,堅持不懈,於苦練中蓄積孕育內功,由量變逐漸產生質變。
  所謂悟性,只能在苦練的基礎上厚積薄發,才能及時捕捉靈性,體味太極拳之真諦。如果自負聰明,不願下功夫苦練,恐怕到老也悟不出拳中精奧之處,只能徘徊於太極拳殿堂門外。
  以上所談幾點並非絕對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其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比如認識明確了,可促使和加快五心的樹立;有的人天資可能稍差一點,但是肯下苦功夫,勤能補拙,在持之以恆的苦練中照樣能悟出拳術真諦。本文如能對太極拳愛好者有所啟迪,吾之心願也

同类文章

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四式進步栽捶

    第三十四式進步栽捶     譜訣:進步栽捶破前踢,摟敵僕地腰脛擊;    上下相隨勁完整,腰沉胯松始得力。     動作過程     1.身體漸右轉,右腳尖外撇踏實,重心漸移右腿,左腳向前提起(腳跟先離地),虛懸於右腳前。同時,左掌隨轉體自前向右經右胸前弧形下摟至胸前,掌心朝右下;

85式太極拳圖爭第三十三式左右摟膝拗步

 第三十三式左右摟膝拗步     動作過程     (一)左摟膝拗步     1.左腿下落,膝仍懸起,右腿漸下蹲,身體微右轉。同時,左掌內旋,向右經身前中線向左下弧形下摟至右腹前,掌心朝下;右掌外旋,弧形移向右耳。眼神稍關顧左掌下摟,隨即移視右掌(圖1 54、附圖1 54)。     2.左腳

85式太極拳圖解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動作過程     1.身體直起、右轉,左足尖裡扣踏實,重心落於左腳,右腳虛踏地。同時,右拳隨勢提起,屈肘橫臂移於左肋前,拳心朝下;左掌自左向上弧形上舉於左額前上方,面朝北。眼隨轉體向前平視,眼神關顧兩手移動(圖1 65、附圖1 65)。      2.身體

楊氏太極拳圖解第三十二式轉身蹬腳

    第三十二式轉身蹬腳     譜訣:轉身蹬腳打敵援,懸腿蹬伸腹上踹;    上驚下取樁根腿,立身中正最得勢。     動作過程     1.左腳漸落下,左膝微提,虛懸於右腳前,以右足跟為軸,腰身輕靈地向左後轉,右胯根松沉,右膝微屈,身略下蹲,左腿微裡合。同時,兩臂外旋,兩掌向裡、向胸

85式太極拳第三十六式進步搬攔捶

第三十六式進步搬攔捶     動作過程     1.身體微左轉,重心漸移向左腿。同時,左肘隨轉體略下沉,左臂隨勢外旋,掌心翻朝上;右拳內旋,向前上掤擊過左掌上側,高與肩平,拳心朝下。眼神關顧右拳前掤(圖1 69、附圖1 69)。   其餘動作過程同第十二式進步搬攔捶(參見圖55,.-5 8)。

85式楊氏太極拳圖解左右分腳

    楊氏85式太極拳圖解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腳         譜訣:左右分腳手須封,捋來採去伺機攻;    上驚下取脅下踢,手腳齊到始成功。     動作過程     右分腳     1.重心仍全部在右腿,右腿漸下蹲,左腳稍提起,身體微左轉(面向東北)。同時,右掌隨勢向右往裡弧形抹轉,左

楊氏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七式右蹬腳

 第三十七式右蹬腳     譜訣:右拳被擒繞敵腕,兩臂合抱須圓滿;    雙手分處伊心亂,輕黏慢捌飛腿踹。     動作過程     1.身體漸左轉,左足尖外撇踏實,左膝微屈,重心漸全部移於左腿坐實,右腿屈膝向前虛虛提起(腳跟先離地)。同時,左掌隨勢向左前上移,隨移外旋,掌心轉朝裡;右拳變

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式高探馬

第三十式高探馬譜訣:高探馬上纏腕採,仰之彌高掌探面; 上驚下取型典在,金針度眾樂其成。 動作過程 1.腰稍朝右松轉, 右胯內收,重心漸移到 右腿,隨重心後移,左 足尖自然離地。同時, 右吊手變掌,右肘屈沉, 弧形移至右肩前,指尖 朝前,掌心朝前下;左 臂外旋使掌心漸翻轉至 斜朝上。眼神關顧左掌 翻轉

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勢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勢     譜訣:敵勢攻來賽虎猛,披身取勢在得橫;    善識側翼與襠口,下採上打喪敵魂。     動作過程     1.左腿漸下蹲,右腳下落虛懸。同時,左掌自左向右拂面經額前弧形平移至右胸前,隨移外旋,掌心漸翻朝裡;右掌微下移至肩平,隨移內旋,掌心漸翻朝下。眼神關

陳式競賽套路56式圖解一

陳式競賽套路56式圖解 起勢和右金剛搗碓 點擊:收藏56式陳氏競賽套路圖解教程(一)起    勢 起勢  1.並腳直立(面向南)    兩腳併攏,身體自然直立。頭頸正直,下頦內收,胸腹放鬆,肩臂松垂,兩手輕貼在大腿外側。精神集中,呼吸自然。雙目平視前方。見圖11 1。          用意識導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