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另一面:一位打工仔經歷的深圳變遷
2024-09-22 20:39:14
泡泡網手機頻道3月13日 成力,一個我聊天時偶然聽到的名字。大學畢業後南下深圳,先後參與打造了TCL國際電工、華為ideos、酷派大觀等知名產品和品牌。他說他是機緣巧合才進入了手機這個行業,但是我卻從他的經歷中,看到了近二十年來,深圳乃至珠三角產業的發展和變遷。
●初見成力 我知道他的作品是酷派大觀
「在我看來,品牌就是品牌,沒有什麼網際網路品牌、移動網際網路品牌、電商品牌之分。品牌的前提是產品領先,產品領先才能為品牌提供豐富的內容。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不要妄想走捷徑綁架消費者的輿論導向,口碑也好、病毒營銷也好,只是傳播手段之一,是為品牌沉澱服務。打造一個強勢、有粘性、有活力的品牌才是企業的終極目標。」
這是我和這個叫成力的人聊天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話。
認識成力,算是偶然。一天上班的時候偷懶,跑去和同事抽菸侃大山,閒聊間扯到了深圳產業的變遷。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個很沒意思的話題,不過同事說,他的朋友圈裡,倒是有這麼一個人,從房地產到家電再到手機,從國企到私企再到巨頭,他的經歷幾乎就是伴隨著深圳產業的變遷而延展。於是,我就這麼地,開始對這個人感了興趣。
作為一個品牌形象的締造者,成力的作品中,最知名的,就要數酷派大觀了。於是我和成力的聊天,就首先從酷派說起。
成力在酷派大觀發布會
成力說,他每每環視這個時代,他總會想起來雙城記裡的一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我問成力,你眼中最好的時代是哪段時間?
他的回答有些得意,「mangocore是09年我玩DF(Delta Force)時的網名,core是戰隊名,當時這兩個名字在FPS遊戲界還是很響的,從ADSL撥號和PcAnywhere做遠程管理到全國6臺伺服器成為第一大戰隊,到組建中國玩家聯盟論壇,鼎盛時同時在線人數達到7000人。這就是桌面網際網路時代,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信息不對稱的時代,人們還相信品牌相信產品外面的Logo。」
「從桌面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從清淡的DIY市場到所有人都低頭看手機,所有人都成為自媒體的時代,這是一個壞時代,人們不再簡單相信品牌,品牌陷入黃昏,消費者是受益方,可以選擇更貼合自己需求的產品,更具意義的是,新興企業有機會和國際巨頭同臺競爭。」成力這樣解釋壞的時代。
手機行業,隨著NOKIA、MOTO、愛立信、等國際大品牌的沒落,韓國品牌三星主導Android市場,中華酷聯蠶食第二陣營,更多的國產品牌開始逆襲,智慧型手機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的入口之爭。
2011年,成力從華為來到了剛剛全線轉型Android的酷派。「當時酷派剛全線轉型Android智慧型手機,從以前的政企客戶到Android時代的海量市場,酷派品牌面臨要和廣大的年輕人群溝通,這是個難題,也是品牌風格根本改變的開始。」
酷派早年的手機產品
面對這樣的改變,成力有信心嗎?成力說,酷派和華為有著太多的不同了。但是,新的環境下,酷派還是有著一定的優勢,也正是這些優勢,也許就成為酷派改革成功的有力跳板。
「當時我總結了以下,首先酷派只專注做手機,而且只有酷派這一個品牌。其次酷派擁有自己的軟體研發團隊,在軟體體驗上可以做到按需定製。最後酷派在移動網際網路方面的技術儲備和理念理解較為深厚。」剛剛進入酷派的成力在當時是這樣審視著這個即將發生變革的品牌。
成力說,他隨後就開始了自己的動作,非常先進行變革的,就是重整了酷派終端店面的形象。「色調從以前的黑金配色轉向Android綠色,暫時擱置live smart廣告語,啟用智能易體驗。」成力說,這樣的改變,結果受到了運營商的一致好評。「伴運營商轉售市場和大打千元智能機牌,酷派在Android市場的份額一躍成為了中國第三、全球第八。」
當然,這僅僅是解決了酷派當時所面臨的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更深層次的如何讓酷派的品牌走向大眾,走向年輕人,這才是成力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改組酷派品牌部,從原來的PR公關導向型轉向IMC整合營銷。」成力回憶說這是他到酷派之後最大變革。「不同的市場決定不同的品牌,初到酷派時候發力在運營商轉售市場,所以那個時候酷派一年可以有40多款新品上市。」
「但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已經不是快魚吃慢魚,而是敏感的魚吃掉反應慢的魚。」成力這樣解釋著他對市場的理解。那時已經是2011年末,那一年後來被稱為中國手機品牌的革命元年。那一年,聯想推出了樂Phone系列,小米從一匹黑馬跑出了雷霆萬鈞之勢,華為和中興均進入了全球手機市場的前十,步步高正在醞釀著vivo和OPPO兩個品牌的爆發。
2012年酷派大觀發布會上,成力和酷派品牌團隊
2012年夏天,酷派大觀亮相北京中國國際通訊展,一時間引發了眾多媒體的一片驚嘆之聲。酷派大觀,由此成為了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中的明星一員。成力,也終於把自己打造的品牌,推向了智慧型手機舞臺的中央。
但是,成力說,自己當時根本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從桌面網際網路的信息爆炸到現在移動網際網路的自媒體,消費者早已從『我被傳播』進化到『我要傳播』,如此多的產品名字、型號、參數、廠家,在如此短的生命周期內怎麼進入消費者的大腦呢?真正記住的名字和logo又有多少呢?從中品牌的擁有者到底沉澱了什麼?」成力說這是他當時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
2013年,成力領導的酷派品牌團隊已頗具規模
很快,成力覺得自己找到了答案。更新和循環!成力說這是他長時間觀察和思考之後得出的答案。產品從發布到下市,這其中的過程總會給品牌帶來沉澱,「這些沉澱物匯聚後就是品牌資產。當然,有些大品牌沉澱後不注意循環更新,或者說對新鮮事物缺乏了之前的敏感,就會死掉或在死亡線掙扎,例如柯達、諾基亞、摩託羅拉等等。」
也正是帶著這樣的理念,成力很快就攜手自己的團隊,在2012年末,發布了迄今依然非常經典的酷派大觀HD。隨之而來的,則是酷派更多的產品線,例如火爆聯通市場的酷派春雷系列,在移動市場風生水起的酷派炫影。直至今日我們依然需要搶購的酷派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