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85式太極拳圖解第五十八式金雞獨立
2025-07-31 01:33:08
第五十八式金雞獨立
譜訣:金雞獨立隨勢起,撩踢撞閉任我為; 腿起腳落千斤墜,不見閻王亦見鬼。
動作過程
(一)金雞獨立左式 。
1.左腳尖外撇,身體漸左轉,重心漸向前移於左腿,上體前移,漸漸升起,左腿屈膝前弓,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時,隨重心前移左掌向前上穿,沉肘、坐腕;漸鬆開右吊手成掌,隨勢弧形下移至右胯後方。眼神關顧左掌上穿,即向前平視(圖239).
2.身體繼續左轉,重心全部移於左腿,右腳跟先離地向前屈膝提起,左腿漸漸起立。同時,左掌內旋弧形下摟至左胯旁,掌心翻朝下,坐腕,掌根微著力沉住,掌指朝前,意貫指尖;漸松右吊手成掌自後向下,隨右腿向前提膝,先經右腿外側,繼而以右前臂尺骨一側貼近右腿前上側,向前弧形上託,屈肘置於右膝前上,手指朝上,高與鼻齊,掌心朝左,成左
獨立勢。眼神關顧右掌上託,並稍先於右掌到達,然後通過右掌向前平視(圖240、24 1)。
(二)金雞獨立右式
1.身體漸右轉,左腿漸屈膝下蹲, 「送」右腳下落於左腳跟旁,腳尖先著地,隨重心漸移於右腿全腳踏實,隨即右腿稍屈膝下蹲,左腿變虛,足跟先離地向前屈膝提起。同時,右掌微內旋,隨右腿下落弧形摟至右胯前上方,掌心斜朝下;左掌先隨左腿屈膝下蹲勢下沉,隨即經左腿外側自下向前上提起。眼神關顧右掌下摟,隨即移顧左掌自下向前上提(圖242 。
2·身體繼續右轉,右腿漸起立,左胯根催左膝繼續上提。同時,右掌微內旋弧形下摟至右胯旁,掌心翻朝下,坐腕、掌根微著力沉住,掌指向前,意貫指尖;左掌向前上,隨左腿向前提膝,以左前臂尺骨一側貼近左腿前上側,向前弧形上託,屈肘置於左膝前上,手指朝上,高與鼻齊,掌心朝右,成右獨立勢。眼神關顧左掌上託,並稍先於左掌到達,然後通
過左掌向前平視(圖243).
技術要領
1.由下勢的左僕腿接左獨立,先以左腳尖外撇,繼而上體平行前移,重心慢慢前置,左腿漸屈弓,成左弓步,先要左腿屈膝坐實,下盤穩固,然後右腿微蹬,以右膝帶領向前上漸漸提起,不可在兩腿伸直的情況下起立。同時必須在保持上體正直的情況下,左腿漸漸起立,切忌藉助上體的前傾力量。
2.要注意右腳下落變右獨立勢時,左腿必須同時落胯、屈膝下蹲。也即是說右腳的下落是隨著左腿的屈膝下蹲漸漸「送"下的,不可右腿下落而左腿依然直立。這樣才能兩腿虛實分明,勁路順達。如果獨立支撐腿僵直站煞,氣滯血淤,勁路不暢,腰腿分家,自己站立不穩,則又如何以提起之腿足,近則以膝撞擊,略遠則以足尖彈踢敵下部?又如何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呢?
3.獨立時,要虛領頂勁,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指,要氣沉丹田,意定樁穩。頭頂項豎,立身方能中正;沉肩、垂肘、坐腕而又舒指,則可得全身完整之勁;氣沉丹田,百骸自然舒適;意定樁穩,不惟支撐八面,足當十面埋伏,而發勁之時更能專注一方。
楊式太極拳金雞獨立如日之升,全賴於蹬勁。拳論雲「其根在腳",是勁起足根之謂,足有蹬勁,則下盤穩固而紮實。
上「虛領頂勁",就是「六陽」之首,百會朝天,不偏不倚,不俯不仰,喉頭不拋。能虛領頂勁,才能「神貫頂",才能「滿身輕利」。
下足有蹬勁,就要求「足踩湧泉",即湧泉含空,掌緣著地,五趾微抓,就是俗說的「足踩太極」。能勁起腳根,則勁有根源。
上領下蹬,則有頂天立地的氣概。內則一心,外則一身,拳彌六合。內則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勁合;外則手與足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此外,要求做到鼻尖、指尖、足尖三尖相照,向前的方向一致。上託之手,屈肘不宜過度,如過度易使肘過分靠近胸部,失去封閉敵手或上託敵肘部的作用。支持身體重量的腿要收胯、微屈、不動如山,不要用力挺直。
左右獨立勢動作所用的「上託",是就該動作的技擊作用而設立的,實際演練時,不要為了「上託」一詞的含義而將掌心朝上,而是應該手指朝上。上託手的作用是閉敵手或託敵肘部,而獨立提膝的技擊意義是,近則以膝撞擊敵襠部,稍遠則以足踢敵襠或腹部,或提膝保護自身的襠部和腹部,皆因膝和足的用法是多變的,其攻守往往是雙向的。因而拳論有「足
來提膝」 「近便加膝」的說法。所以在實際的演練中足雖未踢出,但須寓有踢意。
太極拳實戰用法
左獨立勢
接前勢,如敵往回拽其力,我即順勢將身向前上躥起,以右腳尖向敵腹踢去,右手隨之前進、屈肘、指尖朝上,以閉敵左手,此時左腳變實站穩,右手隨進牽制敵左或右手。
右獨立勢
由左式,如敵用右拳擊來,我右手下沉,速起左手託其肘部,同時提左膝撞其襠部。其他與左式同。
注釋說明
金雞獨立,象形也。一手上託,一手下按,一腿屈膝提起,一腿支撐獨立,其姿勢恰似金雞獨立,故名。而武式、孫式作「更雞獨立"。 《全體大用訣》說: 「單鞭下勢順鋒人,金雞獨立佔上風。"又說: 「提膝上打致命處,下傷二足難留情。"說的是敵以由上而下的著法向我擊來,我應以下勢,順其來勢向下黏隨,待其落空,即用黏隨之手,借腰、胯、膝三節前進之勢,撩擊其襠部;或以手向上挑,閉託其手肘,同時提膝撞擊其襠部;或以一腿抬起
即落,以腳跟猛踏跺其腳面,同時另一腿上抬,以增加下踩的力量。使全身重力落在腳跟上,以全身之力踏擊敵腳,這就是「千斤墜"的著名用法,也是獨立勢又名「千斤墜"的原因。金雞獨立前後動作的銜接過程,從單鞭的高姿勢,到下勢的低姿勢,再到左右金雞獨立的高姿勢。波起波落,波峰波谷,形若波瀾,吞吐汪洋,氣勢跌宕磅礴。此勢也是一招非常厲害、致對手死命的著法,純系毒招,非不得已莫輕易使用。
《太極拳體用全訣》說: 「金雞獨立隨勢起,撩撞閉踢任我為。」充分說明此勢手、膝、足的用法是變化多端的,是一著多用的招勢,其主要的用法除撩、撞、閉、踢外,尚有手的託、採、摟、按和腳的踩踏。
有人在眉批「金雞獨立勢"時指出: 「此勢本為以膝蓋衝擊對方之襠部外腎。今雲以腳尖踢去殊有未合也,否則何以腳尖未往前出也。」後學敬請先賢「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金雞獨立一勢,根據楊澄甫早年演示的拳照來看,肘與膝是相貼的,但晚年演此勢則肘與膝離開約數寸,楊南宗弟子曾昭然解釋為: 「蓋其晚年胖甚,腹大如鼓,膝提稍高未免太辛苦也。"筆者曾以此說請教傅鍾文老師,答曰: 「楊老師所謂晚年亦只五十左右,雖胖,但因長年練拳,還不至於肘無法貼膝,也不至於太辛苦,這一點辛苦對練拳的人算什麼呀!只因不貼膝更自然,更順勢,更從心而已,因而其晚年定型之拳照為肘不貼膝,應按此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