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流派
陳式太極基本動作卷肱勢
陳式太極基本動作卷肱勢2.卷肱勢 (1)接上勢,身體稍右轉,步型不變。左手逆纏,向前轉出至胸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同時,右手逆纏,向右後斜上方轉至肩高,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右後方,目視右手。接著兩手變順纏,掌心翻向上。見圖52。 (2)接上勢,兩手再變逆纏,右臂同時屈肘向內,手至右腮側,
陳式太極基本功之攬扎衣
陳式太極拳基本動作訓練(攬扎衣) (1)接上勢,上體向左迴轉。同時右掌向左手臂上方穿出,兩掌內旋,兩掌心翻向外,右掌指向上,左掌指向左。目視兩掌,這時呼氣。 見圖5 8。 (2)接上勢,重心移至左腳,同時提右膝,右手逆纏向上、向右劃弧轉至右側前方,臂同肩高,掌心斜向右前,掌指斜
陳式太極拳小架
起源於河南溫縣陳家溝,由明末清初的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在祖傳拳械的基礎上,精益求精地創造了太極五套拳、五套錘、十三勢、炮錘,以及槍、刀、劍、棍、鐧、鞭等,尤其獨特的還有雙人推手和雙人粘槍,形成了完善的流派體系。在300多年的演變發展過程中,從陳式太極拳又派生出了楊、吳、武、孫、趙堡等各式
陳氏太極基本功之白鶴亮翅
陳氏太極基本動作訓練之白鶴亮翅 (1)接上勢,身體右轉,右腳支撐,左腳腳跟抬起,前腳掌著地,同時,右手逆纏,向右胸前,掌心向外,掌指向上;接著左手順纏,向右腹前,掌心向右。目視右前方。見圖66。 (2)接上勢,身體右轉,右腿弓膝,同時提起左腳向左前方上步,腳跟著地,腳尖翹起,成僕步。右手
陳式太極拳的發勁
中華武術豐富多彩,雖各有風格特點並自成體系,但「攻防」二字是各家共有的。防者多用柔,攻者多用剛。何謂剛?在發勁時,內外和一,意氣風發,將自己的力量發出擊點乃為剛。能將自己百分之百的力量發到出擊點就是剛勁的最高標準。陳氏太極拳的發勁也有其獨到之處,它不僅拳、肘、肩、腳、膝、稍節和主要關節發勁,
陳式太極拳的出腳、踢腳、震腳
陳氏太極拳出腳如運掌陳式太極拳進退講究「動必進步,進必『套插」「『勝在進步,不敗在退步」。抬腳進退是陳式太極拳實用技擊的靈魂所在。「足踏出,如前有深淵,說回即收回,至虛至靈。」「足運行極其纏綿不直,又能隨手運行,不失螺絲纏勁。」「腎藏志,以足從志,亦順著轉圈」「手足運動不外一圈,絕無直來直去。」(《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之雲手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 5.雲手 (1)接上勢,身體右轉,右腿弓膝,同時右手逆纏向內、向右劃弧擠按,掌心斜向右前方,掌指斜向上;左手順纏向下、向右劃弧轉至右肘內下側,掌心斜向右前方,掌指斜向右前上方。見圖72。 (2)接上勢,身體變為左轉,左腿弓膝。隨之兩手隨身體轉動,左手變逆纏,向上、向左
簡析陳式太極拳的螺旋纏絲勁
詩曰:一、 動則生陽靜生陰,一動一靜互為根。 果然認得環中趣,輾轉隨意見天真。 二、 陰陽無始又無終,來往屈伸寓化工。 此中消息真滲透,圓轉隨意運鴻蒙。 這是陳式太極拳纏絲法詩二首。詩中闡明了纏絲是畫圓,陰陽互為根,功久探奧秘,隨意見天真之理。螺旋纏絲是陳式太極
學練陳氏太極拳十三要
學練陳氏太極拳十三要(-)靜 靜就是安靜,平心靜氣的意思。學太極拳,首先是思想上的靜。練拳者要除去妄想,排除雜念,做到「心中一無所著,一念
陳氏競賽套路之野馬分鬃
陳式太極拳圖解 野馬分鬃 (1)接上勢,身體右轉,右腳抬起先落於左腳旁,然後屈膝提起,同時,右掌內旋向上、向後、向下劃弧託於右膝外,掌心向上,指尖朝右前方。左掌繼續內旋,向上、向左經胸前劃弧於身體左側,掌同左肩高,掌心朝外,指尖向右前方。目視右掌,這時採用吸氣。見圖76。 (2)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
陳氏太極基本功之金雞獨立
陳式太極拳的金雞獨立圖解 (1)接上勢,身體重心移至左腳。右腳跟提起,腳前掌擦地收至左腳內側約5釐米處,同時右掌向右、向下、向左劃弧並外旋至右胯旁,掌心向上,指尖朝前。左掌向右、向下繼續劃弧至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朝右。目視前方,這時採用吸氣。見圖80。 (2)接上勢,右腿屈膝提起,
陳氏太極拳的健身與技擊作用
「戶樞不蠹」這句古代的名言,遠在《呂氏春秋》就有記載,它在我國人民中廣為流傳,說明我國人民很早就懂得了「運動」有增強體質防治疾病的作用。我國古代的史學家陳壽在《三國志·魏書·華陀傳》中,記載了、華陀所創的《五禽戲》,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用來活動關節,以防病延年。 我國古代道家的「
陳式太極拳口決(歌決)
陳式太極拳口傳歌訣 陳氏太極拳密傳歌訣, 是陳家溝太極拳在傳延程中便於記憶的一種教學方式, 用地方語言朗讀或背誦更是韻味十足,一定些程度上他更象是順溜,他象形的將拳式的舉動或用法以順口溜的形式一一釋解,足見編寫者的聰明才智,足見他為了照顧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學拳者的用心良苦.陳氏太極拳歌
陳氏太極基本動作之掩手肱捶
陳式太極基本動作之掩手肱捶圖解掩手肱捶 (1)接第1勢,(起勢)。身體重心移至右腳。左腳向左擦出一步成右偏馬步;同時兩掌向左(右)、向上劃弧分掌,掌同胸高。接著兩掌外旋內合,左掌心翻向上,拇、食兩指伸直,餘指屈攏,成「八"的手勢,臂微屈,肘下垂,掌同胸高,指尖朝左前方。右臂外旋,同時右掌變拳
陳式(氏)太極基本步法轉換原理
陳氏太極基本步法轉換原理 有著三、四百年歷史的陳家溝太極拳功夫,練它對人的身體到底好在什麼地方呢?這是練習太極拳人共同思考的問題。自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就開始全民推廣太極拳健身運動,時間已經過去了50多年,為什麼有不少人還在為「操與拳」之間的區別而發生爭執呢?那些以口舌之爭的人,肯定不是用身體結
陳氏太極拳基本功之連珠炮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訓練---連珠炮 (1)接上勢,左腿落地成半蹲,雙拳變掌,兩手臂繼續向左、向上劃弧,隨身體右轉再向下、向右劃弧經胸前內旋轉腕,屈肘屈腕,以手背一側腕關節弧形向右上擁於右耳側,五指斜向下,左臂屈肘,左手外旋向下、向左、向上劃弧託於左肩前方,左掌稍低於肩,掌心向上。目視左掌,這時採
陳式太極拳變化
陳式太極拳 變化者,有一手之變化,有一著之變化,有一勢之變化,然無論一手、一著、一勢,其變而能化,皆由簡單漸至於詳密。以開合為一手之變化,以轉關為一著之變化,此即上傳下接之義。惟身法、步法旋轉緊湊,切莫渝乎範圍,亂其循序,
陳式基本運作訓練當頭炮
陳式基本運作訓練 1 3.當頭炮 (1)接上勢,兩掌變拳向下、向左劃弧,左拳收於腰間,拳心向裡,右拳收於腹前,拳心向上。目視右前方,這時採用吸氣。見圖103。 (2)接上勢,上體微右轉,右臂屈肘橫於胸前並與左拳一起向右前擁去,右拳與左胸同高,拳心向裡;左拳在右前臂內下方,臂微屈,拳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二路簡介
一路特點: 陳式太極拳老架式(亦稱大架)系陳家溝陳氏第十四世祖陳長興所創。他在陳王庭創編的太極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式長拳一路的基礎上,由博歸約編排成現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稱炮捶)。一路拳以柔為主,柔中有剛,其特點是:架式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身法中正自然,內勁統領全身,以纏絲勁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