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的步型介紹及拳腿勁的練習步驟
2025-08-05 23:10:08
陳氏太極拳的歷史非常悠久,生活中我們可以經常練習陳氏太極拳,對我們的生活健康是有很大的幫助,想要更好的了解及掌握陳氏太極拳就要對其步型的了解,還有陳式太極拳腿勁的練習步驟,陳式太極拳講究的是動必進步,進必套插勝在進步,不敗在退步,抬腳進退是陳式太極拳的精髓所在。那麼下面就跟著太極拳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陳式太極拳的步型介紹
1、弓步
陳式太極拳的弓步練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將其分為左弓步和右弓步,左弓步又分左正弓步和左側弓步,反之已然。
以左弓步為例
如做左正弓步,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與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於90度,左腳尖指向左前方,微向裡合,右腿自然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時右腳尖向裡合,成約45度角,身體面向左側;做左側弓步時,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與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於90度,左腳尖指向正前方,右腿自然向右側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時右腳尖向裡合90度,與左腳平行,面向正前方。
2、僕步
分左僕步和右僕步,是基本步法中較低一個步法。做僕步時,要求一腿屈膝下蹲,殿部距地面約5公分,另一腿向側面伸直僕於地上,約平行於地面,腳尖裡合90度,與另一腳平行。
3、虛步
陳式太極拳中的虛步被分為左虛步和右虛步,左腳虛為左虛步,反之為右虛步,練好陳式太極拳就要掌握好虛步的練習。
做虛步時要求一腿屈膝下蹲,幅度應根據動作要求控制在90-150度之間,支撐身體約90%重心,另一腿向側前方跨半步腳尖或前腳掌虛虛點地,支撐身體約10%的重量。
4、馬步
要求兩腿向左右兩側分開,寬約三腳長或80公分左右,兩腿同時屈膝下坐,大腿與小腿成90-120度,但不小於90度,兩腳平行或略向外擺。做馬步時要注意上半身要垂直於地面,不要翹臀前傾。
5、獨立步
與僕步相對應,是一個高步法。獨立步就是一腿伸直站立,支撐全身重量,另一腿向上提起,膝部略高於胯,腳部與另一腿膝部高度相對。右腿支撐為右獨立步,反之為左獨立步。
6、坐盤步
就象人單腿盤坐在凳子上,就是一腿在前,另一腿在後與前腿交叉,兩腿同時屈膝下坐,大腿與小腿彎度在90-120度之間,前腿和後退支撐中心比例為7:3。右腿在前為左盤步,反之為右盤步。
陳式太極拳腿勁的練習步驟
1.出腳如運掌
陳式太極拳講究的是「動必進步,進必『套插』「勝在進步,不敗在退步」,抬腳進退是陳式太極拳的精髓所在。
「足踏出,如前有深淵,說回即收回,至虛至靈。」「足運行極其纏綿不直,又能隨手運行,不失螺絲纏勁。」「腎藏志,以足從志,亦順著轉圈」「手足運動不外一圈,絕無直來直去。」
(《官骸十三目》陳鑫)這些動作規範說明了一個不為人們重視的規律,就是「出腳如運掌」,左右出腳,同樣須有摺疊。抬腳逆纏上步則足尖內扣,順纏邁步則足尖外擺是其中特點之一。
如陳式太極拳一路起勢金剛搗碓,抬左腳逆纏趟出,與上身雙手右捋形成錯勁;左腳內扣即可對敵踹其膝蓋,勾其腳踝,然後虛變實,實變虛發敵。單鞭、攬扎衣、斜行拗步等都是這種步法。
順纏足尖外擺,則見之於一路拳第十式「前蹚拗步」等。在談及雲手一式時,陳鑫說:「雲手:二足更迭轉……如右手順轉一圈,前半圈中氣由腋裡邊向外斜纏到指,後半圈自外回來,勁自外斜纏到腋下,左手亦然。
至於足,如右足前半圈由腿根內向外纏到指,回來自外向裡纏至腿根,左足亦然。」在這裡,足與手同樣需要走纏絲勁,同樣需要「力達指尖」(指:腳趾)。
2.震腳如出拳
震腳也如出拳,震腳也存在著「用意不用力」的問題。不用拙力是震腳的原則。震腳時五趾分開,腳面放平,腳底板平面落地「足心含空,湧泉穴要虛」,這類似於拍巴掌,掌心空,響聲大,力量足。
震腳之足意到氣到力到,發寸勁,腳未接觸地面腿已全部放鬆,靠慣性擊地震腳,重心保持不變,震腳之足為虛,立足之足為實。
由於提前停止用力,震腳之後沒有反作用力,不會因震腳而傷及膝關節、腰椎、大腦。在演練震腳時應避免足跟落地,重心隨足落下身體向所震之足偏移。
這是很不科學的震腳方法。震腳的反坐力毫無緩衝地通過足跟、膝蓋、脊椎傳到大腦,久練必受傷害。
震腳實戰技擊的內容,首先表現在兩種實用技擊含義:一種就是陳鑫所說的「跺地如金石聲,以跺敵人之足」,如「金剛搗碓」。而另一種震腳是步伐進退之間的虛實快速轉換,「以引進搏擊之術,行於手足中」(陳鑫),如「掩手肱拳」、「指襠錘」。
結語:學習任何一種拳法都要掌握其基礎要領,才能更好的掌握這門拳法,陳式太極拳腿勁的練習方法,出腳如運掌,震腳如出拳存在著「用意不用力」的問題。不用拙力是震腳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