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習練傳統太極拳的五個階段

2025-07-31 22:56:08

        太極是一門學問,它要求人們客觀、辯證、一分為二地對待事物、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它是以萬事、萬物的本身皆有既互相對立又互相統一的哲理為基礎的一種思想認識。我們把這種對待事物的思想認識稱為太極思想。武式太極拳是太極思想與人體運動相結合的具體表現。它是一個科學的人體辯證運動過程,在這個運動過程中勢勢處處、時時刻刻都包涵、體現著人體內的陰陽變換、虛實相間和剛柔相濟。武式太極拳的訓練注重整體身法和氣勢,要求舉手投足立身中正、松靜自然、虛實清楚、上下貫穿、八面支撐。它對身法的要求極嚴、極細、極微、極妙,無一不符合人體的科學要求和規範,正如喬松茂先生所言「……它科學地集拳術、力學、導引、傳統哲學為一體」。凡學者只有嚴守身法——立身中正,充分努力地體現出這一風格和特點來,由學架子到改架子;由改架子到走順架子;由走順架子到技擊的運用;由技擊的運用到無畏無敵的精神境界。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節節升高、逐步完成和長功的過程,它須在師父的正確的言傳身教下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步步提高。它不僅僅是身體的簡單運動,更重要的是內在的精神冶煉、身心合一。它的外形功架勢勢符合力學的科學原理,它的內涵機理處處滲透著人體機能的運動規律,它勢勢均與拳理接骨鬥榫、毫釐不差。練功走架的感覺如咖啡提神又如美酒陶醉,只要堅持按要求鍛鍊就可形成太極身法,必能達到固本培元、增強體質、防身禦敵、技藝超群和祛病延年之功效。
  練武式太極拳原本沒有階段劃分,或準確的講,它的階段之間是相互滲透不可以分得清清楚楚的,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這裡為了學者便於掌握,讓初學者在心中有一個大概的框架,本人根據個人體會將練習功架的過程分五個階段來闡述,以便同好參考指正。
  第一階段:掌握功架的階段
  這一階段屬於打基礎、學架子階段,主要在架子的名稱順序和外形規範、姿勢準確上下功夫,每一動勢都要立身中正。立身中正,顧名思義就是在走架子的運動中,身體豎好,中正不偏,不可前仰後合、左歪右斜、挺胸腆肚和彎腰駝背。武式太極拳的立身中正是指頭頂百會穴與支撐腿的腳跟上下串成一條直線與大地垂直。就外形來看,其身體有微微後靠(仰)的樣子。學武式太極拳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重心點,掌握住立身中正的要求,勢勢提起精神,把頭抬起來,把身子豎起來,有八面支撐的氣勢,眼睛和心思要用在洞察敵情的變化上,做到順隨忘我。這對初學者來講不可能一下子掌握,也不可能一下子把自己長期習慣性的動作改正。這是個努力方向。只要走架練拳就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守住「立身中正」這個最基本的要點。每一動勢都要留心,都要平心靜氣,想好了,認為姿勢準確了再做下一個動作,在學拳架中要努力做好動作之間的銜接。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勢勢有頂天立地之氣勢,猶如一根立木能頂千斤壓力。如果剛開始練拳不把身子豎起來,不但達不到好的效果,而且對往後功夫的提高影響也很大,或者說將永遠也達不到武式太極拳的上乘功夫。為什麼說不把身子豎起來就練不好拳技呢?因為不如此,就不能上下貫穿,就談不上立身中正,也就沒有八面支撐的氣勢,從身體外形上講不符合力學原理;從身體內部來說身體受力不均,氣血流動就不能很好地協調。而且由於身體的歪斜會不自覺地做出無謂的體能消耗,如此連自己的穩定都成問題,何談禦敵呢?俗話說的「低頭哈腰學藝不高」就是這個道理。開始學拳必須像學書法寫楷書一樣,要一筆一畫、橫平豎直、有稜有角、勢勢規規矩矩,手腳要依附身體,勿自伸縮,力求守住身法,在架子正確的前提下練習,切不可潦草從事。飛一勢要有走一勢的效果,走一個架子要有走一個架子的效果。剛開始,在規矩的框子裡手腳感覺呆板,沒有靈活性,但只要守住身法堅持習練,慢慢地形成習慣,為下一步凝固架子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初學初練武式太極拳架必須要慢,只有慢才能有時間靜下心來體認,用心體會出和掌握住拳架所要求的身法。這種練功方法看起來嚴格了些、學起來吃些力、有束縛感、進度慢了點,但這種嚴格的練法是今後在拳藝上能夠得心應手的基礎。如果一開始不注意姿勢的準確度,不立身中正、不嚴格苦守身法,一開始就想快、就想用努勁,其結果本末倒置,以後進步就慢了。所以說「差之毫厘、謬之千裡」,學拳容易改拳難。
  第二階段:改架子階段
  這是凝固架子錘鍊自己的階段。所謂改架子就是改正自己在練拳過程中不符合拳理要求的姿勢,使之走向正確。這一階段是在第一階段學完架子後的繼續。在第一階段學拳架的過程中如果學得較慢、較細,掌握得較好、身法毛病較少的話,那麼這一階段將會稍省些力;如果在前一階段學得比較粗,只是在學拳架時大概地順了下來,那麼此階段必須一點點地校正。不管怎樣,改架子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也是練功自律的相持階段,這一階段,如逆水行舟,只有堅持不輟,才能過此關口,必須在長期的習練過程中,逐步克服自己潛意識中不斷出現的、不符合武式太極拳科學規範的習慣性動作。在習練過程中仍然要慢不要快,要把握好重心,身心投入,時時刻刻按照動作的變化規律去細心體會,特別強調把精神集中在每一姿勢的體會上,用心感覺姿勢是否正確,也可面對牆壁上的大鏡子觀看自己的運動姿勢,切忌低頭去看自己的動作而影響拳架的氣勢和整體性。每一動勢,先問自己,身子是否豎起來了?重心把握好了沒有?周身協調好了沒有?虛實做夠數了沒有?每勢是否按照起、承、開、合的步驟做了?手和腳的位置是否恰切順隨,如有不合即速改正,如此反覆錘鍊,儘量在走架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刻刻留心、勢勢留意,以自己的重心為軸為根,摺疊轉換,連貫協調,不可中途斷線,更不可走流水架。從而使自己的身法逐步地形成周身一家。
  第三階段:走架子的階段
  這是在架子逐步改正後凝固成「周身一家」的架子。這時的拳架走起來比較順,每一動勢,身法均符合武式太極拳「立身中正」的要求和規範,已經守住了太極拳的基本身法。立身中正,舉手投足無過不及,行功走架如長江大河,連綿不斷,前一個動作的完成,既是下一個動作的基礎,也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周身一家,上下相隨,起伏得當,開合有致,虛實相間,氣完勢整。整個走架子過程中,不可以架子順了而精神懈怠,要提起全副精神、全神貫注,利用架子的順隨逐步加強練拳的力度,此階段要多磨練、細磨練,煉精、煉細、煉靈、煉出對敵意識,為了找到所要得到的感覺,此階段仍然要慢,在慢中找到技擊意識和感覺,由於順隨的拳架長期磨練,從而為下一步技擊的運用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第四階段:技擊階段
  在拳架走順以後,不再為校正架子費心勞神,也就是說自己的身法已經完全符合武式太極拳的要求,「立身中正」再不是口頭上的了,而是成為自己的良好習慣,舉手投足皆合拳理,此階段仍要堅持按照武式太極拳要求習練。此時的練法要逐步將精力轉移到增強敵情上來,每一動勢問自己,對手用大力擊來,我何以對之?以何迎之、勝之?也就是說,對手擊來我怎樣用太極身法拿住敵人,控制住對手。這一階段要在走架子時把無人當有人,勢勢制敵,在與人打手時把有人當無人,勢如破竹。正如前輩李亦畲先生論述:「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動彼絲毫,趁勢而人,按定彼勁,彼自跌出。」這句話很形象,它是功夫上乘時與敵人交戰時的真實感受和寫照。「自己安排得好」,一方面有自己運用得當的意思;另一層涵義是說自己有實力安排好,這是因為經過長期習練,自己身法中正,重心穩固,功夫純青。試想以自己長期習練形成的有八面支撐之氣勢的勁力和剛柔相濟的太極身法去迎接來犯之敵,有什麼可以安排不好呢?「人一挨我」,指對手稍挨上我,我內裡如同觸電一樣警覺。「我不動彼絲毫」,是指我外表不動讓對手認為我沒有警覺,而內裡在做迎敵的調整,這裡的「不動」並不是不動,而是外表好像沒動,而內裡卻以足夠的勁力在運動,在做吃住對手重心的行動。「趁勢而人」,由於前面的「不動」麻痺了對手,所以在時間的準備上我先於對手,我已經暗中吃住了對手的重心,此時對手大勢已去,可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處境。此時,我可以明著讓對手感覺到自己的重心被我完全控制,試想對手的重心都被掌握和控制住了,還有什麼不好解決呢?所以「按定彼勁」,我以八面支撐的的正中氣勢向一個連自己重心都控制不了的對手施加壓力,對手感到了壓力和威脅後,自然要做本能的反抗,但想反抗又無法抗拒的時候,其身子僵化,這股僵勁頂來,我便順著這股僵勁順勢發放,所以「彼自跌出」,對手便隨著我的發放順勢被拋跌出去。整個技擊過程是客觀的,是形勢發展的必然,而不是主觀臆斷強行的結果,它是對手讓你怎麼打就怎麼打,而不是你想怎樣打就怎樣打。這便是武式太極拳的技擊妙處。
  第五階段:無畏、無敵的精神境界階段
  這是功夫上乘的最高階段,這一階段的到來是前四個階段的體現,達此階段後再不須為掌握拳架、走順拳架、如何禦敵等身法和意識上下功夫了。也就是說防身禦敵已經是自己的良好習慣和潛意識的本能動作。此時並不是說不須要練功了,此時練功有心曠神怡的忘我境界。古拳譜說:「練功一日、技精一日。」又說:「功彌久而技彌精亦。」現在的練不是原來的時時勢勢依規矩的練,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依規矩、破規矩,破規矩、還要守規矩的練。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練功或實戰時身法要守住,精神要放開。雖然放開了,但身法永遠是太極身法,也就是古拳譜所說的全以「氣」而言。這裡所說的「氣」是一種氣勢,是從精神上而言的,並不是指呼吸之氣或一般意義上的空氣,這是一種感覺,而感覺是看不

同类文章

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四式進步栽捶

    第三十四式進步栽捶     譜訣:進步栽捶破前踢,摟敵僕地腰脛擊;    上下相隨勁完整,腰沉胯松始得力。     動作過程     1.身體漸右轉,右腳尖外撇踏實,重心漸移右腿,左腳向前提起(腳跟先離地),虛懸於右腳前。同時,左掌隨轉體自前向右經右胸前弧形下摟至胸前,掌心朝右下;

85式太極拳圖爭第三十三式左右摟膝拗步

 第三十三式左右摟膝拗步     動作過程     (一)左摟膝拗步     1.左腿下落,膝仍懸起,右腿漸下蹲,身體微右轉。同時,左掌內旋,向右經身前中線向左下弧形下摟至右腹前,掌心朝下;右掌外旋,弧形移向右耳。眼神稍關顧左掌下摟,隨即移視右掌(圖1 54、附圖1 54)。     2.左腳

85式太極拳圖解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動作過程     1.身體直起、右轉,左足尖裡扣踏實,重心落於左腳,右腳虛踏地。同時,右拳隨勢提起,屈肘橫臂移於左肋前,拳心朝下;左掌自左向上弧形上舉於左額前上方,面朝北。眼隨轉體向前平視,眼神關顧兩手移動(圖1 65、附圖1 65)。      2.身體

楊氏太極拳圖解第三十二式轉身蹬腳

    第三十二式轉身蹬腳     譜訣:轉身蹬腳打敵援,懸腿蹬伸腹上踹;    上驚下取樁根腿,立身中正最得勢。     動作過程     1.左腳漸落下,左膝微提,虛懸於右腳前,以右足跟為軸,腰身輕靈地向左後轉,右胯根松沉,右膝微屈,身略下蹲,左腿微裡合。同時,兩臂外旋,兩掌向裡、向胸

85式太極拳第三十六式進步搬攔捶

第三十六式進步搬攔捶     動作過程     1.身體微左轉,重心漸移向左腿。同時,左肘隨轉體略下沉,左臂隨勢外旋,掌心翻朝上;右拳內旋,向前上掤擊過左掌上側,高與肩平,拳心朝下。眼神關顧右拳前掤(圖1 69、附圖1 69)。   其餘動作過程同第十二式進步搬攔捶(參見圖55,.-5 8)。

85式楊氏太極拳圖解左右分腳

    楊氏85式太極拳圖解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腳         譜訣:左右分腳手須封,捋來採去伺機攻;    上驚下取脅下踢,手腳齊到始成功。     動作過程     右分腳     1.重心仍全部在右腿,右腿漸下蹲,左腳稍提起,身體微左轉(面向東北)。同時,右掌隨勢向右往裡弧形抹轉,左

楊氏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七式右蹬腳

 第三十七式右蹬腳     譜訣:右拳被擒繞敵腕,兩臂合抱須圓滿;    雙手分處伊心亂,輕黏慢捌飛腿踹。     動作過程     1.身體漸左轉,左足尖外撇踏實,左膝微屈,重心漸全部移於左腿坐實,右腿屈膝向前虛虛提起(腳跟先離地)。同時,左掌隨勢向左前上移,隨移外旋,掌心轉朝裡;右拳變

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式高探馬

第三十式高探馬譜訣:高探馬上纏腕採,仰之彌高掌探面; 上驚下取型典在,金針度眾樂其成。 動作過程 1.腰稍朝右松轉, 右胯內收,重心漸移到 右腿,隨重心後移,左 足尖自然離地。同時, 右吊手變掌,右肘屈沉, 弧形移至右肩前,指尖 朝前,掌心朝前下;左 臂外旋使掌心漸翻轉至 斜朝上。眼神關顧左掌 翻轉

85式太極拳圖解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勢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勢     譜訣:敵勢攻來賽虎猛,披身取勢在得橫;    善識側翼與襠口,下採上打喪敵魂。     動作過程     1.左腿漸下蹲,右腳下落虛懸。同時,左掌自左向右拂面經額前弧形平移至右胸前,隨移外旋,掌心漸翻朝裡;右掌微下移至肩平,隨移內旋,掌心漸翻朝下。眼神關

陳式競賽套路56式圖解一

陳式競賽套路56式圖解 起勢和右金剛搗碓 點擊:收藏56式陳氏競賽套路圖解教程(一)起    勢 起勢  1.並腳直立(面向南)    兩腳併攏,身體自然直立。頭頸正直,下頦內收,胸腹放鬆,肩臂松垂,兩手輕貼在大腿外側。精神集中,呼吸自然。雙目平視前方。見圖11 1。          用意識導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