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式太極拳 第66式轉身白蛇吐芯圖解
2025-07-31 04:00:08
第六十六式轉身白蛇吐芯
譜訣:轉身白蛇吐芯烈,一撇二撲三穿擊; 叉喉取瞳任爾為,吞吐插穿敵膽裂。
動作過程
1.身體漸右轉向南,重心不變,左腳尖順勢實腳裡扣,左腿坐實,右腿變虛。同時,右掌漸變拳,弧形下落,屈肘橫臂,拳心朝下,置於左肋前;左掌弧形上舉,沉肩、垂肘、坐腕,置於左額前上方。眼神關顧右手畫弧,隨即向前平視(圖248)。
2.身體繼續右轉向西,重心全部落於左腿,右腳提起。同時,左掌隨轉體勢向右拂面,經右前臂外側弧形落下,高與右肘齊;右拳環撇向上,略高於左肘。眼隨轉體向前平視,關顧兩手運作(圖249、)。
3. 身體微右轉,右腳向前稍偏右落下,先以足跟輕著地,漸至全腳掌踏實,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時,右拳向前上至胸前最遠處變掌,用沉勁撇出,繼而隨轉體勢弧形下撇,漸至掌心朝上,收於右腰側;左掌環轉經左胸前,於右前臂裡側上方向前撲出。眼向前平視,眼神先關顧右掌撇出,後關顧左掌前撲(圖250、25 1)。
技術要領
與第二十四式撇身捶基本相同,惟撇身捶右拳在白蛇吐芯中變為右掌。拳掌兼用,環轉成圓,勁起於足,發於腿,主於腰,斂於脊,布於膊,運之於掌,貫之於指。所以「吐芯"動作的兩掌臂如常山之蛇,相吸相系,以意牽之,以形連之,如影隨形;隨心之動而伸縮吞吐,反側陰陽,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互濟;俯仰有著落,掌心之形雖凹,而其意則凸,
皆因「白蛇" 「吐芯」,其吐勁也。勁達於四梢,形於手指而貫注於指尖。
用 法
與第二十四式撇身捶基本相同。先以沉勁用右掌背撇擊敵臉部(術語稱「迎面鐵扇"),並暗用採勁將敵手疊住,左掌繼施連環撲擊,右掌復以左手掩護,從左腕上穿出,掌心朝上,以指尖取穿敵雙瞳或喉部。
注釋說明
「白蛇吐芯",芯者舌也。此勢以右掌背撇擊,以左掌撲擊,在身法的配合下,兩臂迴環,兩掌連環,如蛇芯,反側陰陽,上下翻飛,吞吐穿插,即化即打,柔活迅捷。姿勢、動作、形象、用意,極似蛇之吐芯,故名。
有先賢在對《太極拳體用全書》的眉批中說:「前者為撇身捶,今者勢同,所差者拳掌之分,自應名撇身掌,何言白蛇吐芯之言哉。況拳勢之命名,非象形則象意,今此式形既不同,意亦不象,如何亦說白蛇吐芯哉。」傅鍾文亦曾聞有此說,不以為然,傅、沈(壽)兩專家均認為,此勢形也似,象也似,法亦似,神意皆似,白蛇吐芯極其貼切。《全體大用訣》
說: 「翻身白蛇吐芯變,採住敵手取雙瞳。」《太極拳體用全訣》說: 「轉身白蛇吐芯烈,叉喉刺瞳敵膽碎。」除了肯定「白蛇吐芯"的術名意義外,也說明此勢在技擊上是一種點穴穿刺的毒著。習練者輕易不要試著,以免誤傷。
陳微明稱此勢及撇身捶所用之勁為筋鬥勁,皆因其兩臂隨身法運作似翻筋鬥耳。故撇身捶亦稱之為「筋鬥捶",而白蛇吐芯則無相應的筋鬥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