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一下最討厭的梗(看到新物種就問)
2023-05-14 00:06:32 3
大家都說一下最討厭的梗?我國浙江和海南兩地發現了一種名為「白蓋雞油菌」的新物種,這一發現已發表於國際期刊《微生物學前沿》消息報導後,不少網友留言詢問:「能吃嗎?好吃嗎?怎麼吃?」,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大家都說一下最討厭的梗?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大家都說一下最討厭的梗
我國浙江和海南兩地發現了一種名為「白蓋雞油菌」的新物種,這一發現已發表於國際期刊《微生物學前沿》。消息報導後,不少網友留言詢問:「能吃嗎?好吃嗎?怎麼吃?」
對此,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祁祥斌表示,白蓋雞油菌是雞油菌屬的一種,目前業內對這種新物種的了解還比較有限,建議不要採食,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其實,「能、好、怎」三問成了某種玩梗兒的流量密碼,每每涉及新物種的新聞,拋出這個梗兒肯定有流量反饋。但對此,我心裡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或感嘆,或無奈,或悲哀,或惆悵。面對新物種,不是去想著如何保護、如何培育,如何發揮它的生物價值、科學價值、藥用價值、歷史價值,而是先去問好不好吃,如果好吃,是否就要立即到處尋找,將其徹底消滅呢?
也許有人會說,不就是問了問新物種能不能吃嗎,就值得上綱上線,將其與國民的素質等聯繫起來嗎?顯然,這不是上綱上線,而是現實使然。因為,無論是新物種還是老物種,無論是珍稀物種還是普通物種,保護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每一位公民都必須做出的具體行動。特別是珍稀物種和新物種,更需要每一個人的精心保護,否則,人所賴以生存的環境就會越來越差。
前一段時間剛剛傳出長江鱘野外滅絕的消息,讓國人痛心不已。要知道,長江白鱘的歷史可追溯到1.5億年前。在《詩經》中,就有「有鮪有鱏」的描述,箇中的「鮪」,就是指的白鱘。而在《禮記》《周禮》中,記載的周天子春季祭祀宗廟場景中,也有「天子始乘舟,薦鮪於寢廟」的描述。上世紀六十年代還有很多,七十年代還能每年捕撈50000斤的長江白鱘,為什麼僅僅一個甲子年之後,就被用上了「滅絕」二字?可見,過往我們在生態保護方面,確實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和缺陷。很多生物的滅絕,源於生態環境的不利變化,而人的過度捕撈和採摘、食用在其中起著巨大的負面作用。
面對新物種的第一反應,就是能不能吃,足以證明一些人的生態文明意識短板,也能夠進一步說明為什麼物種會在人類的面前變得越來越少,為什麼原來長江最多的青魚、草魚、鰱魚和鱅魚「四大家魚」遇到了產量危機?為什麼雪域高原的蟲草等物種價格會越來越高?背後的原因之一還是管不住的嘴。
無論什麼物種,既是大自然的恩賜,也是人類的福氣。如果不能有效地保護物種,尤其是珍稀物種和新物種,人所賴以生存的自然基礎就會越來越差,生存環境就會越來越惡劣。
看到新物種就是「能、好、怎」三問,或許只是玩梗兒,卻隱藏著生態意識、綠色文明的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