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饅頭5個訣竅圖解(要掌握好三個要點)
2023-05-08 11:45:48 2
蒸饅頭是個細心活,就算你發麵、揉胚、醒發等工序都做得很到位,最後一步——蒸製才最關鍵。否則蒸出的饅頭不暄軟、不蓬鬆,還極有可能出現萎縮、塌陷,甚至成「死面」饅頭。
凡事都會有一定的「門道」,蒸饅頭也一樣,雖無定法,至少可以起到預防作用。蒸饅頭有三個要點:
要點一:冷、開水上鍋要區別對待①老面饅頭開水蒸。老面饅頭,即純鹼饅頭,它的發酵物用的是老面。由於老面屬於自然發酵,麵團的發酵是靠老面中自身的酵母菌,是麵團產生二氧化碳,麵團達到膨脹狀態。只是在這一過程中,會有大量的乳酸菌等酸性物質的產生。為了消除麵團中的酸性,在做發麵食品前必須加適量的食用鹼。而食用鹼會因溫度、擱置的時間消耗使用的鹼量。當冷水上鍋開蒸,當燒開水、趕氣會是加入了合適鹼量的饅頭,造成了鹼的流失,也就是平常說的出現「跑鹼」現象,因此用老面發酵蒸饅頭要用開水上鍋。
②酵母發酵冷水上鍋。酵母最佳發酵溫度是30度左右,用冷水上鍋,對酵母有緩衝作用。在逐漸加熱升溫的進程中,酵母還會繼續發酵,饅頭的胚子仍會增大,相當於饅頭的「三次發酵」,熟了的饅頭更加「個大」且蓬鬆。
若用開水蒸,酵母遇到高溫立即失去活性,出鍋的饅頭,外觀有區別,口感也不同,甚至前期要是發酵不太好,很可能出現死面饅頭。另外,受加熱又均勻的影響,饅頭夾生的機率增大。
要點二:上氣上改用中火饅頭胚上鍋大火加熱,當籠蓋氣孔有氣體冒出時,開始計的,並將大火改為中火。若上氣了,仍用的是大火,蒸籠內會有大量的水蒸氣來不及排去,尤其是扣合縫隙很密的蒸籠,容易使水蒸氣滴落在饅頭表面,燙傷饅頭;一直用大火開蒸,饅頭胚驟遇高溫,會燙死酵母,饅頭胚從此被「定形」不會再變大,出鍋的饅頭口感不會很好。
當饅頭達到既定的蒸製時間,即將停火,最好在停火前5分鐘將中火改成小火,讓蒸籠內水蒸氣慢慢的減少,且不斷的溢出。停火後,也不要心急,不要立馬揭去蓋子。要先取掉圍布,若是炭火,先撤掉火種。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燜饅頭」,時間也不要超過5分鐘。若停火即揭去籠蓋,蒸籠內溫度驟降,饅頭會冷縮,出現萎縮、塌陷,甚至是死面(即「鬼捏饃」)現象。
結語
饅頭作為即食入口食品,其外形顯得尤為重要,會引起人們的食慾,更別說饅頭的口味了。而要達到形、味俱全的目的,要把好饅頭蒸製這一關。蒸饅頭只要掌握好這三個要點,出鍋的一定是令人滿意的饅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