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餃子有關的俗語(民間俗語好吃不如餃子)
2023-05-01 03:10:43 2
▲點擊紅色「關注」,關注本頭條號,更多行業精彩推送
俗語是我國民間流傳下來的老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俗語文化不僅僅盛行在街頭巷尾,很多達官顯貴也對俗語民諺情有獨鍾。俗語的種類有很多,其中包括各種的傳統習俗,當然裡面也有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細細品讀,總能讓人學到好多知識,增長很多見識。
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好吃不如餃子」,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了,但是俗語的下一句卻一直被人帶偏,很多人也經常說錯。那麼「好吃不如餃子」的下一句到底是什麼,其實說起來更加的愜意和舒服。
好吃不如餃子
我們首先來看俗語的上半句,餃子,是老百姓最喜歡的一道美食,尤其是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年三十的夜晚,煮上一鍋熱氣騰騰的餃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彼此推杯換盞,互相祝福。
餃子,其實最早的原名是「嬌耳」,是醫聖張仲景發明出來的,距離今天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
餃子在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稱謂,一開始的雛形就是餛飩。比如在三國時期,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過「月牙餛飩」;在南北朝時期直接稱其為「餛飩」,宋代的《東京夢華錄》一書中,把餃子稱之為「角子」;明朝的《酌中志》記載:「正月初一五更起……飲柏椒酒,吃水點心(即餃子)。或暗包銀錢一二於內,得之者以卜一歲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賀新年也。」
到了清代,人們才逐漸有了餃子這種叫法,而且吃餃子的時間也很講究,比如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的晚上包好,子時一到,就要下鍋開煮,這便是取「更歲交子」之意。新舊交替,是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憧憬,所以是必須要吃的一道美食。
當然還有神話故事說,除夕這一天,是人、鬼、神交戰之日,而在除夕的交子時分,人吃了餃子,才會增加力氣,再加上家家戶戶燃放鞭炮驅除牛鬼蛇神,一年便會風調雨順,家家吉祥如意。
因為餃子有著太多美好的寓意,再加上餃子有多種口味,比如牛肉餡、豬肉餡、三鮮餡、酸菜餡、韭菜雞蛋餡等等,吃起來十分美味,因此就有了「好吃不如餃子」的說法。
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才是精華所在,那就是「舒服不如倒著」。
舒服不如倒著我國古代人們不但對吃有著濃厚的情感,如何讓自己的身體放鬆,也是一門大學問。古人平時工作十分辛苦,白天很早就要下地幹活,中午頂著大太陽汗流浹背,一天下來難免乏累,他們很渴望能舒服地躺在床上,放鬆一下自己的身體。
當然最舒服的方法,無非就是倒著睡覺。而且在睡夢之中,身體的各個器官都會得到充分的休息,第二天起床覺得神清氣爽,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滿血復活」的意思。
俗語文化源遠流長,發展到如今,已經成為我們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文化,俗語來源於民間,是老祖宗長期總結的經驗,對我們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不論時代如何發展,歷史如何更迭,那些簡單淺顯的道理,卻始終不會改變,這裡面涵蓋了善良的老百姓對生活的美好嚮往,也包含了濃厚的人文關懷。
可以說「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如倒著」就是老百姓最平凡的生活,他們的想法很單純,也很實際,沒有大魚大肉、山珍海味,也不需要吹拉彈唱、夜夜笙歌,只需要一碗餃子,睡一次好覺,便知足常樂,這種簡單的生活,在如今壓力與日俱增的時代,是多麼的難得一見。
各位網友,「好吃不如餃子」的下一句,您一開始想到的是什麼?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學習。
註:本文圖文來源於網絡,如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大好河山悅讀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文章!不落地,不創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歡迎下方留言分享!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