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十大必吃美食(非遺味道調元故裡川菜之鄉)
2023-05-12 02:20:58
羅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淳樸的人文風情和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蘊藏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
形成了民間藝術、民間工藝
民間文學、傳統技藝等
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
飲食製作是「傳統技藝」類目下的重要環節
烹調方法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寶貴遺產
非遺名錄中不乏飲食類項目的身影
比如羅江的
糯米鵝蛋、豆雞、豬臉、滷鵝
……
今天安逸就來隆重介紹
這些響噹噹的非遺美食
羅江醉魚
羅江醉魚的做法源於清乾隆年間的《醒園錄》,歷史悠久。《醒園錄》一經刊行,川人傳抄者甚多,迅速得以傳播。根據《醒園錄》裡的制魚法製作而成的醉魚由於便於儲存和獨特香味與口感,得以流傳並推廣。
糯米鹹鵝蛋
德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糯米鹹鵝蛋,至今200多年歷史。其做法來源於清代《醒園錄》禽蛋食品加工方法,「用本地蘆草灰拌黃土,每三升土灰配鹽一升,酒和泥,塑蛋,大頭向上,小頭向下,密排壇內,十多天或半月可吃」。
後李氏祖輩在炊煙中不斷探索,在時光中不斷改良,制蛋技藝日趨成熟,2016年冬,謝玉蓉(其母為李氏族人)重拾兒時記憶,經過不斷的探索嘗試,其製作工藝和流程得以優化定型,味道更加穩定。
楊記滷鵝
清末民國初,世居羅江城北鄢家鎮七裡村黃水河種田兼養鵝的楊永通,楊妻賢惠,善烹飪,尤以滷鵝深得鄉鄰稱讚,鄉鄰常至其家索要老滷,請教滷製技藝。
後來,其子楊世榮在父母幫助下於鄉開設了楊記滷鵝坊。以其滷製精道,不失鵝肉自然本味,好吃而名於鄉。楊世榮傳子楊敬賢,是為楊記滷鵝第三代傳人。楊敬賢傳子楊宗貴,是為第四代傳人,因居農村,限於當時條件未能開作坊,但技藝未予失傳,常用傳統老滷滷鵝家人自食及招待客人。現楊記滷鵝為羅江著名特色美食之一。
羅江風乾雞
羅江風乾雞的加工技藝源自《醒園錄》,書中詳細的記載了風乾雞、鵝、鴨的製作方法。
風乾雞便於儲存和攜帶,具有獨特的風味。2016年,張奇志、張玉霞兄妹註冊成立醒園食府,參照《醒園錄》所載,與廚師劉海東反覆研製,發掘和傳承了這一技藝,被羅江列為打造川菜之鄉推出的地方特色美食食品之一。
金面子蒸豬頭
羅江區境內濘水、㵽水兩河沿岸的百姓一直有吃豬頭的歷史,清代著名食譜《醒園錄》中對蒸豬頭的傳統製作有詳盡的記載。
現金面子酒家掌柜金偉的外祖父尹華興作為白馬關鎮當地民間廚子,一直家傳《醒園錄》中蒸豬頭的古法製作,在長期從事民間宴席過程中,作為主菜的蒸豬頭一直深受老百姓的喜歡。由於長期製作蒸豬頭,結合實踐經驗,尹華興在保持傳統的技藝上,總結了去腥、加滷、後蒸的方法,形成了今天的金面子蒸豬頭。
羅江豆雞
羅江豆雞是德陽市的一道傳統小吃,屬於川菜。雖然名稱含有「豆雞」二字,但它的原材料可不是雞。此菜以黃豆為主料,磨成豆漿。將其製成油皮,裹以芝麻末,經蒸製而成。顏色棕黃,綿軟幹香,鹹香鮮麻。
羅江豆雞1991年榮獲「四川省優質產品」稱號。1994年榮獲「四川省名、優、特、新產品博覽會」銀質獎。2010年羅江豆雞被商務部被評為中華老字號,羅江豆雞製作技藝也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羅江花生
羅江肥沃的土地上非常適合種花生。《醒園錄》中詳細的記載了醃落花生的方法——「將落花生連殼下鍋,用水煮熟,下鹽煮一二滾,連汁裝入缸盆內,三、四天可吃。又法,用水煮熟,撈乾棄水,醃入鹽菜滷內,亦三四天可吃。這種傳統醃製落花生的「三法」,就是羅江花生最初的製作工藝。
在上世紀60年代,四川天府花生廠落戶羅江,其生產工藝就是採用羅江本地落花生,用傳統工藝加現代技藝生產出了聞名於世的天府花生。
在羅江這座小城
清晨第一縷陽光透過樹梢之前
美食的香氣就飄進夢裡
輕輕叫醒你
羅江美食,等你品嘗~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