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的梗概(你在焚琴煮鶴你的孩子嗎)

2023-05-17 12:46:21

本文看點今天的推薦來自趙昱鯤,他是「清華-北大-伯克利」聯合培養心理學博士生,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也是《園丁與木匠》譯者之一。

推薦的書裡除了各類發展心理學的最新研究乾貨,更有啟發家長的深思:做父母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獻給每一位關心兒童教育的朋友。

周五

視野

全文共5647字,閱讀時間6分鐘

我為《園丁與木匠》寫的譯者後記

這是我讀到過的最好的育兒書。

如今市面上的育兒書,大多是講方法。從如何讓孩子聽話、如何讓孩子學習好,到怎麼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怎麼跟孩子讀繪本,用本書作者的話說,「亞馬遜的養育類書籍就大約有六萬本,其中大部分在標題裡都有『怎麼、如何、方法(How to)』」。

其中賣得最好的,還數中間這本《如何養出成功的孩子》

這些書當然有用,其中很多書也確實能幫助父母解決問題,但是,育兒和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樣,如美國學者西蒙·斯涅克所畫的這張圖,最重要是「為什麼」,其次才是「怎麼做」,最後是「做什麼」。解決了核心問題,外圍的問題如高屋建瓴,自然水到渠成。

這本書好就好在,它直接討論了「為什麼」的問題:我們為什麼會育兒?為什麼孩子是如此的奇異混亂?為什麼如此奇異混亂的孩子,我們卻還那麼愛他們?

而要討論育兒的「為什麼」,就只能到進化裡找原因。這就把我們對育兒問題的思考,從幾年、十幾年、頂多幾十年,一下子放大到了十萬年以上的維度。

這也正是本書鶴立雞群於其他育兒書中的一個鮮明特點:它裡面滿是各類發展心理學的最新研究乾貨,但卻不是為了解決你目前頭疼的一個個問題,而是組織在一個超大時間維度和思考深度的進化框架之下。

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應該做一個園丁式父母而不是木匠式父母,更是要啟發你深思:做父母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作者對以上問題,都已經做了令人信服的論證,而你讀到這裡,相信也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毋庸我再多說。

我在這篇小小的譯者後記裡,想把作者提出的問題再換一個角度,即不再是從父母的角度來思考育兒的為什麼、怎麼做、做什麼,而是從孩子的角度,來討論影響他們成長的為什麼、怎麼做、做什麼。

為此,我把前面的圖改了一下,對孩子來說,他們的行為也可以分三個層次來分析:

最外層是what,即外在表現,比如知識、技能,考試考了多少分,拿過什麼獎,上了什麼大學,乃至將來做什麼工作,開什麼車,當多大的官,等等。

這是一個孩子最明顯可見的指標,也是通常拿來衡量孩子是否「成功」乃至父母是否合格的標準。

其次是how,即特質風格,比如創造力、好奇心、好學、探索精神、堅毅、勇氣、成長型思維、領導力、社交力,等等。這些方面沒有外在表現那麼明顯,但也可以通過觀察或者測量來發現。

那些擁有突出品質的孩子,哪怕在外在表現方面沒有那麼成功,我們也會稱讚他們「優秀」,因為我們都知道,特質風格是外在表現的驅動因素。

一個孩子,哪怕現在成績不夠好,但是只要他有創造力、好奇心、好學、探索精神,那將來總能取得好的成就;反過來,哪怕一個孩子現在成績很好,但如果缺乏堅毅,也沒有成長型思維,那他將來難免會在長期的終身學習過程中落伍。

最內層是why,即孩子的心理內核,這是他們對這個世界和自己所構建的核心模型。

比如依戀模式:爸媽愛我嗎?在乎我嗎?我安全嗎?我的要求能夠得到滿足嗎?又如自尊:我有價值嗎?我值得被愛嗎?再比如自主:我有選擇嗎?我能自己做決定嗎?我可以追求自己的興趣和價值觀,還是應該順從別人的要求?

這些核心模型是孩子還在懵懵懂懂之時,對世界和自己所形成的一系列最重要的核心看法——或者說感受,因為它們往往存留在潛意識中,並非明確的信念,而是本能的反應。

它們隱藏在一個人的內心深處,不要說別人很難輕易觀察到,就連孩子自己,也經常意識不到。可是,它們對孩子的影響卻是無處不在、無遠弗屆的。

比如依戀模式。如果孩子在生命早期的需求能得到照看者及時而又穩定的回應,比如哭了就有人抱,餓了就有人喂,就會形成安全的依戀模式。

這樣的孩子,知道自己有一個安全基地,即照看者(通常主要是父母),因此更敢於去探索環境,也會對別人更友善,還會表現出更高的創造力,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所以相對沒那麼害怕犯錯誤,而敢於犯錯誤是創造力的基礎。

相反,那些沒有形成安全依戀模式的孩子,安全感就會差得多,更不敢去探索環境、接近別人,創造力也相對更低。因此,安全依戀作為一個核心模型,會影響到孩子的特質風格。

又比如自尊,即一個人是否認為自己有價值。上世紀下半葉美國曾經興起過一個「高自尊運動」,認為應該多誇獎孩子,比如「你最棒」「你真聰明」之類,以此來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但最終科學家發現,這隻提升了孩子的外顯自尊,可是對孩子更重要的,是她的內隱自尊,也就是她與外界反覆互動中習得的潛意識中的對自我的看法。

比如說,假如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成績好就歡天喜地,比賽贏了就又親又摟,但成績差就冷若冰霜,比賽輸了就不理不睬,那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並沒有價值,自己的表現才有價值,因此她的內隱自尊就會比較低。

現在「成長型思維」的概念已深入父母人心,即孩子應該相信努力能提升自己,而不是採用固定型思維,即相信外在表現的結果就反映了自己的本質,再努力也提升不了多少。自尊恰恰是影響成長型思維的重要因素。

假如一個孩子的內隱自尊比較低,她不覺得自己有價值,她覺得別人——尤其是父母——總是用她的表現來評價她,那她當然會更看重自己的表現,而不是自己在一個過程中學到了什麼,因此就會採用固定型思維,把一次考試成績作為自己是否聰明的衡量,把當前的智力作為對自己本質的判決。

相反,假如一個孩子的內隱自尊比較高,她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她不怕別人的評價,因為她知道父母是無論如何都愛自己的,那她就可以不再擔心一兩次考試的結果,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提升之上。

而弔詭的是,成長型思維讓人不那麼在意外在表現,可從長期來看,卻能讓人的外在表現最終變得比固定型思維的人更好。

再比如自主。自從美國心理學家安吉拉·達克沃思《堅毅》一書出版以來,「堅毅」也成了流行於育兒界的熱門概念。

我們當然都希望孩子堅毅,堅毅也毫無疑問能顯著提升孩子的外在表現,但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堅毅呢?就靠反覆逼孩子做作業、練鋼琴嗎?但達克沃思給《堅毅》取的副標題是「興趣和堅持的力量」,也就是說,她認為,興趣先于堅持。

為什麼呢?從自主的角度看,箇中原因一目了然。首先,自主意味著孩子能為自己做選擇,而一個人總是更認同自己的選擇。自己選的課,含淚也要學下去,如果是媽媽強迫選的課,就要百般抗拒萬般不情願了。

其次,孩子自主選擇的,往往是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當他喜歡這個領域時,也就更可能堅持下去,而不會遇到一點小挫折就放棄。這就是在培養他堅持的習慣。

最後,孩子在自主選擇下的興趣領域,進步是最快的(反正我兒子已經把一些電子遊戲玩出我所瞠目不及的程度),因此也更能培養自己克服困難的信心,從而更可能堅持下去。

所以,讓孩子自己選擇他感興趣的事情去做,看上去是放縱,但其實卻更能培養他的堅毅乃至勇氣(自己選擇意味著自己承擔後果),從長期看反倒更能促進他的外在表現。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這個三層模型有如下特點:

第一,內層是外層的驅動,外層是內層的體現。心理內核影響特質風格,特質風格又影響外在表現。

第二,外層更容易評估。外在表現是可以直接衡量的,分數、名次、大學排名、年薪……很容易比較。特質風格更難一些,但也可以觀察或者測量出來。心理內核則連一個人自己都未必能意識到,別人也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加較長時間的相處才能觀察出來。

這個特點引起了一個很糟糕的後果。人類太喜歡偷懶了,因此我們總是傾向於拿最容易比較指標的來進行比較,因此,越外層的因素,在我們的評價體系裡佔的比重越大,而更重要的內層因素,反而經常被我們忽略。

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對孩子的評價,都是來自於最外層的外在表現。對於更重要的風格特質,現在父母也越來越重視了,包括甚至一些學校(尤其是國外大學)、公司,也經常會看學生的創造力、領導力等等。但是,對於最重要的心理內核,幾乎沒有人在意。

想像一下:

申請大學時,學校要求你在材料裡寫下:「你覺得你父母是你安全可靠的基地嗎?」你會不會想告他們侵犯隱私?

相親時,對象問你:「你爸媽小時候會因為你表現的好壞,而對你時好時壞嗎?」你會不會悄悄地把手伸到桌子下面,給介紹人發「我有車有房,高薪白領,你怎麼給我找了個神經病?」

求職面試時,面試人員問你:「你從小的興趣課,是你自己選的,還是你爸媽給你選的?」你會不會恨不得拍案而起,大吼一聲「這是什麼問題?!」把你全A的成績單甩到他們臉上,摔門揚長而去?

這些都是因為人類的大腦喜歡偷懶,傾向於重視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而忽略難以衡量的東西,不管它們其實有多重要——當然,也可以解釋為人類喜歡攀比,可以比較的東西才能長面子啊,比如父母閒聊,「我家孩子也沒什麼,這次班上又考了個第一」,或者「你家孩子真優秀,鋼琴比賽都得大獎了。」這多自然。

如果說「我家孩子雖然成績不好,但是我覺得他挺有創造力的」,或者「你家孩子這次運動會雖然沒得名次,不過我看她堅持跑完了全程,真不簡單。」雖然別人難免覺得你有點言不由衷,但也還說得通。

可如果是「我家孩子雖然成績不好,但跟我是安全依戀,我覺得我這個父母還挺成功的。」或者「你家孩子雖然不太聰明,但是她還是覺得自己有價值、值得愛的啊。這不就夠了嘛。」別人恐怕會跟你絕交吧。

第三,越外層越容易改變,越內層越難以改變。知識、技能的學習,當然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但總比把一個人從固定型思維糾正為成長型思維,或者培養一個人的堅毅、創造力容易。但是,最難的還是改變一個人的心理內核。

一個從小形成了不安全依戀模式的孩子,長大了也更難形成安全的婚戀關係;一個從小被父母用有條件的愛來撫養的孩子,長大了也更難覺得自己有價值;一個從小沒有機會為自己做決定的孩子,長大了也更不會決定自己的人生,不知道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

比如我上大學的時候,學的是一個叫化學物理的罕見物種。如今我們大學同學再聚會時,我發現還在這一領域的,只有一半人,另一半都轉行了,從金融、管理到計算機、醫學,做什麼的都有,而且也都很成功,因為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實在是相對容易的事情。

但是,大家的性格改變不多,以前比較有創造力的同學,現在聚會時還是妙語連珠,以前比較悲觀的同學,現在聚會時還是喜歡唉聲嘆氣。

不過,也還是有一些改變的,比如所有人都變得比以前更堅毅了。只有心理內核,是每個人都沒有變的。

換句話說,每個人在本質上都還是大學時的那個人。以前沒有安全感的人,現在有車有房了卻也並沒有變得更有安全感;以前喜歡自主選擇的人,現在一把年紀了仍然在追求興趣和價值。

那麼,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最重要的心理內核,卻是父母最不重視的,而外在表現,最容易在人生中學習、改變,並且受到心理內核和風格特質的嚴重影響,卻僅僅因為它們最容易被評估,就得到父母最大的重視。

於是,在育兒中就出現了大量本末倒置。本來應該是外層為內層服務,利用外層來構建更好的內層,比如利用學習過程來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進而使他有一個更高的內隱自尊,但很多父母卻選擇了犧牲內層,來達到外層的速成。

比如用有條件的愛去操控孩子,她彈鋼琴就笑逐顏開,她玩泥巴就面色鐵青。這樣倒是能促使孩子多彈鋼琴、遠離泥巴,因為父母的愛對孩子太重要了,她寧願放棄自己的興趣也要爭取父母的愛。一直用這樣的撫養方式,會讓孩子贏得鋼琴比賽,但也會讓她降低自尊、迷失自我。

再比如為孩子精心設計一條重點大學之路,每個晚上、每個周末都用課外班填滿了。

這樣倒是可以取得好成績,在孩子小時節節勝利,但是孩子被長期剝奪選擇權,也就會失去選擇的能力,將來在他的漫漫人生路裡,無所適從,因為他離開父母了就不會自主度過人生。更不用說,把精力全放在學習上,會失去培養他領導力、社交能力這些重要能力的機會。

犧牲內層來速成外層的方法,就像武俠小說裡的邪派武功,見效快,威力大,但是後患無窮。先構建健康的內層,有了內部的沛然之氣,再由內及外,表現為外在的強大技能,才是莫可御焉的正路。

可悲的是,很多現代父母直接抓最搶眼的外在表現,而忽略了更重要的風格特質和內核心理,靠著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搶跑,在小學期間大出風頭,但孩子長大之後,心理與特質都成型了,才發現他們出現了很多心理問題以及影響長期發展的性格問題,那時欲改還休,悔之晚矣。

更重要的是,正路也是進化的選擇。雖然在一開始,走邪路的孩子會有更好的外在表現,但從長期看,走正路的孩子後勁更足,而且,健康的心理內核和風格特質,能為她的一生蓬勃打下基礎,而不僅僅是考試成績好。因此,進化把我們塑造成更喜歡、更享受也更擅長走正路。

請你想一想,在你的天性裡,是看見孩子有需求了就想去滿足他,還是為了鍛鍊他的狼性而故意從小給他挫折?是不管孩子表現好壞都愛她,還是根據她的考分來決定給她多少愛?是支持他滿懷激情地去追逐愛好和夢想,還是要強拗著他往一個固定的方向走,哪怕因此整天鬧得家裡雞犬不寧?

用這本書的話說,進化讓我們更享受、更喜歡、也更擅長做園丁式父母,因為園丁式父母培養出的孩子,比木匠式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更有優勢。

木匠式父母要把孩子按圖紙打造成一個工藝品,哪怕圖紙設計得再精妙,父母的打造手藝再精良,都只是在塑造外在表現。為了把這一層雕琢得毫釐不差,他們必然會傷害到孩子的風格特質和心理內核。

園丁式父母則致力於為孩子提供一個溫暖、有愛、安全的環境,在孩子發展得明顯有問題時,他們也會剪裁,但基本上是支持孩子隨著內心本性去發展。

這樣的孩子,會有最健康的心理內核,也會有最蓬勃的風格特質,最終,他們的外在表現會千姿百態而又讓人喜出望外。

犧牲內核以速成外層的木匠式育兒就像焚琴煮鶴。瑤琴可以奏出美妙之極的音樂,但也可以當木柴燒;仙鶴一舉一動都是美,但也可以當肉吃;就像你可以享受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光,感受你們之間的愛,支持她、看著她慢慢成長,但也可以用強迫或者誘惑的方法,先把她的外在表現搞上去再說。

當我看見木匠式父母時,心裡除了有對孩子的同情之外,還有對父母的惋惜。

他們明明本來可以享受到一段人世間最美妙的情感,得到孩子那最純潔又最熱烈的愛,卻把這最難得的愛當成工具,來操縱孩子在人生的長跑中力爭第一圈就開始衝刺。

他們明明本來可以經歷人世間最奇妙的過程,看見孩子如何通過自己的探索、選擇和有些笨拙的學習,一邊不斷地犯錯誤,一邊慢慢地變得更強大,卻迫不及待地想要跳過這個過程,直接告訴孩子人生的正確答案,讓他們沿著自己畫好的軌道奮勇前進。這又何異於焚琴煮鶴?!

關鍵就在於,你相信你的孩子是瑤琴,還是木柴?是仙鶴,還是肉雞?

木匠式育兒往往是出於恐懼和焦慮,他們害怕孩子如果輸在起跑線上,就會一輩子落後,如果沒有好的外在表現,就會一輩子痛苦。

他們以為疾風勁吹,會吹倒木柴,卻不知道瑤琴會在風中吟唱;他們以為洪水漫灌,會淹死肉雞,卻不知道仙鶴會在水上起舞。

我更喜歡英文版的封面,

真正道出了「童年」的真諦:琴與鶴

但孩子天生是要成為瑤琴,而不是成為木柴,天生是要成為仙鶴,而不是成為肉雞。

進化賦予人類的偉大天賦,是靈活應對,而不是僵化重複;是在錯誤中學習,在困難中成長,而不是犯了錯誤就一蹶不振,遇到困難就畏縮不前;是要去度過一個美麗、充實、激情的人生,而不是終日無謂的勞役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木匠式育兒,不僅會毀掉了本該屬於你的育兒享受,還會毀掉你孩子的人生。把孩子當木柴養,最後瑤琴也會成為木柴,淪為燃料;把孩子當肉雞養,最後仙鶴也會成為肉雞,淪為食物。

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從進化的視角以及現代發展心理學的證據,同時論證了孩子的天性,雖然似乎像木柴肉雞一樣令人抓狂,但其實卻是在進化的精妙設計下,邁向成為瑤琴仙鶴的必然鋪墊。

給他們一個花園,他們就能百花齊放,但施他們以斧鑿,則會把他們變成器具。孔子曰:「君子不器。」把精氣神十足的君子培養成了呆頭呆腦的器具,難道不是世間最大的焚琴煮鶴?

願這本書讓您深思。

互動話題

你讀過哪些讓你受益良多的育兒書呢?以「書名 推薦理由」的格式在文末給我們留言吧,期待你的推薦。

童行更多書單推薦,請在公眾號後臺回復【書單】獲取。

拓展閱讀

限時福利

掃描海報,購買《年度大課》直減60元

授權轉自公眾號:趙昱鯤 (公號ID: Zhao-yukun)

✏ 投稿 | 歡迎投遞原創稿件,來稿請投郵箱:[email protected]

轉載 | 後臺回復「轉載」,獲取授權方式

童行學院

系統性通識教育

,
同类文章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來雲南旅遊的外省朋友下飛機到昆明,或者其它地方到昆明玩的,或者在昆明打拼的,給大家推薦幾個百姓小吃。 本人最鍾愛的就是路邊攤,拋開衛生不衛生的問題,好吃才是最重要的 找到那些「隱於世」的美味小吃 找到了下面這些國寶級的小吃店 到昆明想吃到正宗實惠的百姓小吃,那麼這家一定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在看臉的時代,除了要有顏值外,身材好也越來越重要。物質的極大豐盛,讓我們每天都可以吃到很多以前沒有吃過的東西。我們都知道,胖是吃出來的,有些我們平常常吃的食物,看似沒什麼油,吃了應該會很健康,不長肉,但恰恰不是這樣的。以下4種美食,看似含油少,其實是很容易長肉的,來看看下面這4種是不是你常吃的。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炙烤鱸魚 愛情容易讓人痴狂,殊不知美食也是如此,尤其還是如此鮮美的鱸魚。 食材準備 400克鱸魚,40克大蔥段,薑片少許 1臺烤箱,1張錫紙,1把刷子,2克鹽 5毫升料酒,食用油適量烹飪步驟 1 洗淨的鱸魚兩邊切上一字花刀。 2 取一盤,放入鱸魚,往鱸魚身上撒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教你在家做湯圓,香甜又軟嫩,比買的還好吃 元宵節是中國人十分重要的節日,所以民間有「元宵大如年」的說法。每到傳統節日元宵節,到處張燈結彩,不管南方北方,都有吃湯圓(也叫元宵)的習俗,不僅開胃可口,也是為新一年討個好彩頭。 其實湯圓的做法很簡單,一碗糯米粉加上一把芝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大夥這幾天應該都挺忙的吧!家鄉的父母正在忙著辦年貨,而在外工作的你,或許正在忙著買車票吧,您啥時回家過年呢?小時候覺得一年時間好慢,但是長大以後就覺得時間太快了,一轉眼就到了,如果是上班的話領12次工資就完了,做生意的話估計這幾天正在忙著收帳了吧,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長大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綠豆別再煮湯了,教你自製綠豆餅,皮薄餡大酥掉渣,餡料綿密細膩 最近綠豆餅似乎又火起來了,看到別人都在吃,我也忍不住買了兩盒,味道確實不錯,外面的皮很薄,並且比較酥,裡面包裹著的綠豆餡也香得很,不算特別甜,並且綿密細膩,一口咬下去冰涼爽口。 立夏將至,天也熱了,家裡的綠豆除了煮湯之外,不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推薦閱讀發送「推薦」提取文章 2015北京必吃100家餐館 北京適合請爸媽吃飯的館子 北京南城、東城、西城、北城美食地圖 北京古代天黑沒電,他們幹啥 京城那些排長隊的餐館 江邊城外烤全魚 人均:67元 地址:東直門內大街15-2號 推薦理由:分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最近有在網上接待了不少客戶朋友的小編,聽到了客戶朋友會問到,有沒有幹蒸房,最後經過細細了解才發現,幹蒸房和汗蒸房存在分不清的情況,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吧。 首先我們都知道土豆,只要一說土豆就知道它是可以吃的,什麼土豆燒肉,乾鍋土豆片什麼來的,但是有些地方就喜歡叫馬鈴薯,如果當地有一個人想要網上尋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馮佳麗 不少人很好奇,那些威武神勇、無所不能的警察,平日裡都吃的啥,一日三餐又是誰在打理? 近日,浙江臨海市公安局就別出心裁,舉辦以「我為祖國獻道菜」為主題的廚藝大賽,將臥虎藏龍在各派出所背後的大廚們請了出來,大家切磋廚藝,拿出一道各自的拿手好菜,並邀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想吃炒麵,但是家裡只有普通的白麵條,於是這道午餐就誕生了。。。。 製作方法和炒麵非常相似,因為這種白麵條比較嫩,所以不適合炒太長的時間,我是把所有的蔬菜和肉都炒熟之後再放入麵條,這樣既能保持麵條的完整性,而且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圖片中我準備的蔬菜比較多,是兩個人的分量,而且我自己也喜歡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