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泡饃和歷史上的什麼有關(蒙古國捐贈羊肉在陝西做成羊肉泡饃)
2023-05-12 22:00:48 2
一則「陝西收到羊肉全院將吃羊肉泡饃」的消息最近登上熱搜,事件起因是12月3日蒙古國捐贈的羊肉到達陝西,援鄂醫護寶雞婦幼保健院婦一科護士長張萍收到羊肉後,決定送給醫院食堂,讓大家一起吃羊肉泡饃。
說到羊肉泡饃,這可是陝西特有的美食特產,流傳千年,深受人們喜愛。濃鬱的羊湯,泡入掰碎的饃,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這份美食如今雖然常見,但也有特別的吃法和講究,趕緊了解一下吧。
流傳千年的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也稱羊肉泡,古稱「羊羹」,是關中漢族風味美食。據了解,這道美食已流傳千年,經歷歲月變遷,仍在三秦大地瀰漫著濃濃的香氣。它烹製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
「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軾對羊肉泡饃的讚美。因它暖胃耐飢,深受不少人的喜愛,已成為陝西名吃的代表。
據傳說,如今的羊肉泡饃是在公元前11世紀的「羊羹」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西周時曾將「羊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據《宋書》記載,南北朝時,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獻上牛羊羹這一絕味,被武帝封為太官史,後又升為尚書光祿大夫。據相關文獻記載,在唐朝製作羊羹的廚藝更為精進,當時就有「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的說法。
關於羊肉泡饃,還有一段風趣的傳說。宋太祖趙匡胤稱帝前受困於長安,終日忍飢挨餓,一天來到一家正在煮製牛羊肉的店鋪前,掌柜見其可憐,遂讓其把自帶的幹饃掰碎,然後給他澆了一勺滾熱羊肉湯放在火上煮透。當時的趙匡胤認為這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趙匡胤黃袍加身後一日路過長安,仍不忘當年在這裡吃過的羊肉煮饃,同文武大臣專門找到這家飯鋪吃了牛羊肉泡饃,仍感鮮美無比。後來皇上吃泡饃的故事傳開,羊肉泡饃就成了長安街上的著名小吃。
吃羊肉泡饃,這些講究少不了
知道了羊肉泡饃的歷史,是不是也想在長安街頭吃一碗羊肉泡饃?別急,關於羊肉泡饃,也是有一套吃法講究的。單是吃法就有「單走、幹拔、口湯、水圍城」四種。
這些吃法有什麼不同呢?西安老字號老孫家羊肉泡饃店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所謂「單走」,就是饃與湯分端上桌,把饃(餅)掰到湯中吃,食後單喝一碗鮮湯,「各是各味」。「幹拔」,也有人稱「幹泡」,就是自己將饃掰好,由店內夥計呈給大廚,最後由大廚加羊肉湯大火快煮,另加羊肉、粉絲、蔥花、蒜苗、香菜、木耳、黃花菜和香乾等翻煮至黏稠,煮好的羊肉泡饃碗中不見湯,能戳住筷子,才是最美味的,吃完後碗內無肉無湯無饃。
該店員還稱,「口湯」做法和「幹拔」差不多,但是這要求店家煮好的泡饃在吃完以後,就剩一口湯,這也考驗店內廚師的水平高低。「水圍城」,顧名思義,就是廚師煮好的泡饃寬湯,像大水圍城。
據一位老西安人講,在西安,一般較為知名的羊肉泡饃店,顧客掰完饃,把一根筷子放在碗上,夥計便會明白,這是「幹拔」。想要吃「口湯」和「水圍城」都不用拿筷子表示,有經驗的廚師看到客人掰饃大小就知道要加多少湯了。
另外,掰饃的手法也是頗為講究的,據上述店員講,一般講究把饃掰成黃豆大小是最好的,口感最佳,掰的太大不入味,不好吃。而羊肉泡饃的靈魂食物——饃做法也不普通,據說是九份死面、一份發麵揉在一起烙制而成。全是死面,口感不好,全是發麵泡出的口感較差。
想要吃這一份正宗的羊肉泡饃可真不容易,這份講究的羊肉泡饃,你羨慕了嗎?
新京報記者 劉歡 圖片來源 電商截圖
編輯 李嚴 校對 趙琳
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