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潮州特色美食(最適合夏季享受的美味)
2023-05-12 13:06:49 1
潮州「打冷」,又名潮州「魚飯」,通俗一點,可以理解為海鮮的冷盤,魚蟹做熟之後再冷吃或凍吃,海鮮原型原色依然完好如初,鮮味不失,最大限度的、安全的演繹了原汁原味的含義。
潮州打冷「黃牆」
打冷的海鮮,可以下酒下飯,但最妙的,還是下粥。一大碗白粥,蒸透自然晾涼的整魚,魚肉緊實鮮甜。說給沒有吃過的外鄉人聽,可以理解為「魚肉」鹹菜,雖然沒有鹹菜的那種鹹味。如果家裡頭天做魚,第二天冷吃,唔,基本就是那種感覺。但打冷更有風味。
潮州的「麻葉」
彈性極大的潮菜,既能貴氣逼人,成為時下國內宴客最高級別的大菜系;同時又能屈能伸下裡巴人,做成純粹街邊的大排檔。平民化的潮菜,大都少不了「打冷」以及大碗粥的形式出場。
打冷「紅杉」
曾有外地客人吃了潮州「那哥」魚飯後詢問魚名,潮州人告之,這個魚就是「那個」(那哥)魚,對方一頭霧水。潮州盛產海鮮,魚的名字帶有很強的地域色彩,造成語言的窘境,往往就是因為實在難於言傳。
那哥、巴浪、花仙、三梨、烏尖、紅魚、海鱸、黃牆、斑豬,潮州臨海,海鮮充足,但名字大都鄉土且生僻。潮州大排檔的打冷檔,一口氣可能排開十幾種甚至更多的海魚,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如果沒有本地人指點,潮汕之外的食客連點菜都難。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每一種都很好味。
打冷「秋刀魚」
雖然很多深圳的潮汕酒樓都自己製作打冷,但潮汕一帶仍有許多傳統的製作作坊。很多已經上了年紀的老師傅,堅持用傳統手藝在加工海魚,方法神秘。他們不出家門,覺得外地的水土不符,做不出正宗的打冷味道。
打冷的靈魂「大碗粥」
大碗的白粥,地瓜粥,都是打冷的好搭檔。潮州人煮粥,無論選米以及方法,都不同於廣州香港等地。標準是煮出來的米粒清晰,吃到嘴巴裡沒有「一踏糊塗」的混沌,而是一種「爽」的口感。很多潮州粥店,粥的講究都堪比肯德基和麥當勞,煮出來多久之後沒有賣完就會倒掉,因為時間一久,就會失去品粥的最佳時機。
打冷「巴浪
剛剛打撈上的新鮮海鮮才能製作,材料實在做法講究。所以,充滿地域色彩的「打冷」,也仍然成為了整個廣東「真味」的一支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