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魚豉油是蒸魚之前放還是後放(是先淋熱油還是豉油)
2023-05-15 23:21:48 1
學員廚師朱靈敏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繁瑩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
首個粵菜師傅工作室落地從化,一大批廣州鄉村廚師在這裡飛速成長。在一班學員裡,敏姐是為數不多的女廚師,她也是粵菜師傅工作室裡最勤奮的學員之一,幾乎每一節課都不落下。經過一年的學習,她掌握了數十道菜的烹調法,開拓了自家農莊菜品,帶動了營業額增長。她說,比起去年同期,日常營業額增長了2/3。
陌生遊客鼓勵她開餐廳
敏姐是一個好學「寶寶」。2003年她在太平館工作,這是廣州第一家西餐廳。雖然從事的是樓面管理工作,可是勤奮的她不止步於此,在老闆的許可下,每天下班後,她就溜進廚房「學嘢」。醃肉扒、魚扒等功夫,就是在這時候學的。在廚房「上完課」之後,她就自己買食材回家嘗試製作,如有不對勁的地方,她就第二天再請教師父。一年多裡,她倒是學了不少廚房裡的功夫。她嫁人後回到老家從化,因緣際會開了一家農莊。
據說,在2013年的大年初一,一輛遊客小轎車停到了她家門前。過年期間全國最大的櫻花園免費試業,許多遊客到從化旅遊。車子從景區排到了西和村牌坊,哪兒有空地,車子就往哪兒停。有一家六口來到她門前,餓極了的這家子張口就問敏姐:「有沒有什麼可以吃的?」熱情的她把家裡有的食材烹了秘制鵝、雞、瘦身鯇魚招呼這萍水相逢的「來客」。緊接著來了一對老年夫婦,敏姐給他倆煮了面,加了一些瘦肉、生菜和雞蛋,兩夫婦連聲贊「好吃」。無論是六口之家還是老夫婦都鼓勵她開餐廳,催生了她開餐廳的念頭。不久之後,她將自己的家收拾了一番,騰出空間來做了農莊,這一開就是6年。
日常營業額增長了2/3
得知家附近有一家粵菜師傅工作室,敏姐第一時間報名了。幾乎每節課都去,哪怕是再忙,她也要抽出時間。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她掌握了不少新菜式烹調法以及餐廳運營管理方法。她的農莊增加了10多個菜式。像原本菜單上沒有的滷水以及豉油王菜式都「上線」了。
過去,炒一碟「碧綠翡翠」,她可能會將貢菜、銀耳、肉丁和西蘭花等「一鑊熟」煮了。經過粵菜師傅工作室的名師「點撥」,她懂得了分食材處理,類似貢菜、薯仔和西蘭花一類的食材要先飛水後再兜炒,控制時間和火候,炒出來才青綠。蒸魚須要根據魚的大小來決定蒸的時間,師傅到門店來親自指導,1斤7兩以下的魚蒸上5分鐘即可,2斤多的魚要7分鐘,可不是時間越久越好的。「過去,清蒸好的魚我們會先淋豉油再濺熱油;現在懂得了先濺熱油,再淋煮好的豉油。」敏姐學以致用,師傅教給的滷水配方,她並不是照搬,而是根據從化人的口味再作調和,也擅長使用當地的食材,舉一反三。「店裡現在客流量明顯增長,比起去年,日常營業額增長了2/3」。敏姐說,以前的生意不穩定,春節等節假日時客流旺,一到平日就「打蒼蠅」,甚至試過連續許多日沒人來幫襯。現在,除了遊客,連同村裡人也專門來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