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奇怪羊肉做法(契丹人發明的美食)
2023-05-06 23:39:31 2
引言在我國,涮羊肉一直以來都是備受推崇的國民級美食,其歷史也頗為悠久。說起涮羊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代,該美食是契丹人所發明的一種日常食品,相關考古信息顯示,在我國內蒙地區考古挖掘出的壁畫等文物當中,就描繪有當時百姓吃此食物的場景,在這一歷史時期,羊肉基本上被切為薄片食用,佐以各種調味料進行醃製然後用開水進行涮燙,但是在當時,涮羊肉並不配以蘸料。
歷史資料顯示,早在我國南北朝時期,涮鍋就已經出現在廣大民眾的餐桌上,但是在當時,涮鍋的主要原材料為素食,如蔬菜等,而涮羊肉的出現和發揚壯大,則主要為契丹時期。尤其是在契丹人在當時的燕京站穩腳跟後,更是將這一飲食進一步加以推廣,而時至今日,一提到這一美食,民眾也會首先想到老北京涮羊肉。
在元代,涮羊肉的起源和發展好元世祖忽必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據歷史記載,在一次行軍過程當中,已經將近一天沒有進食的忽必烈一行人本想安營紮寨,然後埋鍋造飯,但是突然之間前方來報,有敵軍就在不遠處。事態緊急,而此時大塊的羊肉已經被準備好,燉羊肉的水也已經燒開,但是要想將其徹底煮熟肯定已然來不及,緊要關頭,忽必烈拿出短刀將羊肉切成一片片薄片,然後放入到沸水當中,很快,肉片便被煮熟,粘上鹽巴居然別有一番滋味。於是,戰士們及時補充了能量,這場戰役也大獲全勝。
據相關史料記載,在當時,涮羊肉本是行軍打仗過程當中的一種重要食品。這主要是由於將士在行軍和戰鬥過程當中,需要隨時補充大量的能量,也只有充足的能量才能令將士們保持良好的體力,進而在戰鬥當中佔據優勢。而羊肉正是這樣一個好的食材選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羊肉的烹製方法也頗為重要,若是燉煮,必然耗費過長的時間,而若是切成薄片用沸水涮,則會在較短時間內就將其煮熟,不但容易被消化,而且還較為美味。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道軍中食品也被人不斷地加工改良,進而成為普羅大眾餐桌上面一道受人歡迎的傳統美食。
從飲食文化角度來看,之所以在元代時期,契丹人發明的涮羊肉可以在全國範圍內被廣泛推廣,最為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羊肉這一肉類不但是契丹人的主要肉類食物,與此同時,也是漢族人的主要肉類食物。其次,在當時,契丹人和漢人的商貿交易也日益頻繁,也讓這道美食不斷發揚光大。
從元代開始,涮羊肉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追捧,不但廣大民間群眾對其趨之若鶩,連宮廷皇族也成為其忠實粉絲。到宋朝,林洪在《山家清供》這一文獻當中對涮羊肉進行了記載,這也是有關涮羊肉最早的文字記載。按其所說,涮羊肉在烹製過程當中首先需要進行醃製入味,然後進行涮煮,但是無需配以蘸料,這和如今的涮羊肉還有所差別。到清代,涮羊肉被進一步升級,據說乾隆皇帝尤其對其鍾愛有加,甚至一年要吃上百頓,當然涮鍋的食材也更加豐富,如各類素材及雞鴨魚肉等等,《鳩仗—古代老年證》等文獻此有詳細記載。
山家清供: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
結語
關於古代涮羊肉的起源和發展,有著多種說法,以上為較為主流的一種,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可知,古人對於羊肉的喜愛由來已久,並且在元代被進一步發揚光大,而在此美食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當中,古代人民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並且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不論是調料、餐飲禮儀還是餐具的設計,都在不斷完善和發展,在清代,涮羊肉已經成為滿漢全席當中的主要角色,在招待老人的千叟宴當中,火鍋的需求量也達到千個,現如今,涮羊肉也發展出更多的流派,花樣翻新,更為親民和美味,並且成為了地道的國民美食。
參考文獻:
《山家清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