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膠中的胡麗娟是誰(吃十三塊紅燒肉被婆婆看輕一輩子的胡麗娟)
2023-04-29 18:40:02 4
#雙面膠#
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問題,可以隨時來找我傾訴哦
讓我做你最好的傾聽者,聆聽你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作者:花語遲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注|原著與電視劇有出入
那碗肉,我切了二十三塊,你吃八塊,你爸吃七塊,她一個人就造了十三塊。
一碗紅燒肉,數著切數著吃,在飯桌上給兒媳婦臉色,胡麗娟婆婆的「惡婆婆」本色算是做到了極致。
事實上,胡麗娟惹怒婆婆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她在飯桌上不講禮貌,而是她作為兒媳婦的態度。
因為,如果你重溫《雙面膠》的原著就會發現,因為吃十三塊紅燒肉被婆婆看輕一輩子的胡麗娟,就是有錯的。
沒有教養,是最大的問題從事實上來講:
作為兒媳婦來說,胡麗娟的確是沒有教養的。
從亞平媽第一次見到胡麗娟的時候,便對胡麗娟有著這樣的一個評價:
嬌氣。
胡麗娟見慣像父親這樣的上海小男人,唯唯諾諾只聽老婆的話一輩子,一點自己的主見都沒有,便希望自己能嫁一個有男子氣概的人,於是選擇了有些大男子主義的李亞平。但在結婚後,胡麗娟卻又想要自己的丈夫能像自己的父親一樣聽從妻子的話,這樣自相矛盾且「既要又要」的雙標選擇,胡麗娟全犯了。
何況,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
胡麗娟在亞平媽面前,沒有分寸。
作為兒媳婦,她公然在婆婆面前使喚李亞平,挑戰婆婆作為母親控制權的權威,挑戰一個男人的自尊心,這在以夫為天的亞平媽眼中,胡麗娟的行為無異於是在打她的臉。
亞平媽習慣了自虐,可胡麗娟卻不會習慣這樣的自虐,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備受家庭寵愛長大的女孩子,她更希望自己在這個家裡掌握主動權,而非是受旁人轄制。
但很明顯,李亞平父母的到來,便是打亂胡麗娟生活的根本原因。
而且,沒有教養,是胡麗娟所存在的最大問題。
不過,這也與她自小所存在的生活環境有關係——胡麗娟骨子裡有小市民脾氣,習慣從她媽媽嘴裡學髒話不說,還時不時耍小脾氣,這在本地人看來算是見怪不怪,但在亞平媽的眼裡看來,這分明是在挑戰男人在這個家中的權威——亞平媽在老家一輩子都處在一個較為低下的地位,在家裡,男人的地位和話語權要遠高於家中的女人,而女人要永遠處在下風,即便是為這個家生兒育女地位仍不會有絲毫的改變,而胡麗娟在婆婆面前的頤指氣使,對李亞平之間的打情罵俏,都被亞平媽認成了陰陽怪氣,不懂事的做法。
胡麗娟曾經發誓說不會像媽媽一樣,但環境影響人的理論到哪裡都不會變,她不可避免地重複了母親的習性,甚至還在其的無形影響下,越陷越深。
而這一切,都落在了最為關心兒子的亞平媽眼裡。
於是,兒媳婦與婆婆之間不可避免的戰爭爆發了。
關於兒媳婦和婆婆的對抗事實上,胡麗娟與亞平媽之間的抗爭,看似是兩個女人之間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之間的爭吵,實則是一場關於兒媳婦和婆婆之間爭奪家庭主權的對抗。
在生活上,胡麗娟與婆婆之間的爭論從來都沒有停歇過:
亞平媽做飯完全遵從老家的習慣,希望胡麗娟能夠「以夫為天,」主動降低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尊重丈夫,依賴丈夫,一切都為丈夫服務,但這在被自小捧在父母掌心裡的胡麗娟而言,是絕不能依從的。
事實上,如果你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
事實上,兒媳婦與婆婆之間始終存在著一種「競爭關係。」
中國的人家庭情感始終有這樣一個輪迴:
妻子想抓丈夫,丈夫想逃,這還不夠,更要命的是,婆婆也想抓兒子,而對於媽媽,兒子意識上還不能逃離。
於是導致一個獨特中國現象:
兒子必須和媽媽黏得緊一些,不能逃離;兒子和妻子疏遠,卻成了可以接受的現象,唯獨妻子不能接受,但只能獨自品味。
結果,婆媳關係就成了中國家庭的主要戰爭,目的是爭奪被動的兒子,至於公公,已成了這個家庭中可有可無的一個註腳,沒有人爭奪他。除非他生命寬廣而精彩,否則他在家庭中就是一個零。
心理學者武志紅也指出這樣的一個結論:
婆媳關係中,誰都贏不了,媽媽畢竟不能得到兒子的情慾,妻子也得不到,但男人的情慾總要去找一個地方安放,於是,妓女或小三,就成了一個平衡物而廣泛存在於重男輕女最嚴重的地區,而做小三的女子,也常是在自己原生家庭中得到愛最少的女子。這也是中國的一個獨特現象。
而胡麗娟與李亞平之間的婚姻,便完美「繼承」了這一現象。
而且,我們可以發現,在家中最為佔據主導權的男人,例如亞平爸和李亞平,甚至都不會在意這種現象,而這,亦是胡麗娟與婆婆矛盾爆發的最大導火索:
問題的根源,選擇了坐視不理,便註定了這背後問題的爆發。
若公公和嶽父,在大家庭中還發揮著巨大作用,甚至成為家庭問題的直接製造者(有外遇不算,必須是主動衝突),這是因為,他們執著於權力感,不容別人挑戰他們的權力,但他們不會製造特別複雜的情感關係,而只是一味要求別人服從他,這形成不了特別複雜的輪迴。
吃十三塊紅燒肉,的確有錯事實上,吃十三塊紅燒肉被婆婆嘲諷的胡麗娟,的確不冤枉。
在婆婆的眼中,胡麗娟始終都不是她想要的那一類兒媳婦。
我們可以發現,在較為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婆婆對兒媳婦的選擇話語權要遠大於兒子自己的意見,而這,亦是他們被左右的關鍵所在。
因為,在兒子的眼中,或者說在這一類父母幾十年的教導下,我們可以發現:
如果不經過幾十年的磨合,不為其生兒育女委曲求全,便無法被這個家庭接納,更有甚者,做到了前邊這幾點要求的,還是被人所「排外。」
因為,在這一類人的眼中,兒媳婦這個角色,始終都是家庭的外人,無論付出多大的犧牲。
而如果你選擇了這樣的一類人,則恰恰會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在原著裡,胡麗娟最終被李亞平活活打死,沒了呼吸。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亞平媽在一旁的搖旗吶喊助威。
足有一個世紀的等待,麗鵑沒有一絲反應。
李亞平開始抱住麗鵑猛晃,麗鵑卻直直往地下滑。
「你!你!你起來!你你你!別裝死啊!你你!你醒醒!你醒醒!醒!我跟你離婚,這個家都給你,兒子給你,錢給你,什麼都給你,你聽見沒有?我跟你離婚!」
李亞平徹底崩潰,癱軟在地上失聲痛哭。
亞平媽抱著孩子渾身一軟,坐在地上不起,懷裡的孩子哭不停。
麗鵑,沒有心跳,沒有呼吸。
電視劇裡至少算是給了胡麗娟一個解脫,讓她同李亞平離婚,遠離了偏偏的掌控和折磨,但原著裡,如此寫實的結局,卻只令人毛骨悚然。
被動的死亡令胡麗娟算是「解脫」了一切,可她也失去了自己最為寶貴的生命。
而現實,則往往比這更為可怕。
而這這篇文章的目的,則是更希望你能夠看清:
任何婚姻在決定進入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更要看清楚,因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主動權。
作者:花語遲,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義與理性主義,專注女性成長與情感方面的寫作,勵志做一個努力寫作,熱愛閱讀的女漢子。
熱愛文字之美,賣字為生,相信有一天會成就更好的自己。
目前文筆淺薄,尚在磨礪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