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多載式多聯客車空調的製作方法
2024-02-25 07:54:15
專利名稱::一機多載式多聯客車空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客車空調系統,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單壓縮機多聯載的客車空調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客車頂置空調一般都採取"一臺壓縮機拖載一套蒸發器和一套冷凝器"的模式,蒸發器和冷凝器做為頂置機組布置在車頂,由一個送迴風點向車廂內部輸送並循環冷氣,迴風傳感器也大多只有1個設置在迴風口處,這種布置的車型,車廂內距離送風點越遠位置的送風風速也就越小,溫度也就越高,且迴風傳感器感受到的溫度不能代表整個車廂內的大環境,若要實現均勻溫度場對客車空調風道的設計要求極高,還易產生車廂內部"前、中、後"溫度場不均勻的問題。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客運及觀光旅遊等行業對客車巴士的特殊需求也趨於明顯化,特別是"可吊卸大頂"的空調旅遊巴士,要求既能滿足車輛大頂很容易被吊卸掉,還要不影響車輛內飾以及車輛的頂置空調系統。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客車車廂內氣流、溫度場分布問題,提供一種氣流、溫度場分布均勻,且符合"可吊卸大頂"巴士需求的單壓縮機多聯載客車空調系統。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包括位於發動機艙內的壓縮機總成,壓縮機總成通過分氣器連接至少兩個冷凝器機組,冷凝器機組通過集分器與至少兩個蒸發器機組相連接,蒸發器機組的輸出端連接至壓縮機總成;分氣器、冷凝器機組和集分器均位於客車車底裙部,所述的蒸發器機組位於客車上方的車頂處。上述的蒸發器機組共有兩個,分別位於客車上方車頂的前後兩側。上述的每個蒸發器機組均包括蒸發器殼體以及位於蒸發器殼體內部的蒸發器芯體、蒸發風機、膨脹閥、控制盒和溫度傳感器。上述的冷凝器機組共有三個。上述的每個冷凝器機組均包括冷凝器殼體以及冷凝器位於殼體內部的冷凝器芯體、冷凝風機和乾燥儲液器。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在一部客車巴士上使用一臺壓縮機、一個分氣器、一個集分器、若干套冷凝器、兩套蒸發器,通過若干根高低壓管路,實現一套完整的空調系統連接。並且壓縮機在發動機倉布置,冷凝器在車底箱裙置,蒸發器在車頂前後各1布置,此種設計實現了車前、車後兩個送迴風點,從氣流分布來說,本實用新型彌補了傳統客車車前、車後出風風速小、氣流循環慢、環境溫度高的不足;從溫度場梯度來說,本實用新型的布置模式還迎合了車前、車後熱負荷大的實際情況。另外,車頂前後各設置一個蒸發器,也滿足了車頂中部部分儘可能大地被吊卸。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框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在客車中的分布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位於發動機艙內的壓縮機總成l,壓縮機總成1通過分氣器2連接三個冷凝器機組3,三個冷凝器機組3通過集分器4與兩個蒸發器機組5相連接,蒸發器機組5的輸出端連接至壓縮機總成1。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的每個蒸發器機組5均包括蒸發器殼體以及位於蒸發器殼體內部的蒸發器芯體、蒸發風機、膨脹閥、控制盒和溫度傳感器;每個冷凝器機組3均包括冷凝器殼體以及冷凝器位於殼體內部的冷凝器芯體、冷凝風機和乾燥儲液器。蒸發器機組5和冷凝器機組3的內部組成結構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技術。在空間布置方面,壓縮機總成1仍然布置在發動機艙,由發動機通過皮帶傳動提供動力驅動。為減少可移動拆卸大頂與頂置空調的相互制約,將分氣器2、冷凝器機組3和集分器4均位於客車車底裙部,在實際中,可根據車身裙部行李箱的大小,設置若干套並聯冷凝器機組3,本實施例中為三套,也可以為兩套、四套或甚至更多。為滿足車身大頂中部能夠儘可能大地被移拆,蒸發器機組5分為兩個相同的機組並聯布置在車頂前和車頂後。組數不同的蒸發器機組5、冷凝器機組3依靠一個具有等流量分流的集分器4連接;壓縮機總成1高壓出氣口和所有冷凝機器組3也是依靠一個具有等流量分流的分氣器2連接,兩個蒸發器機組5的低壓回氣通過一個"三通"實現與壓縮機總成1低壓回氣口連接,從而實現系統的平穩、全效地運行。其中所需冷凝器機組3功率、部件構成完全相同,並並聯運行;蒸發器機組5的功率、部件構成也完全相同,其附帶的外平衡熱力膨脹閥可獨立實現節流降壓的作用。車廂內均勻溫度場的營造及控制採用"總體設置,分區控制"的方式,在空調中央控制器上設置一個迴風溫度值Ts,車箱前後蒸發器機組在其迴風點各設置一個迴風溫度傳感器;兩個迴風溫度傳感器同時分別採集其裝配位置點的迴風溫度數據,傳輸給中央控制器,前後蒸發器機組均以以下控制模式來實現對蒸發機組的出迴風風速的控制,且各自控制獨立,互不影響;通過該調節,從而達到分區溫控的目的和效應。本實用新型的控制準則如表1所示其中,1\一前蒸發器機組迴風溫度;T2-後蒸發器機組迴風溫度;Ts-空調中央控制器上設置的迴風溫度值;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權利要求一種一機多載式多聯客車空調,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位於發動機艙內的壓縮機總成(1),所述的壓縮機總成(1)通過分氣器(2)連接至少兩個冷凝器機組(3),冷凝器機組(3)通過集分器(4)與至少兩個蒸發器機組(5)相連接,蒸發器機組(5)的輸出端連接至壓縮機總成(1);所述的分氣器(2)、冷凝器機組(3)和集分器(4)均位於客車車底裙部,所述的蒸發器機組(5)位於客車上方的車頂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機多載式多聯客車空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蒸發器機組(5)共有兩個,分別位於客車上方車頂的前後兩側。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機多載式多聯客車空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每個蒸發器機組(5)均包括蒸發器殼體以及位於蒸發器殼體內部的蒸發器芯體、蒸發風機、膨脹閥、控制盒和溫度傳感器。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機多載式多聯客車空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冷凝器機組(3)共有三個。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機多載式多聯客車空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每個冷凝器機組(3)均包括冷凝器殼體以及冷凝器位於殼體內部的冷凝器芯體、冷凝風機和乾燥儲液器。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一機多載式多聯客車空調,它包括位於發動機艙內的壓縮機總成,壓縮機總成通過分氣器連接至少兩個冷凝器機組,冷凝器機組通過集分器與至少兩個蒸發器機組相連接,蒸發器機組的輸出端連接至壓縮機總成;分氣器、冷凝器機組和集分器均位於客車車底裙部,蒸發器機組位於客車上方的車頂處。本實用新型在一部客車巴士上使用一臺壓縮機、一個分氣器、一個集分器、冷凝器、兩套蒸發器,通過高低壓管路,實現完整的空調系統連接。壓縮機在發動機倉布置,冷凝器在車底箱裙置,蒸發器在車頂前後布置,實現了車前、車後兩個送迴風點,從氣流分布來說,本實用新型彌補了傳統客車車前、車後出風風速小、氣流循環慢、環境溫度高的不足。文檔編號F25B6/02GK201530284SQ20092025770公開日2010年7月21日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9日優先權日2009年10月29日發明者桓曉鋒,谷濤,趙博,麻更新,黃漢濤申請人:鄭州科林車用空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