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最好吃的正宗面怎麼做(陝西最好吃的十種面)
2023-05-01 16:53:31 1
陝西就是一個麵食王國,老陝們最愛的食物就是面。陝西關於面的歷史文化非常悠久,陝西的麵條製作工藝多樣,麵條品種豐富,陝西人的祖祖輩輩也發明出了無數種麵條的吃法,並且不同地方的面還各有特色,重要的是每一道都是令你垂涎欲滴的美味!小編精心挑選了十大經典陝西食,滿滿都是誘惑的味道!看看你都吃過幾種?
1、biangbiang面
Biángbiáng面(漢語拼音:Biángbiáng miàn,biang字是一個合字,有多種寫法,均無法輸入電腦,常被代替寫為BiángBiáng面、biángbiang面或彪彪面)是陝西關中特色傳統風味麵食,是傳統的陝西褲帶面。因為製作過程中有biang、biang的聲音而得名。
2、油潑麵
油潑麵是在周代禮面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秦漢稱湯餅;隋唐叫長命面,下入鍋內久煮不斷;宋元稱水滑面。油潑麵最早在案板街,炭市街經營,西安很普遍。手工擀制又粗又寬麵條,開水中煮熟後撈在碗裡,配上蔥花、肉絲、花椒粉、鹽面配料,撒厚厚的辣椒麵,頓時滿碗紅光。
3,削筋
削筋面的主要流行區域是寶雞、鳳翔及毗鄰地區,地方特色十足。相傳春秋時期,秦穆公大壽,愛女弄玉欲獻父王長壽麵,遂親自下廚,但由於公主未曾入廚,便將麵團削成筷箸狀入鍋煮之,獻給父王。秦穆公入口嘗之,只覺麵條筋而不硬,滑而不嫩,油而不膩,辣香爽口,鹹酸適口,遂命御廚照樣做來供眾大臣分享,贏得贊聲一片。後此做法流傳至民間,因其切削而成,口感筋道,故被稱作「削筋面」而流傳千年不衰。
4,岐山臊子麵
喝幾杯西鳳酒來此小坐,,吃兩碗臊子麵不虛此行。陝西省臊子麵歷史悠久,尤以寶雞市岐山縣的岐山臊子麵最為正宗,起源於商周,清代已經很馳名。岐山臊子麵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臊子麵要求寬湯,即湯多面少,並突出酸辣味。所謂煎、汪即麵條要熱的燙嘴、油要多,才能體現此面的特色。
5,戶縣軟面
陝西的口頭禪裡就有「金周子銀戶縣」的說法,戶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極好的自然風水產出的麥子,穗大而厚實,磨出的麵粉精白而細膩,做出的麵食幽香而筋道。戶縣軟面麵條,寬約兩指,長約兩寸,不薄不厚,冒著熱氣,散著幽香。這香味散發著天然的麥香味,幽幽的、純純的、Cuan Cuan的、油油的、酸酸的、脆脆的、有點辣辣的,總之是一種面香、菜香、肉香、豆腐香、料香混合到一起的濃鬱香味!
6,楊凌蘸水面
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湯麵分盆裝、越嚼口越香。楊凌蘸水面的面和湯是分開的,吃的時候從大面盆裡夾出寬厚且長的麵條拉到碗裡的湯中,然後夾著麵條一口一口地咬著吃。楊凌蘸水面講究個一青二白,青則可以是菠菜、苜蓿、豌豆苗等等,總之是要有那水草一般招搖的青綠於水,面是拉出來的,寬3-5釐米,長1.5-3米,厚2-3毫米,白白的盤繞於青綠之中。
7,戶縣擺湯麵
擺湯麵是陝西戶縣著名的麵食小吃,獲中華名小吃之譽稱。擺湯麵之所以得此名,是因為其與一般面的吃法不同,一碗正宗的擺湯麵必須要有一碗上好的臊子湯,湯中配有黃花、木耳、油豆腐丁、西紅柿、蒜苗、韭菜、蔥花、臊子肉丁等食材。一碗溫湯細麵條,吃時用筷子夾著細如絲線的麵條放入臊子湯中,來回擺動,讓麵條充分沾上臊子湯,酸香適口的細麵條吃到嘴裡又光又綿。
8,禮泉烙面
禮泉烙面早在秦朝時就有「大秦第一面」之稱,是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被譽為「世界麵食之鼻祖」。可加湯食用,亦可幹吃。其特色吃法稱之為「泖(音:miao,一聲)」,即將面盛在碗中,反覆用開水澆之。然後調上佐料,即可食用,佐料的調配比較獨特,用上等的豬油調和辣椒麵,配以蔥花、韭葉、鹽及當地釀造的香醋。
9,菠菜面
菠菜面,陝西的一種漢族特色麵食,是加入菠菜粉和面做成的掛麵。菠菜面,不僅有菠菜的營養,也融合了石磨掛麵的營養。石磨在低速運轉的過程,不產生高溫,保留了小麥原有的多種營養成分,特別是維生素E的含量是普通麵粉的18倍,並且含有適量的麥麩和小麥胚芽油,是名不虛傳的綠色健康食品,傳統石磨凝集了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10,漢中梆梆面
梆梆面是陝西漢中市的特色麵食,傳說當年劉邦封王漢中,到漢中時已近黃昏,倉促間廚師缺少廚具,便使用士兵的矛杆擀麵,「砰砰梆梆」一陣熱鬧,做成麵條,丞相蕭何見此情景便趣命為「梆梆面」。也有一說,舊時漢中小販沿街叫賣梆梆面,多使用木製梆子敲打麵條,取其梆梆之聲,故名「梆梆面」。正宗的漢中梆梆面,不是手工擀制的,而是用木梆敲打而成,使其薄如紙片,光韌十足,講究「一張紙,切成線,下到鍋裡蓮花轉」,再加以秘制漢中辣椒油、鳳椒、城固生薑、蔥、香菇醬油、香醋等為主做成湯底,加之雞骨、大骨熬製的回湯,著青蒜苗或蔥花,一碗香醇爽口的梆梆面便製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