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吃的10款美食(過去有七種不常見的美食)
2023-05-21 18:38:16 2
何為美食?墨子曾言:「今則不然,厚作斂於百姓,以為美食、芻豢、蒸炙、魚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因為各種飲食琳琅滿目,華夏創造出彪炳史冊的烹飪技藝。自古以來,就獲得「烹飪王國」的美譽。而眾多古代美食中,卻有七種讓你張不開口的美食,最後三種可以讓人「上天」了。你可知道是哪些?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第一道就極為勁爆——珍珠翡翠白玉湯。其實珍珠翡翠白玉湯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頗有淵源,相傳在元朝末年,戰爭頻發,百姓流離失所,果不飽腹。朱元璋此時因為家貧,還在寺廟當和尚,可惜廟中貧瘠,糧倉空空,故而朱元璋只能下山化緣,但是他太久沒吃飯了,體力不支直接暈倒在路邊。此時路過一個討飯的婆婆,她慈善地將自己討來的飯給朱元璋吃了下去,朱元璋醒來後感激地詢問飯名。因為婆婆是將所有的剩菜攪和在一起保存的,所以她也不知其名,只隨口說了句「珍珠翡翠白玉湯」。後來朱元璋一路向上,徵戰四方,最後竟成了皇帝,他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瀕臨餓死時所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就命人將婆婆尋來,婆婆講明:「就是白菜蘿蔔青菜攪和在一起的。」而所謂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其實是眾多剩菜的混合物,本就是用來飽腹救命的食物,瀕臨餓死前恐怕才覺得是美食吧?
這第二道美食是沙蟲粥。其實沙蟲粥味道鮮美,只不過原材料是以「沙蟲」為主原料與大米等煮熟的粥,所以很多人不能接受。畢竟「沙蟲」又叫「沙腸蟲」,它的形狀很像一根腸子,呈長筒形。大多數人只看到這蟲子就不願意下嘴了,更別說張口喝粥了。其實細細講來,這「沙蟲」雖然沒有燕窩鮑魚的名貴,但味道鮮美脆嫩,營養價值非常高,還有「海灘香腸」的美譽,食用口味比燕窩鮑魚等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沙蟲粥的做法也非常簡單,先把殺蟲的尾巴掐掉,清洗乾淨沙子,然後放在熱油裡煎幾分鐘,再把爆過的沙蟲幹放到水裡泡一下,隨後撈出備用。最後再將沙蟲、瘦肉、米放進鍋,待熟時加一點簡單的調味料就可以食用了。
第三種美食就是「柿霜清膈餅」。其實現如今市場上售賣的柿霜餅味道還不錯,勉強可以稱之為「美食」。但是古時的柿霜餅不是用作食物,是當作藥食同源的點心的,故而味道並不美好。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曾將此物命名為「清膈」,這是因為柿霜餅對膈有好處。古時的柿霜餅配方為:「二斤四兩柿霜、八兩橘皮、四兩桔梗、二兩薄荷、二兩幹葛、四兩防風、一錢片腦。」然後將這些搗成細末,用甘草膏和成餅。滋味醇厚,滿嘴藥味。
這第四種美食,乃是一道飲品——粱稈熟水。顧名思義,這道飲品的原材料竟然是「稻稈」,就是將水稻秸稈浸泡曬乾,然後再用火烤熱,緊接著再用熱水燙兩遍,最後第三遍燙出來的,就是「熟水」了。之所以創造出這種飲品,是因為在古時候「楊梅」等用來解渴的原材料很昂貴,所以聰明的古人用廉價的稻稈創造出了這種飲品。
其實前四種美食雖然用料奇特,但也有長處。不過這最後三種,就更加奇怪了。比如說這「蜜煎青梅」,竟然要要用到大量「銅綠」。所謂銅綠,其實就是鹼式碳酸銅。在今天,大家都知道銅綠是有毒的,真不知道古人吃下去以後,有什麼後遺症。其實蜜煎青梅做法很簡單,將青杏或青梅去皮後,直接滾入銅綠粉末,然後用生蜜反覆醃漬,直到不酸為止。史料也有記載:「不拘多少,刮去皮,用銅青極細末,銅器內勻滾,令綠色。然後用生蜜浸,但覺有酸氣,便換蜜,至三五遍。銅青無多少之限,但滾的勻便可也。」
這第六種更是有毒——冷金丹。據北宋《清異錄》記載:「取未成熟的林檎百枚,浸入蜂蜜十天,換新蜜,加硃砂(硫化汞)二兩,攪勻密封,一個月後取出陰乾。」而這有毒的硃砂,想必大家都在宮鬥劇中看到過吧?
這最後一種美食,可能很多人聽起來感到噁心。因為「齏」是牛腸胃中化出的草,就是消化不良的咀嚼物,名曰「聖齏」,就是「聖齏」。史料中也記載過這道美食,唐·劉恂《嶺表錄異》:「容南土風,好食水牛肉,言其脃美。或炰或炙,盡此一牛。既飽,即以鹽酪薑桂,調齏而啜之。齏是牛腸胃中已化草,名曰『聖齏』,腹遂不脹。」
不得不說,中國地大物博,美食眾多。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既然有色香味俱全的經典美食流傳下來,必然也會有令大眾接受不已的奇葩美食。這七種古代美食,真是一個比一個有「滋味」。最後三個吃完,相信真有一種快「上天」的感覺。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馮豆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