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都有什麼好吃的甜粽(每家過節必吃的肉粽)
2023-05-11 20:44:41
肉粽子起源於福建泉州,是福建省地區和臺灣、東南亞等地區的特色傳統美食,作為端午節的節日食俗。 其選材精緻,配料多樣,製作細膩,歷史悠久,味道甜美,油潤不膩,顏色紅黃閃閃發光,以獨特的風味聞名於國內外。
粽子
清末民國期間,市區有肉粽子銀,肉粽子最有名,泉州市區浮橋頭觀音亭許牛制的粽子,時時顧客滿員。 端午節泉州家家戶戶都會備有肉粽子,以供奉神明祖先。
粽子
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中國又即將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的必備美食,古時稱為「角黍」,據傳說是為了祭奠屈原投江而開始流傳下來的,人們把那一天就定為端午節,這一天人們便互相送粽子以作紀念屈原。
粽子
自從南北朝開始以後,民間便開始有了粽子,這是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說法。並且粽子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端午節吃粽子,這是每個中國人民必備的傳統習俗。這一天在中國每個老百姓家,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這是每家每戶必備的習俗,其粽子的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粽子
單從餡料上看,北方就有多包小棗餡料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是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就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還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粽子
那由於地理環境的差異,南北的飲食習慣就格外不同,因此粽子就形成了以浙江為首的南方風味和以北京為首的北方風味。
粽子
北京派,這是北方首選的代表粽子,北京粽子的個頭比一般的粽子要更大一點,其形狀多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現在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都是以糯米粽為主。但是在農村中,仍然還是以黃米粽為主。農村的黃米粽,吃起來黏韌而清香,別具一番風味,北京的粽子多數都以紅棗、豆沙做為餡料,但也有少數採用果脯為餡。
北京粽子
嘉興派,這是南方第一代表粽子,浙江嘉興的粽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聞名中華。嘉興粽子主要以長方形為主,有鮮肉、豆沙和蛋黃為餡料等品種。 嘉興粽子素來被稱為江南粽子大王。 嘉興做的粽子從材料選擇、製作到烹飪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原材料要求米是上等的白糯米,豬肉用的肉是豬後腿的精選肉,粽子煮好後,豬肉中肥料的油慢慢滲入白糯米,入口美味,不油膩。 許多國內外朋友品嘗過嘉興粽子後才知道浙江嘉興的地名。
嘉興粽子
廣東派,廣東的粽子稱為鹹肉粽,形狀有金字塔形、條形、三角錐形等外表別致,狀如錐子,廣東粽子主要是用糯米、五花肉和綠豆,有的粽子還會加入鹹蛋黃、冬菇、蝦米、瑤柱、慄子、花生等餡料,主要口味是以鹹鮮香為主,這樣吃起來更為清香,風味更佳。
廣東粽子
四川派,四川人喜歡辛辣,粽子當然也有甜辣味之分,四川省的辣粽子,製作精緻,技術複雜,味道當然獨特,成為四川省千古流傳的著名小吃之一。 其製作方法是先將糯米、紅豆浸泡5-6小時,將浸泡過後的水倒出,其後加入椒粉、川鹽、味精和少許臘肉,再用粽子葉包裹形狀成四角的粽子。 煮熟後吃,辣味適中,風味獨特,很適合四川地方人們的口味。
四川粽子
蘇州派,蘇州粽子的形狀是長而又細的四角形狀,其作為餡料的有鮮肉、棗泥、豆沙、豬油夾沙等品種,配料精緻,製作精細等特色。 例如,豬油夾沙粽子,它是選擇上等的紅豆,煮後去皮過濾沙,再加入雙倍的白砂糖和適量的油脂做餡,纏繞時餡中夾著肥肉,煮後結晶甜美,油潤光滑。
蘇州粽子
山東派,山東粽子在眾多品種的粽子中,歷史悠久,文化深遠的山東黃米粽子。 山東黃米粽子是選用黃粘米包裹的粽子粘著糯米,夾著棗,產品風味獨特,吃的時候,可以根據食客的習慣,加點白糖,可以增加粽子的甜度,這樣的粽子別有一番風味,是專屬於山東的黃米粽。
山東粽子
海南派,海南粽子不同於北方粽子,它是由芭蕉葉包成方錐形,重約半公斤,糯米中還有鹹蛋黃、叉燒肉、臘肉、紅燒雞翅等做為餡料,粽子蒸好以後,將熱粽子一層一層地剝開,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飄散而出,後有肉和蛋的濃香四溢噴發。 粽子的香味濃淡兼備,味道獨特,口感更是美不勝收。
海南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