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弧形底的體部定位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6:04:04 1
專利名稱:帶弧形底的體部定位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手術或診斷時用的人體立體定位裝置,特別是對體部進行放射治療時所使用的體部立體定位裝置。
為了對人體體部進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需要對病人體部進行精確可重複的定位。現階段已有的方案是採用一種立體定位框架,如專利文獻WO94/28817所公開的立體定位裝置包括一個U型的箱體;一個負壓定位袋;箱體內側裝有定位標誌杆,選擇可以在CT或MRI等診斷設備的斷層圖象上顯出相應的標誌點的材料製成,定位標誌杆包括兩組直杆,第一組長短不一,並與箱體底板平行,第二組互相平行,並與第一組成一定的角度。在使用時,讓病人躺在箱體上,利用負壓定位袋使病人相對於箱體固定,並一同去進行CT或MRI斷層圖象掃描;在圖片上得到人體組織和兩組標誌點的圖象,根據第一組標誌點的數目及位置,以及第二組標誌點與第一組標誌點的距離,通過治療計劃系統用計算機確定出病灶在箱體坐標系中的箱體坐標(x,y,z)並給出治療方案,然後進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但這種方案有較大的缺陷。一般的CT設備,其有效成象範圍(掃描範圍)直徑大概為450mm左右,小型CT的掃描範圍甚至可小至420mm,這是一個僅比一般人體體部截面稍大的範圍;為了在成象時很好地利用這一有效掃描範圍,最好使病人的身體處於掃描範圍的正中,因此,CT設備中承託病人的床都做成弧形的,弧形的曲率半徑通常和CT等成象設備的掃描半徑相適應。但是,這一弧形的床面設計使現有技術中的立體定位裝置的使用變得極不方便——現有技術中的立體定位裝置,由於其底部是平的,與CT床的弧形凹面不能很好配合,從而,病人經過定位後再上CT床時,由於弧形床面和平面的定位裝置底面之間不能很好配合,這就使病人在CT床上的位置偏上,在CT圖象上也就表現為病人的圖象成在有效成象範圍的上方。對於較胖的病人,有可能使病人的一部分超出有效成象範圍而不能顯現在CT圖象上,而這一部分可能恰好包含病灶;同時,由於標誌杆的位置一般都靠近邊緣的部位,所以很可能有時連標誌杆也不能在CT圖象上成象。這樣一來,定位目的就無法實現。另外,即使病灶能在掃描範圍內,但如果病灶成象處於整個圖象的邊緣部位時,對病灶點進行坐標計算的精確度和方便程度都可能受到影響。對於MRI等其他成象設備,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另一方面,現有技術中,立體定位裝置的底面之所以做成平的,是為了能和同樣是平面式的治療床床面相配合。這二者之間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影響病灶定位的精度。由此可見,治療設備的床和CT等設備的床的不同設計形成了矛盾。現有技術的人體定位裝置無法解決這一矛盾。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種更理想、使用更方便且能讓病人的CT(或MRI等)圖象成在有效成象範圍的中心區域而且能同時適應各種治療床的立體定位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方案是一種對人體體部實行立體定位的裝置,包括一個頂部開口的箱體1,由對放射線吸收很小並且不易變形的材料組成;一個放置於箱體內的人體隨形物2,由對放射線吸收很小的材料組成,它可以適應人體的表面形狀;幾根定位標誌杆3,由可以在CT或MRI等診斷設備的斷層圖象上顯出相應的標誌點的材料組成,其特徵是箱體1的底部做成弧形,通過一個連接裝置5,能和CT或MRI等成象設備的床面相配合;在弧形底面的下面還設置一個可拆卸的適配裝置51、52,以連接箱體1的弧形底面和治療床。
由於採用了這種方案,箱體1的底面是和CT或MRI等成象設備的床面能密切配合的弧形,從而當病人躺在定位裝置中時,其所處的位置不會象現有技術中的定位裝置那樣偏上,而是處於有效掃描範圍的正中,這樣,在成象時就可以有效利用CT或MRI等成象設備的有效成象範圍;而且,當病人所成的象處於圖象正中的時候,圖象質量也較邊緣區域為好,在做治療計劃時也就更為方便和準確。同時,由於設計有可拆卸的連接裝置51、52,使定位裝置和表面為平面的治療床的配合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圖1是實施例中定位裝置和CT床的配合示意視圖;圖2是實施例中定位裝置和平面治療床的配合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並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更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參照
圖1或圖2,所示裝置包括一個頂部開口的箱體1,採用複合材料製成,外層為碳纖維,內層為泡沫材料,泡沫材料中間有碳纖維肋板,以增加其機械強度;一個負壓定位袋2,由對放射線吸收很小的材料組成,該負壓定位袋2是一種商品化的產品,內部充以顆粒狀的填充物,該填充物為對射線吸收很小的高分子材料;幾根定位標誌杆3,由可以在CT或MRI等診斷設備的斷層圖象上顯出相應的標誌點的材料組成,其特徵是箱體1的底部做成弧形,通過一個連接裝置5,能和CT或MRI等成象設備的床面相配合;在弧形底面的下面還設置一個可拆卸的適配裝置51、52,以連接箱體1的弧形底面和治療床。這樣,在做完CT或MRI掃描後需要將病人移到治療床上時,可以通過該適配裝置51、52來實現弧形底面和平面治療床的配合。該適配裝置包含一個適配平板52、適配平板52與箱體1的連接件51等。所述連接件51、52可以拆卸和更換,從而使本適配裝置51、52可以適合於所有的治療床。
其中,箱體1底部的連接裝置5既是一個連接裝置,又是一個提供定位基準的定位塊。在箱體1與治療床連接時,通過螺釘將連接裝置5和卡緊在連接裝置51上,見圖2;而在箱體1和CT等成象設備連接時,通過連接裝置5的基準作用實現箱體1在水平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定位,見
圖1。
權利要求1.一種對人體體部實行立體定位的裝置,包括一個頂部開口的箱體(1),由對放射線吸收很小並且不易變形的材料組成;一個放置於箱體內的人體隨形物(2),由對放射線吸收很小的材料組成,它可以適應人體的表面形狀;幾根定位標誌杆(3),由可以在CT或MRI等診斷設備的斷層圖象上顯出相應的標誌點的材料組成,其特徵是箱體(1)的底部做成弧形,通過一個連接裝置(5),能和CT或MRI等成象設備的床面相配合;在弧形底面的下面還設置一個可拆卸的適配裝置(51)、(52),以連接箱體(1)的弧形底面和治療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對人體體部實行立體定位的裝置,其特徵是所述適配裝置(51)、(52)包含一個適配平板(52)、該適配平板(52)與箱體(1)的連接件(51)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對人體體部實行立體定位的裝置,解決平面的治療床和凹面的CT床不匹配的問題。包括:一個頂部開口的箱體,一個人體隨形物,它們由對放射線吸收很小的材料組成;幾根定位標誌杆,由可以在CT或MRI等診斷設備的斷層圖象上顯出相應的標誌點的材料組成。其特徵是:箱體的底部做成弧形,能和CT或MRI等成象設備的床面相配合;在弧形底面的下面還設置一個可拆卸的適配裝置,以連接箱體的弧形底面和治療床。
文檔編號A61N5/00GK2302761SQ9722009
公開日1999年1月6日 申請日期1997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1997年7月26日
發明者盧志堅, 朱崇才, 曾鳴 申請人:深圳市奧沃光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