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貝花甲哪個好吃(花甲蟶子扇貝)
2023-05-18 13:14:57 2
說到小海鮮,最多的就是各種「貝殼」,這貝殼是軟體動物雙殼綱物種的俗稱,還有個俗稱叫「蛤蜊」。自從人類文明形成之初,我們的祖先就有吃貝類的傳統,目前所找到的最早的考古證據是髪國Terra Amata遺址的貝丘,距今約有30萬年,也許都不是來自智人,而是其他人類。
什麼蛤蜊適合做菜
世界上可以稱為蛤蜊的生物有近3萬種,而它們當中的大多數,並不適合人類食用,我們在討論如何吃之前,要先總結一下適合做菜的蛤蜊特點!
無毒無害,有些貝類有毒,吃了會有不良反應甚至生命危險,相比起吃,命更重要,不能吃完了就見上帝去了。
肉要多,比如扇貝和帶子,肉巨多,有很多貝類個兒小,幾乎沒有肉,就沒有食用價值。
產量大或能人工養殖,需要有足夠的產量滿足市場需求,否則想吃也買不到。
各種最便宜的小蛤蜊 嘗海味請認準它們
菲律賓簾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可以說是目前中國產量最大的蛤蜊了,一般商品名為「花蛤」或「花甲」,有海鮮的市場或者餐廳一般都會有銷售,價格便宜,可以說是烹飪多樣性最豐富的蛤蜊了,只要新鮮加點蔥姜炒就是一盤好菜,喜歡吃辣的就加點辣椒,怎麼吃都好吃。
白灼文蛤
蔥姜炒青蛤
蔥姜炒黃蟶
以上的幾種小蛤蜊,烹飪方式多種多樣,煎、炒、蒸、煮、燒烤、熬湯、煲粥、做餡、幹制都不錯,只要新鮮,隨便烹飪一下,都很鮮美。
彩虹明櫻蛤(Iridona iridescens)、光滑抱蛤(Potamocorbula laevis):俗稱海瓜子,多見於江浙滬長三角沿海地區,個體很小,一般在1-3釐米左右,肉不多,一般炒著吃做下酒菜。
炒海瓜子
鳥蛤(Cardiidae):商品名鳥貝、美人腿等,北方市場常見的是布洛鳥蛤(Keenocarkium Buelowi),南方市場則有長鳥尾蛤、南洋鳥尾蛤等,鳥蛤的斧足和之前提到的幾種小蛤蜊不同,非常發達,運動能力強,做熟了以後肉更有嚼頭,而且中間的汁非常鮮,白灼、蔥姜炒都非常好吃。
蔥姜炒鳥貝
紫石房蛤(Saxidomus purpuratus):商品名天鵝蛋,個兒很大,一般市面上常見的殼有7、8釐米左右,單個重量超過50克,據說最大的個體接近一斤。魯菜有道傳統名菜油爆大蛤就是用的這貨,這道菜肉質脆嫩、鮮爽細膩。
紫石房蛤
其他好吃的貝類 你都能分得清嗎
各種蟶子:市面上常見的蟶子有縊蟶和竹蟶,縊蟶(Sinonovaculaconstricta)個兒小而短,一般在7、8釐米左右,殼薄肉多,肉質軟嫩,蔥姜炒或辣炒就很好吃,也可以製成蟶乾和蟶油等。
辣炒蟶子
竹蟶因為個兒大,也叫蟶子王,常見的種類有大竹蟶(Solen grandis)和長竹蟶(Solen strictus)兩種,殼長且又薄又脆,蒜蓉粉絲蒸、爆炒、炭烤等都是竹蟶常見的烹飪手法,竹蟶的肉質比縊蟶更硬一點,口感也更脆。
蒜蓉粉絲竹蟶
各種扇貝和帶子:市場上常見的種類有大型的蝦夷扇貝(Mizuhopecten yessoensis),這傢伙能長到比臉還大,價格還不貴,吃起來特別的爽,一般會蒜蓉粉絲蒸,炭火烤也是不錯;較小的扇貝南方主要是厚殼扇貝(Mimachlamys crassicostata),北方市場更常見的則是櫛孔扇貝(Azumapecten farreri),還有美國引進的海灣扇貝(Argopecten irradians),規格較小的直接清蒸,而較大規格的也做蒜蓉粉絲或燒烤吃。江珧俗稱帶子,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是中國江珧(Atrina chinensis),它的閉殼肌也非常大,鮮活的也適合用蒜蓉粉絲等方式烹飪,而粵菜中常用江珧的幹製品瑤柱提味,扇貝的閉殼肌幹制後,外觀和瑤柱很像,一般商品名為乾貝以示區別。
炭烤蝦夷扇貝
蝦夷扇貝的閉殼肌和生殖腺
貽貝:貽貝主要生活在潮間帶或者淺水區,常見的有遠東貽貝(Modiohus kurilensis)、翡翠貽貝(Perna viridis)和厚殼貽貝(Mytilus unguiculatus)等,商品名南方叫淡菜、北方叫海虹,還有很多其他俗名,貽貝的吃法也很豐富,炒、蒸、烤、做湯等方法都不錯,還可以將肉取出來曬乾食用。
牡蠣:牡蠣又稱生蠔,市面上常見的是大牡蠣(Crassostrea gigas),產量很大,牡蠣肉鮮嫩甜美,蒜蓉蒸、炭烤、做湯等方式都很鮮美,而牡蠣最有名的吃法就是生吃。我第一次聽說生吃牡蠣是在語文教材《我的叔叔于勒》的課文中,生食牡蠣什麼調料都不用加,只需要擠一點檸檬汁,而且用於生食的牡蠣不能太大,一般鴨蛋大小的正合適,因為牡蠣太大難以下咽。
生蠔
粉絲生蠔
血蚶:血蚶(Tegillarca granosa)又稱泥蚶是南方市場最受歡迎的海鮮之一,產量很大,因烹飪時會流出紅色的液體,很像血液故而得名,有一種吃法是選用3釐米左右規格的血蚶,用開水一燙,就蘸佐料食用,吃起來肉很脆,口感細膩甜美。在福建福鼎有一種硤門飛蚶,在繁殖期有一對「小翅膀」,當地人將其挑出來高價出售。
血蚶
象拔蚌:太平洋潛泥蛤(Panopea generosa)俗稱象拔蚌,是近年來才流行起來的一種高檔海鮮,因為這貨的產地是美國西海岸,來到我國的時間並不算長。之前說的蛤蜊,主要吃的是殼裡的肉,或者是斧足、閉殼肌或生殖腺,但象拔蚌比較特殊,我們平時吃的象拔蚌主要吃他的虹吸管的肉,而且要去除外層的硬皮,只吃內部的嫩肉,一般切成薄片直接刺身,或者白灼、爆炒、煲湯熬粥味道都不錯。象拔蚌肉質清鮮微甜,吃起來有韌勁兒。
責任編輯 謝敬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