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的特色文化有哪些呢(非遺還能吃是的)
2023-05-18 07:18:24
你知道我市能吃的非遺有哪些嗎?
棒棒雞、涼拌雞、撻撻面、椒鹽餅子、藏式火鍋,川味之魂花椒……
撻撻面
涼拌雞
椒鹽餅子
藏式火鍋
看到這些,你是否開始流口水了?
這些美食的製作技藝,或是省級「非遺」,或是市級「非遺」,是一代代雅安人傳承至今的美食記憶。
在雅安,「棒打」或「白切」的雞肉更美味;撻撻面、甜水麵、春卷、椒鹽餅子等麵食,是雅安人鍾愛的早餐和小吃;磽磧藏式火鍋,以原生態和多層次的感覺,成為了外地遊客感受民族風情的最佳選擇;而以「麻」為名的漢源花椒,是川菜中的最佳佐料,成為了「川味之魂」……
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雅安「舌尖上的非遺」!
「切片分明,刀刀見骨」
周記棒棒雞製作技藝
周記棒棒雞歷史悠久,早在清朝末年間由滎經人周銀髮始創於滎經縣西門富源店,是滎經地方名小吃之一。因在宰片時,用木棒助力敲打而得名,又稱「椒麻雞」「缽缽雞」。
滎經棒棒雞在傳統經營中,選用優質放養土公雞,整雞煮熟後,用木棒敲打刀背助力宰片,切片分明,刀刀見骨。
全部切片,按整雞的形狀盛入土陶盂缽,拌上熟油辣椒、花椒、食鹽、雞湯等佐料。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滎經棒棒雞口味也從單一的椒麻雞增加到山珍雞、青椒雞、白油雞、怪味雞等。
該項目已進入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白切涼拌」,配雞湯抄手
天全橋頭堡涼拌雞傳統製作技藝
橋頭堡涼拌雞肉店坐落在天全老城區西禁橋頭,是一間老式吊腳樓,橋頭堡只賣兩樣食品,涼拌雞和雞湯抄手。
涼拌雞以農家土雞作原料,通常一半澆上佐料,一半白切蘸佐料,橋頭堡雞肉之所以出名,主要是涼拌雞肉汁水味道鮮美。炒汁是這道菜的關鍵,首先將白糖、醬油、鹽、花椒麵、香油、辣椒油、雞精、熟芝麻按比例炒好,然後兌上原汁雞湯,澆在雞肉上即可。天全縣橋頭堡涼拌雞肉味道麻辣香甜十分獨特,遠近聞名,吸引了不少遊客。
該項目已進入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調、和、揉、撻」,手工製作
滎經撻撻面製作技藝
撻撻面在滎經已有200多年歷史,是一種滎經本土所獨有的美食。滎經撻撻面製作方法獨特,工藝性強,主要經過調、和、揉、撻等幾道工序來完成。製作過程中不加鹼,也不經過發酵,且全部為手工製作。
撻撻面裡,最為著名也最為正宗的是三鮮撻撻面,集雞湯、山筍和青槓菌等湯料的鮮味為一湯。目前主要品種也由當初的三鮮、雜醬、酸湯(酸菜)發展到了今天的牛肉、排骨、海味、大肉等10多種口味,配以考究的佐料,色、香、味俱全,深受廣大顧客喜愛。
該項目已進入雅安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選材考究,肥而不膩」
漢源壇壇肉製作技藝
漢源壇壇肉製作技藝起源於漢源縣宜東鎮,宜東鎮地處漢源縣和甘孜州的交界處,地理條件優越,溫度適宜,是漢源壇壇肉得以長時間保存的重要條件。
漢源壇壇肉的選材十分講究,選用每年農戶自家飼養的生豬,春節前,進行宰殺,選用上好的五花肉,切成12釐米至15釐米的肉塊,首先抹鹽,在常溫下放置一至兩天,然後用豬的邊油放鍋內提煉出半鍋清亮的豬油,再將準備好的肉塊放入鍋內炸,炸到肉色金黃,縮小至10釐米左右,撈出冷卻後裝壇,選擇傳統方法燒制的土壇,把炸制壇壇肉的所有油水統統倒入土壇內,將肉完全覆蓋,加上壇蓋,密封。
食用時取出切成片,和菜一起炒,味道濃香醇厚、細膩柔軟、軟糯、肥而不膩,是漢源人民宴請親朋的一道不可或缺的佳餚。
該項目已進入雅安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千層酥脆,方便攜帶」
滎經椒鹽餅子製作技藝
距今已有百年歷史,清末民初,為滿足過往背夫、馬幫腳夫的乾糧需求,飲食攤點小販便摸索製作出一種既方便攜帶、又冷熱兼食、千層酥脆、入口化渣的餅子。因餅子裡加有花椒麵,精鹽等原料,故滎經人便稱之為「椒鹽餅子」。
滎經椒鹽餅子是滎經特有的一道地方名小吃。
滎經椒鹽餅子製作技藝講究,經過選料、起老面、起酥面、打制餅子、烘烤、出爐5道工序方可製作而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滎經椒鹽餅子製作技藝也趨於完善。成為當地老百姓生活中一道不可缺少的名小吃,也是過往遊客爭相購買的美食佳品。
該項目已進入雅安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手工甜水麵和春卷
吆吆吉慶小吃製作技藝
吆吆吉慶小吃製作的手工甜水麵和春卷是雅安地方特色小吃的代表,距今有近百年歷史。
甜水麵以冷食為主,結合雅安本土撻撻面的製作方式,形成一套以手工揉面,手工發節子,手工搓條子,手工扯麵下鍋的獨特製作方式,使其口感更為勁道,配上濃稠的紅糖汁秘制的芝麻油、辣椒油、酥脆花生和芽菜粒,味道獨特,甜辣可口。
春卷製作工具為鑄鐵耳鍋,個頭上比其他地方的大,口感上也更勁道,薄如蟬翼的春卷皮包裹醃製過的蘿蔔絲,經過簡單的調味,麻辣酸甜,清脆爽口。
該項目已進入雅安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原生態食材,富有層次感」
磽磧藏式火鍋製作技藝
磽磧藏式火鍋主要食材為磽磧本地高山草原特有的犛牛肉、藏香豬肉和菌類,當地的石磨豆腐、素菜等等。磽磧藏式火鍋的湯底是用犛牛骨頭或者雞肉熬製而成,色澤清亮。
食材層層鋪疊,一般為四層,第一層是蕨菜,第二層是曬乾的四季豆,第三層是香豬腿,第四層是臘肉,還有六層、八層的磽磧藏式火鍋,四層表示四季發財,六層表示六六大順,八層表示五穀豐登、八方來財。
磽磧藏式火鍋的特點是臘肉肥而不膩,野菜清香爽口,根據季節不同,所用的食材也有所不同。
該項目已進入雅安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川味之魂」
漢源花椒生產民俗
漢源有著上千年的花椒種植歷史,是貢椒的發源地,千百年來,形成了獨特的傳統種植技藝和生產民俗,其中春季祈福除蟲害,秋季敬神慶豐收,田間地頭唱山歌這三項民俗活動獨具特色。三月三「祭風神」禮儀有懸幡掛榜、敬獻三牲、禮祭風神、誦經祈福、「炒土蠶子」等環節。立秋時日,花椒成熟開採,椒農以「十貢之禮」祭拜感恩椒神,喜慶花椒豐收。
郝立藝/攝
花椒民歌以花椒為題材,涵蓋了椒農的辛苦與自豪、男女愛情、家庭婚姻、世事諷喻等方面,以清唱為主,曲調簡潔、音韻和諧,歌詞隨意、易於傳唱,是民間詩歌和音樂的有機結合。漢源花椒生產民俗是群眾真善美的原始表達,體現了人們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祈求豐收的美好願景。
漢源花椒,以佐料的形式,進入各類川菜中,成為川菜「麻」的風味來源,被美食者們稱為「川菜之魂」。
在雅安眾多能吃的「非遺」項目中,都有漢源花椒的加入。也正有了它的搭配,讓各類美食具有「麻味」和「風味」,更具雅安「舌尖非遺」的辨識度。
該項目已進入第五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