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式插管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23:26:41 1
專利名稱:活頁式插管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插管裝置。用於大面積軟土地基基坑降水插管。屬地基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對軟土地基進行真空降水施工過程中,對地下水位高、含水量高的土體,均採取井點降水工藝。井點管插入土體一般均採取水衝插管,即採用高壓水水衝成孔後,將井點管置入孔中,井點管上部連接吸水管並通過主管連接真空泵,完成真空抽取地下水,達到降水效果。由於在水衝過程中大量的自由水通過高壓注入需抽水的土體內,形成了前期抽取的地下水實際上是注入的高壓水,造成了大量的設備、電力的浪費。且由於「水衝法」需用人工多,因此該方法速度慢,成效低,時間長,對大面積降水施工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快速、高效、少投入、節能的插管裝置的活頁式插管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活頁式插管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引孔器,引孔器為直徑200 300mm的無縫鋼管或鐵管,在該引孔器的上端設置固定板,引孔器的下端管口處通過活頁連接有蓋板。本實用新型活頁式插管裝置,所述引孔器的下端管口設置成坡口。本實用新型活頁式插管裝置,所述坡口呈4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以機械成孔為主,輔以人工的方法,達到快速布置井點管,完成大面積降水處理的目的。從而為大面積超軟地基的處理和設計提供可靠的保障。採用本實用新型施工安全係數大、工期短,成本低,工效高,方便了基坑降水及大面積超軟地基場地真空井點降水施工。2、採用本實用新型不受軟弱地基地質條件的限制由於採取了全液壓插管方式, 因此適合於不同的地質條件,即使是下臥有塊石,振動液壓機械引孔也能完成插井點管的需要,並確保井點管的垂直度。達到快速降低地下水和土體含水量的要求,從而為軟弱地基的後續施工提供了有效的質量保障。
圖1為本實用新型活頁式插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引孔器內置井點管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引孔器上提井點管置入土體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在蓋板上固定防振墊示意圖。圖中附圖標記[0015]引孔器1、固定板2、坡口 3、活頁4、蓋板5、全液壓振動機械手6、井點管7、防振墊 8、螺栓9。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活頁式插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由圖1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活頁式插管裝置,包括引孔器1,利用市場上通用的全液壓插板(管)機,為使該設備能應用於真空降水插井點管,因此需根據井點降水的特點用引孔器1。引孔器1利用直徑為200 300mm無縫鋼管或鐵管制成,引孔器1長度根據設計降深要求而定,如需插入深度為6. Om的輕型井點管,則引孔器的長度為6. Om ;如需插入深度為4. Om的輕型井點管,則引孔器的長度為4. Om0在該引孔器1的上端設置固定板2,固定板2尺寸為50cmX 50cm,材料為鐵板,用電焊燒牢,用於全液壓振動機械手夾持,以保證全液壓插板(管)機工作可靠。在該引孔器1的下端設置成坡口 3,坡口 3呈45°。主要是當全液壓插板(管)機經振動機械手將引孔器打入地下所需深度,提升引孔器後,引孔器內的井點管經此坡口 3置入土體孔中。坡口 3處通過活頁4連接有蓋板5。當引孔器在地下有阻力時,該蓋板5與引孔器為閉合狀態(圖2),當引孔器上提時,對蓋板5是無阻力狀態,因此蓋板5下垂,引孔器內置井點管便能順利落入已成孔的土體中(圖3)。由於降水工程所用井點管在過濾器的端頭均用木塞或其他材料密封,但全液壓插板(管)機通過引孔器成孔子是利用振動的方法成孔的,因此在高頻液壓振動的工況下,置入引孔器中的井點管極易被磨損破壞,造成井點不能工作的情況,因此,在蓋板5上用螺栓固定1 2層防振墊8 (最好是車用輪胎橡膠皮),以保護井點管端頭密封,如圖6。
權利要求1.一種活頁式插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裝置包括引孔器(1),引孔器(1)為直徑 200 300mm的無縫鋼管或鐵管,在該引孔器(1)的上端設置固定板(2),引孔器(1)的下端管口處通過活頁(4 )連接有蓋板(5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活頁式插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引孔器(1)的下端管口設置成坡口(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活頁式插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坡口(3)呈4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活頁式插管裝置,用於大面積軟土地基基坑降水插管。所述裝置包括引孔器(1),引孔器(1)為直徑200~300mm的無縫鋼管或鐵管,在該引孔器(1)的上端設置固定板(2),引孔器(1)的下端管口處通過活頁(4)連接有蓋板(5)。本實用新型活頁式插管裝置快速、高效、少投入、節能。
文檔編號E02D7/18GK202047410SQ20112008756
公開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0日
發明者葉吉, 李延紅, 費世華 申請人:李延紅, 費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