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合的製造方法
2023-06-04 14:01:06 1
捏合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捏合機,包括捏合料倉和頂蓋板,所述捏合料倉可轉動地設置,且所述捏合料倉開設有卸料口;所述頂蓋板呈固定的設置於所述捏合料倉的上方,當所述捏合料倉旋轉至所述卸料口正對所述頂蓋板時,所述頂蓋板遮擋所述卸料口;所述頂蓋板用於連接進料管道。根據本發明提供的捏合機,可以實現物料自動輸送,降低了作用強度,同時改善了作業環境。
【專利說明】捏合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捏合機,尤其是一種方便上料的捏合機。
【背景技術】
[0002]在化工、聚合物、食品及工程塑料加工行業中,常會使用捏合機對物料進行加工處理,使半乾狀態或橡膠狀粘稠塑料材料能夠迅速反應從而獲得均勻的混合物料。
[0003]目前市場上所銷售的捏合機,料倉和頂蓋固定連接或為一體結構,出料方式通常為液壓翻缸傾倒,料倉和頂蓋會隨料倉一起移動,因而頂蓋不能連接在進料管道上,導致不能採用物料自動化輸送的方式完成投料,必須由操作員完成投料工作。操作員人工投料作業強度大,且在投料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粉塵,作業環境惡劣。
[0004]因此,需要一種新的捏合機,以解決捏合機上料不便的問題,同時改善作業環境。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便上料的捏合機,以解決捏合機上料不便的問題,同時改善作業環境。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捏合機,包括捏合料倉和頂蓋板,所述捏合料倉可轉動地設置,且所述捏合料倉開設有卸料口 ;所述頂蓋板呈固定的設置於所述捏合料倉的上方,當所述捏合料倉旋轉至所述卸料口正對所述頂蓋板時,所述頂蓋板遮擋所述卸料口 ;所述頂蓋板用於連接進料管道。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公開的捏合機,將捏合料倉和頂蓋板設置為分體結構,捏合料倉翻轉卸料時,固定的頂蓋板不隨之轉動,因而進料管道可以連接於頂蓋板,經由進料管道將物料自動輸送到捏合料倉中。經由進料管道自動對捏合料倉輸送物料的過程中,頂蓋板遮擋卸料口,使得輸送過程中產生的粉塵不會擴散到外部。根據本發明提供的捏合機,可以實現物料自動輸送,降低了作用強度,同時改善了作業環境。
[0008]較佳的,所述捏合料倉的轉動軸心呈橫向,且所述捏合料倉的轉動軸心位於所述捏合料倉的豎向中心面內。
[0009]具體的,所述捏合料倉開設有所述卸料口的側面與所述頂蓋板呈對應的圓弧狀,且所述圓弧狀的圓心線與所述捏合料倉的轉動軸心相重合;捏合料倉開設有卸料口的側面與頂蓋板呈對應的圓弧狀,且圓弧狀的圓心線與捏合料倉的轉動軸心相重合,在捏合料倉轉動過程中,頂蓋板不會對捏合料倉的轉動產生幹涉,在捏合料倉旋轉至卸料口正對頂蓋板時,頂蓋板對卸料口的遮擋比較嚴密,有效減少粉塵擴散。
[0010]具體的,所述捏合料倉開設有所述卸料口的側面與所述頂蓋板呈對應的圓弧狀,且所述圓弧狀的圓心線與所述捏合料倉的轉動軸心相平行;所述圓弧狀的圓心線位於所述捏合料倉的側壁或所述捏合料倉的外部,且所述圓弧狀的半徑大於等於所述捏合料倉的直徑;捏合料倉開設有卸料口的側面與頂蓋板呈對應的圓弧狀,且圓弧狀的圓心線與捏合料倉的轉動軸心相平行,在捏合料倉轉動過程中,頂蓋板不會對捏合料倉的轉動產生幹涉,在捏合料倉旋轉至卸料口正對頂蓋板時,頂蓋板對卸料口的遮擋比較嚴密,有效減少粉塵擴散;圓弧狀的圓心線位於捏合料倉的側壁或捏合料倉的外部,且圓弧狀的半徑大於等於捏合料倉的直徑,使得頂蓋板一側向另一側的高度逐漸降低,便於作業人員監控捏合機的運轉狀態。
[0011]具體的,靠近所述圓心線一側的所述捏合料倉側壁為第一側壁,遠離所述圓心線一側的所述捏合料倉側壁為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高於所述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開設有輔助卸料口,所述輔助卸料口的下邊緣位於所述第二側壁上邊緣上方或與所述第二側壁上邊緣相平;當捏合料倉旋轉至卸料位置時,位於下側的輔助卸料口可以加速捏合料倉內的物料排出。
[0012]具體的,所述捏合機還包括封板,所述封板可動的連接於所述頂蓋板;當所述捏合料倉旋轉至所述卸料口正對所述頂蓋板時,所述封板遮擋所述輔助卸料口 ;封板遮擋輔助卸料口,進一步減少粉塵擴散,改善作業環境。
[0013]較佳的,所述頂蓋板還開設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穿過所述卸料口並連通於所述捏合料倉;作業人員可以根據需要經投料口投入少量物料。
[0014]具體的,所述頂蓋板上還開設有用於封閉所述投料口的投料口蓋板。
[0015]較佳的,所述頂蓋板還連接有除塵管道。除塵管道用於加速捏合料倉內的粉塵排出,減少粉塵經由捏合料倉和頂蓋板之間的間隙溢出,從而進一步減少粉塵擴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方便上料的捏合機的上料捏合狀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發明方便上料的捏合機的卸料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徵、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並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0019]如圖1和圖2所示的捏合機,包括捏合料倉100和頂蓋板200,捏合料倉100可轉動地設置,且捏合料倉100開設有卸料口 110 ;頂蓋板200呈固定的設置於捏合料倉100的上方,當捏合料倉100旋轉至卸料口 110正對頂蓋板200時,頂蓋板200遮擋卸料口 110 ;頂蓋板200用於連接進料管道A。更具體的:
[0020]頂蓋板200呈固定的設置,可以固定連接於固定的機架或外部固定裝置上。當捏合料倉100轉動的過程中,頂蓋板200保持固定,以使得頂蓋板200可以方便的連接進料管道A。當捏合料倉100轉動至圖1所示的上料捏合狀態時,進料管道A將物料直接經卸料口 110投入到捏合料倉100中;當捏合料倉100內的物料捏合完畢後,捏合料倉100轉動至圖2所示的卸料狀態,捏合料倉100內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經由卸料口 110和輔助卸料口120卸料。
[0021]較佳的,頂蓋板200還開設有投料口 210,投料口 210穿過卸料口 110並連通於捏合料倉100 ;作業人員可以根據需要經投料口 210投入少量物料,如微量的催化劑等,以改善管道大批量輸送管道過程中,微量物料精度不好把控的問題。
[0022]具體的,頂蓋板200上還開設有用於封閉投料口 210的投料口蓋板220。投料口蓋板220可動的連接於頂蓋板200,以打開或遮蔽投料口 210。
[0023]較佳的,頂蓋板200還連接有除塵管道。除塵管道用於加速捏合料倉100內的粉塵排出,減少粉塵經由捏合料倉100和頂蓋板200之間的間隙溢出,從而進一步減少粉塵擴散。
[0024]捏合料倉100大體呈豎向的筒狀,卸料口 110開設於筒狀的捏合料倉100的一端。捏合料倉100的轉動軸心130呈橫向,且捏合料倉100的轉動軸心130位於捏合料倉100的豎向中心面內。當捏合料倉100旋轉至卸料口 110正對頂蓋板200時,如圖1所示,筒狀的捏合料倉100呈豎向、卸料口 110旋轉至捏合料倉100的頂部,此時,位於轉動軸心130左右兩側的重量比較接近,捏合料倉130處於比較平穩的狀態,無需較大的外力即可保持平衡。捏合機在圖1所示狀態下進行上料和捏合。
[0025]在一實施例中,捏合料倉100開設有卸料口 110的側面與頂蓋板200呈對應的圓弧狀,且圓弧狀的圓心線與捏合料倉100的轉動軸心相重合。在捏合料倉100轉動過程中,頂蓋板200不會對捏合料倉100的轉動產生幹涉,在捏合料倉100旋轉至卸料口 110正對頂蓋板200時,頂蓋板200對卸料口 110的遮擋比較嚴密,有效減少粉塵擴散。
[0026]在不同於上述實施例的其他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捏合料倉100開設有卸料口110的側面與頂蓋板200呈對應的圓弧狀,且圓弧狀的圓心線與捏合料倉100的轉動軸心相平行;圓弧狀的圓心線位於捏合料倉100的外部,且圓弧狀的半徑大於等於捏合料倉100的直徑。在本實施例中,捏合料倉100自上料捏合狀態轉動至卸料狀態的過程中,捏合料倉100向圓弧狀的圓心線一側旋轉。該實施例,在確保在捏合料倉100轉動過程中頂蓋板200不會對捏合料倉100的轉動產生幹涉、且頂蓋板200對卸料口 110的遮擋比較嚴密的前提下,還限制了捏合料倉100的轉動方向;此外,圓弧狀的圓心線位於捏合料倉100的外部,且圓弧狀的半徑大於等於捏合料倉100的直徑,使得頂蓋板200的一側向另一側的高度逐漸降低,便於作業人員監控捏合機的運轉狀態。圓弧狀的圓心線亦可以位於捏合料倉100的側壁上。
[0027]再請參閱圖1所示,靠近圓心線一側的捏合料倉100側壁為第一側壁,遠離圓心線一側的捏合料倉100側壁為第二側壁,第一側壁高於第二側壁;第一側壁開設有輔助卸料口 120,輔助卸料口 120的下邊緣位於第二側壁上邊緣上方或與第二側壁上邊緣相平;當捏合料倉100旋轉至卸料位置時,如圖2所示,輔助卸料口 120傾斜向下,加速捏合料倉100內的物料排出。捏合機還包括封板300,封板300可動的連接於頂蓋板200 ;當捏合料倉100旋轉至卸料口 110正對頂蓋板200時,封板300遮擋輔助卸料口 120 ;在捏合料倉100旋轉離開頂蓋板200之前,封板300先行移動至如2所示位置,暴露出輔助卸料口 120,更避免幹涉捏合料倉100旋轉。封板300遮擋輔助卸料口 120,以進一步減少粉塵擴散,改善作業環境。更具體地,封板300的移動方式可以為氣動、電動、液壓或手動等。
[002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公開的捏合機,將捏合料倉100和頂蓋板200設置為分體結構,捏合料倉100翻轉卸料時,固定的頂蓋板200不隨之轉動,因而進料管道A和除塵管道可以連接於頂蓋板200,經由進料管道A將物料自動輸送到捏合料倉100中。經由進料管道A自動對捏合料倉100輸送物料的過程中,頂蓋板200遮擋卸料口 110,使得輸送過程中產生的粉塵不會擴散到外部。粉塵可以經由除塵管道排出,亦可以於捏合料倉100中自行沉澱。根據本發明提供的捏合機,可以實現物料自動輸送,降低了作用強度,同時改善了作業環境。
[0029]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之權利範圍,因此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發明所涵蓋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捏合機,包括捏合料倉和頂蓋板,其特徵在於:所述捏合料倉可轉動地設置,且所述捏合料倉開設有卸料口 ;所述頂蓋板呈固定的設置於所述捏合料倉的上方,當所述捏合料倉旋轉至所述卸料口正對所述頂蓋板時,所述頂蓋板遮擋所述卸料口 ;所述頂蓋板用於連接進料管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捏合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捏合料倉的轉動軸心呈橫向,且所述捏合料倉的轉動軸心位於所述捏合料倉的豎向中心面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捏合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捏合料倉開設有所述卸料口的側面與所述頂蓋板呈對應的圓弧狀,且所述圓弧狀的圓心線與所述捏合料倉的轉動軸心相重入口 ο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捏合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捏合料倉開設有所述卸料口的側面與所述頂蓋板呈對應的圓弧狀,且所述圓弧狀的圓心線與所述捏合料倉的轉動軸心相平行;所述圓弧狀的圓心線位於所述捏合料倉的側壁或所述捏合料倉的外部,且所述圓弧狀的半徑大於等於所述捏合料倉的直徑。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捏合機,其特徵在於:靠近所述圓心線一側的所述捏合料倉側壁為第一側壁,遠離所述圓心線一側的所述捏合料倉側壁為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高於所述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開設有輔助卸料口,所述輔助卸料口的下邊緣位於所述第二側壁上邊緣上方或與所述第二側壁上邊緣相平。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捏合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捏合機還包括封板,所述封板可動的連接於所述頂蓋板;當所述捏合料倉旋轉至所述卸料口正對所述頂蓋板時,所述封板遮擋所述輔助卸料口。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捏合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頂蓋板還開設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穿過所述卸料口並連通於所述捏合料倉。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捏合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頂蓋板上還開設有用於封閉所述投料口的投料口蓋板。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捏合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頂蓋板還連接有除塵管道。
【文檔編號】B29B7/22GK104493990SQ201410736150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4日
【發明者】羅才華, 袁超 申請人:廣東宏工物料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