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這樣吃真過癮簡單美味又快速(米飯米粉等幾十種麵食)
2023-05-20 11:23:42 2
米飯、米粉、麵條、饅頭,哪個熱量更高?
這個要從原料說起,無非大米與麵粉(小麥粉)。熱量其實差不多,都在350千卡/100克左右。因為它們的澱粉含量,含水量都差不多。
但女大十八變,這生米煮成了熟飯,麵粉做成了面點,幹米粉變成熟米粉,就變化很大了。
米飯
一粒有想法的大米吸了滿滿的熱水(約 70%),就搖身一變成了米飯。100 克大米能煮出1碗200多克的米飯吧,重量翻一倍多。
麵條
看見大米變,麵條喝了口麵湯,說「我也變」!含水量也達到 72%,難怪煮麵會越煮湯越少……
饅頭
饅頭就不一樣了,據說北方同胞們最討厭的就是沾了水的饅頭……
所以它的含水量只有44%,1 個不起眼的小饅頭,其實有近50克的麵粉,差不多半碗米飯的熱量呢!
對比一下,100 克生大米煮的飯、100 克生麵粉做的饅頭,熱量其實差不多。
同體積下,當然是饅頭的熱量搖搖領先!
詳細對比主食煮熟後的熱量,大概是醬紫的:
1 個 100 克的北方大饅頭,約 236 千卡
1 小碗 100 克的米飯,約 116 千卡
1 小碗 100 克的麵條,約 110 千卡
1 小碗 100 克的大米粥,只有 46 千卡
吃哪個不容易胖?
當然是熱量低同時容易飽的呀。
1、同樣多的熱量,體積大的一般比較容易讓人飽。
米飯、麵條含有較多的水,胃裡滿滿的,拍一拍就感覺飽了。
2、蛋白質含量與膳食纖維含量越高,越容易飽。
麵粉中蛋白質與膳食纖維含量均高於大米,所以相對來說麵條比米飯更扛餓。饅頭乾貨多,當然更加扛餓!
不然你看北方盆友大多人高馬大威武雄壯。但是小心不要吃多了變胖哦。
3、減肥的話,就儘量要選「血糖反應」更低的食物。
血糖反應相對低的,一般也比較扛餓。大米飯、麵條、白饅頭的血糖反應差不多,都在 81~88 左右,饅頭稍微高出那麼一點點。
常見食物的血糖反應
但是生活中我們吃的主食但是這幾種是遠遠不夠的,便於理解, 我就把幾十種主食做個劃分吧!
從低級到高級:
第一級(最低級):含大量油的主食(零食)。
曲奇餅乾、麥芬蛋糕、起酥麵包、蛋黃派、手抓餅、印度飛餅、蔥油餅、炸糕、麻花、油條、炒飯、炒麵
能不吃就不吃,即便吃了別當正經主食吃。
第二級:各種澱粉加工類食品。
粉條、涼皮、寬粉、烤冷麵、河粉、涼粉、米粉、元宵、年糕等糯米製品。
這些都是大米、糯米、土豆、玉米、綠豆等食材加工提取的澱粉再製作的食物。
熱量比米麵食物還高、升血糖速度快,如果你有痘痘的困擾,血糖偏高都需要格外注意份量,少吃點吧。
第三級:白大米、白麵製品。
米飯、包子、麵條、饅頭不甜的白麵包、不加油的餅。
這些就是我們日常塞在嘴裡的主食啦,也就是精細主食,口感好、供能快、好消化。這些食物可以吃,但不要一天三頓只吃這些,建議也要吃一些粗糧。
第四級:全穀物粉、雜糧粉。
全麥麵粉、超市門口的現磨穀物粉、玉米面、其他雜糧粉。
這些已經比精白米白面製作的食物要更好一些了,維生素礦物質的比例已經比較高了。
但是由於磨成了粉,消化吸收速度跟白面也相差無幾。適量的替換掉一部分精細主食,也不會破壞口感,還是比較推薦的。
第五級(頂級):全穀物、雜糧、薯類。
燕麥、蕎麥、紫米、玉米等雜糧,B組維生素豐富。除了大豆,黑豆之外的所有豆類,蛋白質含量更高。
地瓜、土豆、蓮藕、山藥、芋頭等,由於水分大,同等重量下澱粉含量低。抗氧化物、鉀等有益的成分也更多。
第五級的都是像我們一樣優秀—— 的主食,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都比較豐富,升血糖的速度也比較慢,如果養成每天要吃粗糧的習慣,長期來看對腸道、皮膚健康等都是棒棒的!噓,誰用誰知道。
小結:
最好的就是第三級好吃的精細主食佔一頓,另外兩頓多傾向點第五級。這樣的主食搭配,要我說,就是兩個字——完美!
最後一點很重要,對於塑身,無論是減肥還是減肥。吃米飯、吃米粉或者吃玉米,都不是關鍵,關鍵永遠是整體均衡,搭配運動。
蟹是風土的產物,秋天是吃蟹的黃金時期,當中又以陽澄湖大閘蟹名氣最大,但奈何贗品實在太多,不過會吃的人又怎會獨戀一種蟹?況且好吃的蟹又何止在陽澄湖?
本期KLOOK找來兩位資深老饕@葉醬的孤獨星球@晃蕩範 說說,旅途中那些曾令他們神魂顛倒的蟹美食。
對江南人民來說,吃大閘蟹不僅僅是追求時令美味,也是極具儀式感的一件事情,不同地區遵循不同的理念。
浙北人偏愛太湖蟹,習慣用蒸的方式;蘇南人則更愛陽澄湖蟹,他們覺得蟹要在水裡放點料酒薑片煮,這樣肉不會太幹;而在蘸料上面,有人是姜醋黨,有人一定要加糖,有人只要原汁原味。
這種堅持關乎信念,絕不可以讓步。
只有在吃大閘蟹的時候,沉迷於社交網絡的現代人終於能夠暫時離開手機,久違地專注到眼前、手下,與這個盔甲堅硬、卻內臟滿肚子香氣的魔物作鬥爭。
多麼可悲且忙碌的都市人啊,一年一度,要靠大閘蟹名正言順地來解放自己。偶爾,出門去蟹粉小吃的專門店,花點錢買一口爽快,多麼奢侈。
下面這兩家是我每年秋天的念想,也是心願清單裡的無限回訪餐廳。
01.
蟹粉小籠包是上海小吃的代表作,通常是蟹粉混合豬肉做餡,若要吃貨真價實的純蟹粉小籠包,只能去周浦召稼樓古鎮的「屋有鮮」,不過要花點時間和精力,離市區將近30公裡,而且下午4點關門,只收現金。
幾名穿著白色廚師服的阿姨坐在桌前,邊扯家常邊剔蟹肉,滿滿一桌蟹殼如藝術品。屋有鮮的老闆娘陳麗娜曾是綠波廊點心師,年輕時被派去日本的南翔饅頭店做技術指導,回國後自立門戶,開了一家小小的湯包店。
屋有鮮的菜品分類很細,純蟹粉、純蟹膏、純蟹黃、純蟹鉗、蟹蓋、蟹粉豬肉1:1……貪心如我,點了一籠混合三種口味的「感蟹貴客」,想要把最精華的部分一網打盡。
小籠最考驗點心師的手藝,褶子數量要夠而且均勻,皮厚了影響口感,太薄蒸完提起來容易破,尤其是純蟹粉餡更鬆軟,更增加了難度。
它家每款小籠都搭配不同的特調醋,阿姨給我演示,舀一點從湯包頂部灌入,然後輕輕咬開邊緣吮吸,迷人的腥香在口中瀰漫。吃完再用一碟加了白糖的檸檬露清口,這個也是別處見不到的。
小籠是溫柔的,蟹粉面則來得更纏綿,上海不乏吃天價蟹黃面的地方,但我還是情願搭半小時高鐵,跑去蘇州的裕興記吃。
蘇州人吃麵是很有講究的,以前那些文人雅士(高等遊民)會起個大早,只為去麵館吃碗頭湯麵。大多數地方的麵館菜單固定單一,而裕興記則有時令性,夏天三蝦麵上市,秋天則是禿黃油、蟹粉系列。
價格是辣手的,一碗禿黃油麵100多元,想想這後面耗費的人力和時間,倒也算不上貴了。所謂禿黃油,即蘇州話中「只有蟹黃」的意思,小小一碟含金量極高。
因為分量給的足,實際上吃到最後會有些膩,我倒是更鍾情蝦仁蟹粉的澆頭,又有Q彈的口感,也有蟹的鮮味,加點兒薑絲,拌著細軟的麵條吃,才真的是絕品。
我對蝦蟹過敏,卻又愛吃蟹。
不過所謂過敏症狀,只是皮膚會出現些紅腫,略有瘙癢,並不算什麼嚴重的事情。因此作為一個居住在海鮮盛產地的螃蟹愛好者,在旅途中,總會為了那麼幾家餐廳而大破口戒,讓我不管不顧地吃到過敏發作……
01.
許多去新加坡的遊客喜歡吃那裡的大螃蟹,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新加坡的肉蟹很多是從斯裡蘭卡進口的。
而作為優質螃蟹的重要出口國,斯裡蘭卡本地的食客卻很難享受到自家螃蟹的美味。長期以來,斯裡蘭卡出產的優質螃蟹大多出口到其他國家,並被掛上「新加坡黑胡椒蟹」之類的美食招牌。
食客知道斯裡蘭卡螃蟹美味,反而大多是通過其他國家的美食。這一現象引起了斯裡蘭卡一些廚師和餐飲從業者的思考:為什麼不能讓斯裡蘭卡本地人也能吃到自己國家的好螃蟹?
於是,Ministry of Crab這一主打斯裡蘭卡螃蟹的餐廳便應運而生。如今,它已成為科倫坡乃至斯裡蘭卡最知名的餐廳之一。
在餐廳出售的螃蟹中,個頭最小的只有一斤重,其次為小號、中號、大號、加大號等個頭,最大的兩種蟹被稱為「OMG蟹」(天啦嚕蟹)和「蟹斯拉」,其重量可達1.5-2千克!
至於蟹的口味,也有大蒜、黃油、胡椒、咖喱等許多種。既然是斯裡蘭卡的特色餐廳,廚師也沒有照搬其他國家的咖喱和胡椒蟹配方,這裡的咖喱蟹使用的就是斯裡蘭卡傳統的紅咖喱。
我們點了一隻碩大的蒜香螃蟹,除了個頭大和肉質鮮美之外,最大的優點便是調味非常入味。除了大蒜,這道料理的調味還使用了義大利橄欖油和日本醬油。
在斯裡蘭卡遭遇眾多不堪回首的覓食經歷後,這一隻巨大肥美且飄著蒜香的蟹鉗,算是對我最大的安慰和鼓勵了。
大班樓位於港島上環和中環之間的九如坊,店面外表看起來極不起眼。
餐廳2012年曾摘得米其林一星榜單,後來便被剔出了帶星餐廳的榜單。即便如此,大班樓在本地食客心目中的形象似乎並未有絲毫影響。
大班樓的招牌菜之一是雞油花雕蒸花蟹配陳村粉。
碩大的花蟹用雞油和花雕酒蒸製,盤中的陳村粉吸收了湯汁的鮮香和濃烈的酒味,大概花雕酒的酒味略重了些,吃著吃著都讓人有些暈乎乎的感覺,但蟹肉的鮮甜、粉皮的嫩滑還是很讓人滿意的。
天香樓離佐敦地鐵站不遠,主營的是杭幫菜。餐廳與現今杭州的天香樓有深刻淵源,店內張大千題字的牌匾亦是當年從杭州搬運來港。
天香樓從裝飾到餐具都是一副老式館子的做派,餐桌之間用屏風簡單相隔,人坐得多了,未免顯得有些擁擠,卻也像是老舊精緻館子的熱鬧景象。
我最喜歡的是這道視覺和味覺效果雙重爆炸的蟹粉撈麵。
服務生頗為懂行地先讓大家拍完照片,再將這一整碟蟹粉分入各個面碗之中。將鮮美的蟹粉和勁道的粗面拌勻之後,一時真讓人想不出,還有什麼麵食能大得過這一碗蟹粉撈麵的殺傷力?
來用餐一進門就會看到一堆活蹦亂跳的大螃蟹,招牌避風塘炒辣蟹,選用鮮甜可口的新鮮蟹肉搭配大量的蒜酥一起炒,味道特別香,連辣蟹裡面的韭菜都超級香!
毛蟹,北海道最為名聲大噪的特產,一個個身形圓潤,全身長滿細毛,不用任何調味品也能吃到鮮美香甜的蟹肉味。在KLOOK獨家預訂,就可以在新千歲機場或JR千歲車站領取到包裝嚴實的毛蟹特產手信。
聽著就像無牌攤販,實則上它已經是逾30多年的老店。最出名的當屬於辣椒螃蟹和黑/白胡椒螃蟹,蟹肉飽滿,一口咬下嘴巴全是蟹肉!
這家20多年前由街邊大排檔做起的店子擁有正宗的港式避風塘風味的海鮮,以炒辣蟹為主,採用十幾種炒法,用的是足有四五斤重的澳洲泥蟹,配以秘制的避風塘佐料去炒,香味遠遠已聞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