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藍的種植技術和病害(紫甘藍好種好吃卻易受5種病害危害)
2023-05-16 22:17:36 1
#春耕進行時#
紫甘藍俗稱紅甘藍、紫洋白菜、紫包菜等,屬於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的一個變種。紫甘藍以紫紅色的葉球為食用部位,葉球結球緊實、營養豐富、色澤豔麗、抗寒耐熱、病蟲害比較少,產量高且耐貯運,可以說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
雖然說紫甘藍好種又好吃,但是在紫甘藍的種植過程中,紫甘藍卻易受5種病害危害:黴霜病、褐腐病、黑腐病、軟腐病和病毒病。綜合防控時,用藥很關鍵,能夠更好地促進紫甘藍的生產。
紫甘藍黴霜病的田間識別症狀:
紫甘藍發生黴霜病,通常都是從外葉開始,在整個發育期均可以發生。
初期症狀在葉的背面和正面形成深紫色不規則小斑,隨著病害侵染髮展,擴大成大的壞死病斑,病斑特點是中央呈淺黃褐色,邊緣呈深紫色。
另外一個重要識別特徵是,在發病初期以上症狀的同時,在紫甘藍葉片背面病部長出霜狀黴層,多個病斑互相連接,整片病葉就會壞死了。
紫甘藍的田間綜合防控舉措:
紫甘藍發生霜黴病與空氣相對溼度大,結露時間長有關。通常都是環境溼度大的陰雨天發病嚴重,故。保護地栽培紫甘藍要控制好環境溼度,要做好通風透氣工作。
當紫甘藍發生霜黴病初期,可選用72%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69%烯醯.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等藥進行防治,初發病時噴灑,7~10天1次,連噴2~3次。
紫甘藍褐腐病的田間識別症狀:
雖然說褐腐病在紫甘藍整個生育期都可能發生,但是,還是以苗期發病最為顯著、嚴重,容易造成大片死苗。
這種病菌主要侵染植株根莖部,被侵染的根莖部變褐,多數病苗被侵染後,根莖略縊縮為識別症狀的重要特徵。
病菌會順著紫甘藍的根莖部向上和向下發展,導致紫甘藍根莖部和幼苗變褐壞死,從而腐爛。在空氣潮溼的環境時,病部還會產生比較稀疏灰白色蛛絲狀物。成株發病,從根莖部開始變褐色腐爛壞死。
紫甘藍褐腐病的田間綜合防控舉措:
在種植過程中,紫甘藍褐腐病發病與土壤潮溼和環境溼度大有關。通常田間溼度大,積水時間長,土壤理化性質差板結,栽植過深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生糞時,這種病害就會比較嚴重。
對症防治,就是不要栽植過深,不要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控制好環境溼度,要注意小澆水,做好田間減排工作,別積水。發現病害及時摘除病葉,減少感染源。
有發病可能時,掌握在發病前,可選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幹懸粉500倍液、40%大富丹可溼性粉劑400倍液、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噴施預防。
發病初期,可選用以下藥劑噴霧防治: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井岡黴素水劑500倍液、72.2%黴霜威水劑6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為了食用安全,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紫甘藍黑腐病的田間識別症狀:
這種病害主要危害紫甘藍的葉片、葉球和球莖。葉片被病原菌侵染後,會形成不規則的淡褐色病斑,邊緣常具黃色暈圈,然後向四周擴展,導致葉片變黃枯死。病菌進入到莖部維管束後,擴展最終導致植株枯萎死亡。
這種病雖然和軟腐病很相似,最直觀的區別辦法,可以剖開球莖,能夠看見維管束全部變為黑色或腐爛,但是沒有臭味,乾燥條件下球莖黑心或呈幹腐狀,這是與軟腐病最大的區別。
紫甘藍黑腐病的田間綜合防控舉措:
該病菌為細菌性病害,病菌可在種子或病殘體遺留在土壤中越冬,種株也會帶病菌。此外,帶菌菜苗、農具、暴風雨等,均可以傳播。而且高溫高溼,連作或者偏施氮肥地塊發病嚴重。
因此,在綜合預防中,發病嚴重的地塊,與非十字花科蔬菜實行2~3年輪作比較好。另外要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浸種消毒。加強栽培管理,防治好地下蟲害的同時,還要避免過旱或者過澇。
生產中在紫甘藍黑腐病發病初期,首先要及時拔出病株,減少感染源。成株發病初期,可選用20%龍克菌懸浮液劑500倍液、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被液、26%植保靈水劑800倍液,或50%消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45%加瑞農可溼性粉劑800倍液等藥劑,每10天左右噴施病根部或者貼著地面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
紫甘藍軟腐病的田間識別症狀:
紫甘藍軟腐病主要始於結球期,發病初期部位在紫甘藍的外葉或葉球基部出現水漬病斑,外層包葉中午萎焉,早晚恢復。隨著病害發展,外層包葉不再早晚恢復,病部開始腐爛。與黑腐病的最大區別在於,紫甘藍軟腐病的病部會散發出惡臭味兒。
紫甘藍軟腐病的田間綜合防控舉措:
紫甘藍軟腐病為細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在田間病株、種株、未腐爛的病殘體、帶菌害蟲,可通過雨水、灌溉、帶菌肥料、昆蟲等媒界傳播。
在紫甘藍的生產中,對於軟腐病的綜合防治,首先選用抗軟腐病品種,避免與茄科、瓜類,以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連作。及早騰地深翻,促進病殘體早早腐爛分解。調整好排灌系統,非乾旱地區最好採用高畦直播。灌溉時進行溝灌或噴灌,嚴防大水漫灌。適期播種,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減少病菌菌的攜帶。
可以在紫甘藍軟腐病的發病初期,選擇噴施3%中生菌可溼性粉劑800倍液、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20%噻唑鋅懸浮劑600—800倍液,或88%水合黴素可溶性粉劑1500—2000倍液等藥劑進行防治,每10天左右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還可以兼治黑腐病、細菌性角斑病、黑斑病等。
紫甘藍病毒病的田間識別症狀:
苗期感染,心葉扭曲畸形,葉色濃淡不均,隨著病害發展,葉片不能正常展開,上卷、抽縮,不包心,最後植株枯萎壞死。這種病害與蚜蟲傳播有很大關係。
紫甘藍病毒病的田間綜合防控舉措:
在預防紫甘藍病毒的時候,首先要選擇抗病品種,合理間作、套作、輪作,發現病株及時拔出,適期早播,避過高溫及蚜蟲爆發季節。可以說苗期防蚜蟲很重要,尤其是春季氣溫升高後,要及時進行蚜蟲預防。防蚜蟲可用國產50%的高滲抗蚜威等藥劑進行防治。
在紫甘藍生產中,遇到病毒病,發病初期可選用以下藥劑進行噴灑防治:31%病毒康可溶性粉劑800~1000倍液、20%的嗎啉胍.乙酮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菌毒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0.5%抗毒劑l號水劑300倍液、20%病毒寧水溶性粉劑500倍液、83增抗劑100倍液,隔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確保蔬菜食用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