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五大著名美食(河南10大天價特色美食)
2023-05-16 15:37:58 3
隨著我們的長大
小時候的很多美食也在逐漸消失
可能等到你回過頭
再去找這種美食的時候
卻發現它已經找不到了
即便是能吃到
這種味道也不是原來的味道了
在河南以下這十大特色美食
你都有吃過嗎
哈嘍,小夥伴們
食豫欄目周五準時上線啦
河南有一種饃叫「菜蟒」,名字聽著很嚇人,其實看著卻很接地氣。因為做好的菜蟒長得就像一條大蟒蛇,所以得此名。
既非實心饃,也非有餡的包子饃,製法簡單又好吃。
它主要是用麵粉製作成薄皮兒,包裹著餡料,餡料用的就是各種時令蔬菜,然後放在蒸籠中蒸製而成。吃著皮薄如紙,餡料爽脆可口。
它是將發酵的面揉勻,擀成一張大圓片,上攤韭菜或紅蘿蔔等餡料,從一邊捲起,不用刀切,盤放在籠上,蒸熟後形如蟒蛇,用刀切成方塊食用。
此饃面、餡不分,饃菜一塊吃,故鹹淡適中,清香可口。
鐵鍋蛋是河南省很有特色的一道漢族名菜,屬於豫菜。
1902年,杞縣人陳連堂在北京開設厚德福飯莊,吸收了開封宮廷名菜和河南地方名菜之精華,成為北京唯一的河南餐館。
袁世凱有一次在「厚德福」品嘗一番後,對銅碗烤蛋讚賞有加,但他發現烤蛋用的銅碗外面鍍有一層錫,覺得有損健康,於是便讓「厚德福」飯莊的大廚們改進烤具。沒過多久,這種用尋常生鐵製作的如海碗大小、上面有蓋的小鐵鍋便問世了,而用這種鐵鍋烹製出來的漲蛋也就定名為鐵鍋蛋了。
因傳統的鐵鍋蛋做法難度高,極為複雜,這道河南名菜幾近失傳。
它主要是用特製的厚鐵鍋和鐵鍋蓋製作的,在雞蛋中有火腿丁、蝦子、海米等食材,利用燒紅的鐵鍋和鐵鍋蓋,在高溫下讓雞蛋達到蓬鬆的口感,吃著如海綿蛋糕般松厚,充斥著烤雞蛋的香味。
河南有一道傳統小吃叫做菜饃,是一種河南特有的麵食。有點類似韭菜盒子,塌菜饃的菜不受限制,韭菜、菠菜、茴香啥的都可以,不過最經典的還得數荊菜菜饃,荊菜那獨特的香氣,絕對是刻在河南人骨子裡的味兒。
為什麼叫「塌菜饃」呢?剛烙好的菜饃有點硬,菜餡也有些半生,把菜饃放在透氣的盛器裡,一張壓一張地摞在一起,利用其餘熱,使菜變得更軟、更熟,這個過程俗稱「塌」,所以做菜饃叫「塌菜饃」。
-tip-
1.菜餡提前洗淨晾乾水分,餡料根據個人口味隨意組合
2.調餡時先放油拌勻(鎖水)後加鹽,以防菜出水
3.烙饃的時候注意火候別糊了,上面有金黃色的點點是最好的
炸肉盒,是周口地區非常有特色的一種民間美食。
當地的炸肉盒跟山東的黃縣肉盒還有陝西的煎肉盒做法差不多,都是經過煎、炸而成。製作時用和好的麵團做成一個薄圓片,將餡兒包上,然後拍成圓形或者橢圓形,也可以在油案上按成扁圓形,放入平底鍋中用油煎熟或者炸熟即可。
成品呈金黃色,食用時蘸上少許椒鹽,味道更是美味可口。
肉盒以前在河南的街頭總會遇到,大部分人都是買來當作早餐吃的,一般都是用麵粉包裹著牛肉粉絲餡,放入油鍋內油炸而成,炸的肉盒皮酥肉嫩,咬著吃既解饞又抗餓。
油炒涼粉剛剛開始是河南開封的一道傳統小吃,後來在河南的各地也都能吃得到,它一般是用紅薯澱粉製作的,這種涼粉經過高溫油炒之後,變得晶瑩剔透,吃著嫩滑爽口,熱香鮮嫩,焦而不糊。
炒涼粉主料涼粉,菜市場四季有售。佐以蔥姜、豆瓣醬(以開封當地名產西瓜豆醬為最好,老開封人叫「豆什兒」),加油炒制即成。
要想涼粉炒得好吃,有兩個絕招:選用好芡做的,綠豆芡最佳,顏色發烏、手感不瓷實者不宜炒食;炒涼粉宜用平底鍋,受熱均勻。
還記得以前上小學的時候,總會在街頭碰到有賣牛肉丸子湯的,在丸子湯中會搭配上一些蔥花或香菜提鮮,喝的時候撒上幾滴辣椒油和醋,也可以買點燒餅泡裡邊吃,那叫一個舒服。
每天清晨早起的動力,可能就是圍在樹下的小桌旁,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丸子湯,如果再配上一碟剛切好的餅絲,就能吃出個心滿意足了。
博愛牛肉丸子可謂是歷史悠久,據傳始於元明時期,清朝開始逐漸發展,由於它的製作工藝傳統精細,味道鮮美獨特,因此在晉、豫等地長期享有盛名。
丸子湯中當仁不讓的主角就是丸子了,細嫩的牛裡脊肉用來做丸子是再好不過的。手工剁碎後,加入料粉薑末和雞蛋,還要拌入紅薯粉芡進行攪拌,這樣炸出的丸子不僅口感筋道,也更加耐煮。
熬好骨湯後,丸子撲撲通通倒入湯中,在高湯和熱氣的作用下,慢慢變得飽滿起來。碗底倒入鹽和料粉,澆上熱湯和丸子,再撒上香菜和韭菜,一碗丸子湯就大功告成了。
豌豆餡屬於河南的一道傳統風味小吃,屬於豫菜系。此品種被收入《中國烹飪百科全書》。
豌豆餡,又叫豌豆糕。憑著涼甜的獨特口感,在各色冷飲還未流行時,它就是那個年代的「雪糕」。
過去每逢廟會,趕集會的時候,便會有許多小販推著架子車,挑著挑擔賣豌豆餡,總會碰到有賣的。
它主要是用柿餅和豌豆製作而成,做好的豌豆餡看著金黃誘人,吃著綿軟清甜不膩口,糯糯的,沙沙的。
豌豆餡以豌豆、柿餅等為原料製成,色呈黃綠,滋味香甜,是健脾胃、解熱毒的夏季食品。賣豌豆餡的沒有固定攤點,均為推車、挑擔沿街叫賣。此品種沒有失傳,現在大多仍然是沿街叫賣。
在以前的那個年代是沒有薯片這種小零食的,但是你會碰到江米果,它是用一個機器擠壓出來的美食,吃到嘴中清甜,還可以把它套在手指上當玩具玩,吃著又脆又香。
窩窩頭主要是用五穀雜糧為食材製作而成,裡邊富含纖維素,據說至今已經有300多年歷史了,窩窩頭一般都是用玉米面做的,是很多五六十年代人經常吃的主食。
製作好的窩頭,散發著粗糧獨有的香味,很好吃。現在有黑窩窩頭,玉米窩窩頭等,很多飯店也會用窩頭夾著孜然羊肉去賣,吃起來特別的美味。
老式炸爆米花真的是幾代人的回憶。
黑黑的轉爐,熾熱的火焰,爐火上架著黑乎乎像大炮一樣的爆米花機,師傅一邊拉著風箱一邊搖轉爆米花機。
聽到如「炮彈」一樣的聲響,一團白煙升騰而起,一鍋香噴噴的爆米花熟了,爆米花的香味溢滿大街小巷。
這是很多中國人兒時美好而有趣的記憶,傳統的爆米花機就是「大炮手搖爆米花機」。
這種老式爆米花機還登上了美國探索頻道知名科普節目《流言終結者》,隨後,這段視頻在微博上瘋狂轉發。
我們今天所謂的「老式爆米花機」的學術名稱,是氣流膨化機。
因老式爆米花口味單一,製作老式爆米花的人越來越少。
為了將這項傳統手藝傳承下去,如今創新出了多種外形、多種口味的新產品,滿足了人們不同的需求。
比如澆上糖水做成米花糖糕。做米花糖糕需要米花、芝麻、麥芽糖、白糖、花生等材料,首先將白糖、麥芽糖、芝麻等熬製成糖漿,再將米花倒入快速翻拌均勻,最後將翻拌均勻的米花糖倒入烤盤中壓平壓實,壓實的米花糖自然放涼後倒扣在案板上脫模;用刀切成小塊裝起來就是一袋袋的米花糖糕啦。
目前還沒有組織或個人把這種老式爆米花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今,街上已經很難見到這樣的老式爆米花了,但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那「砰」的一聲巨響,帶來的是對過去簡單生活的美好回憶。也許未來某一天能成為「非遺傳承」。
有時候
遇見美食也是一種緣分
有些味道之所以忘不了
並不是因為食物本身的滋味
而是因為它承載著太濃厚的回憶
那回憶控制著我們的味蕾
留在唇齒之間
讓人咀嚼一生
小夥伴們還有哪些河南特色美食
可以留言給我們哦
責 編:李曉旭
責 校:程伊祺
審 讀:曹銀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