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各個少數民族的特色美食(五十六個民族的特色代表美食)

2023-05-06 21:51:53

大家好,我是小易,中國幅員遼闊,56個民族地域分布、文化傳統各異,飲食更是特色明。蒙古族的烤全羊、藏族的酥油茶、滿族的薩其瑪、朝鮮族的泡菜,這些極具民族特色的美食你都嘗過嗎?不過癮的話再來點基諾族的芭蕉肉、黎族的竹筒飯、東鄉族的棧羊肉…,今天小易給大家分享咱們大中華五十六個民族的代表菜,美食記得一起分享喲。

1、蒙古族

烤全羊

「蒙古」其意為「永恆之火」,別稱「馬背民族」。蒙古族牧民視綿羊為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蒙古族現主要分布在內容與自治區,其餘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

以奶為原料製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幹伊得」,意為聖潔、純淨的食品,即「白食」;以肉類為原料製成的食品,蒙古語稱「烏蘭伊得」,意為「紅食」。

2、回族

面點

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

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萬盛馬糕點、羊筋菜、金鳳扒雞、翁子湯圓和綠豆皮等。

3、苗族

酸湯魚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4、傣族

豬肉乾巴

遠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傣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傣族人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典型食品有狗肉湯鍋、豬肉乾巴、醃蛋、幹黃鱔等。

5、傈僳族

漆油燉鴨

傈僳族這一名稱最早出現在唐朝,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

典型食品:有漆油燉鴨、清水煮小豬、豬蹄珍珠粥等。

6、藏族

酥油茶

藏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藏族自稱為「博」,生活在這裡的藏族自稱「博巴」。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分衛藏、康方、安多三種方言。

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還有很多,如:足瑪米飯。

7、壯族

寧明壯粽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

族有許多著名的菜餚和小吃,主要有:馬腳杆,魚生,烤乳豬,花糯米飯、寧明壯粽,狀元柴把等。

8、朝鮮族

泡菜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

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鹹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餚。朝鮮族名菜名點很多,主要有神仙爐、補身爐(又稱補身湯、狗肉火鍋)、冷麵、打糕、朝鮮泡菜等。

9、高山族

米酒

高山族是臺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十多個族群。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本民族的文字。

高山族人一般飲用自家釀製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10、納西族

麗江火腿粑粑

納西族的族源屬古代羌人向南遷徙的一個支系。納西族主要聚居在雲南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早在一千多年前,納西族創造了這個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東巴象形文字。

麗江火腿粑粑、麻補、雪蓮花拼盤、麗春銅火鍋等。

11、布朗族

竹筒茶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後代。主要分布在雲南西部及西南部沿邊地區,布朗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大部分信仰小乘佛教。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個嗜好,並且善作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間還常把酸茶做饋贈親友的禮品。

12、阿昌族

酸辣谷花魚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阿昌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

稻田養魚是日常吃魚的主要來源,阿昌族以酸辣谷花魚最具特色。

13、怒族

琵琶肉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怒江和瀾滄江兩岸的古老居民,有自己的語言。

琵琶肉、漆油燜雞、燒羊肚、漆油茶、咕嘟酒等。

14、鄂溫克族

鄂溫克酸奶子

鄂溫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是民族自稱,意思是「住在大山林裡的人們」。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文字。

主要奶製品有稀奶油、黃油、奶渣、奶幹和奶皮子。最常見的吃法是將提取的奶油塗在麵包或點心上食用。

15、鄂倫春族

鄂倫春烤肉

鄂倫春」是民族自稱,其含義有兩種解釋,一是「住在山嶺上的人們」,二是「使用馴鹿的人們」。

有特色的食品主要有曬肉乾、曬肉條、灌血清、手把肉、烤肉、燒肉、樺樹汁等。

16、赫哲族

殺生魚

赫哲,意為居住在「東方」及江「下遊」的人們,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繁衍生息。赫哲族是明代女真人的一個分支,中國北方唯一的依靠漁獵為生的民族。

赫哲族的飲食,分魚肉、獸肉、野菜、野果、食用菌等多個種類,其中,尤以食魚為獨特。赫哲人的食魚,有殺生魚、魚片、刨花、烤魚等。

17、門巴族

蕎麥餅

門巴意思是生活在門隅的人。門巴既是自稱,也是藏族和其他民族對他們的稱呼。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林芝錯那等縣,門巴族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

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吃蕎麥的方法,用一塊圓形的薄石板,放在火塘的三角架上,以野蜂蜜代油,攤上糊狀的蕎面烙成餅,然後再抹奶渣、辣椒、鹽水等佐食。

18、白族

柳蒸豬頭

白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布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及四川涼山州。

白族的風味菜餚很多,柳蒸豬頭也是白族傳統名菜之一,是用豬頭是用豬頭放在柳條架上入鍋蒸製而成的。生皮是為白族逢年過節必備的菜餚之一,是用多種辛麻辣拌成的冷葷菜。

19、保安族

饊子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蘭教和風俗習慣與當地回族略同,又被稱為「保安回」。

保安族的飲食多以小麥、青稞和玉米為主,一般做成饅頭、麵條、油香、饊子等。

20、布依族

五色花米飯

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

布依族豪爽好客,特點是在每年「二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楓葉節,很多布依族都用楓香葉等各種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招待客人和分送給親朋好友。布依族傳統小吃很多,如米線、餌塊、豌豆粉、米涼糕等。

21、達斡爾

二米飯

達斡爾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縣。

特色美食「二米飯」是蕎麥米和小米或稷子米混煮而成。

22、德昂族

酸筍燉雞

德昂族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遠在公元前二世紀就居住在怒江西岸。

德昂族美食中酸筍用途十分廣泛,即使在燉雞、炒肉或烹魚時都要加酸筍調味。

23、東鄉族

東鄉族棧羊肉

東鄉族是十四世紀後半葉由聚居在東鄉的許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其中半數以上居住在甘肅東鄉族自治縣。

東鄉族製作棧羊肉,獨具特色,一般都是清水下全羊,鍋上蒸發子,屠宰棧羊吃發子是東鄉族改善生活的一種形式,東鄉族還善於把棧羊肉製成清湯羊肉,美味可口,滋補營養,老少皆宜。

24、侗族

侗族生酸菜

侗族來源於秦漢時期的「駱越」。現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等地。侗族有自己的語言,侗族人多通漢語。

侗族日常菜餚以酸味為主,除鮮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醃成酸菜。如:酸黃瓜、酸蘿蔔、酸刀豆、酸蕨菜等。

25、獨龍族

蜂蛹

獨龍族曾被稱為「俅人」、「曲人」等。解放後正名為獨龍族。現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貢山獨龍河谷。

蜂蛹是獨龍族民間最講究的菜餚之一,獨龍人的典型食品有:河麻煮芋頭、燒酒燜雞、吉咪等。

26、俄羅斯族

烤麵包

俄羅斯族是從18世紀後逐漸從沙皇俄國南遷到中國新疆等地的少數民族。新中國成立後,改稱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人善於製作各種食品和飲料。著名的是烤制麵包和製作啤酒。

27、哈尼族

竹筒雞

據史書記載,哈尼族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於古代的羌族,現主要分布在雲南西南。

哈尼族地區物產豐富,烹飪方法獨特,具有本民族風味特點的典型食品很多。如竹筒雞、生炸竹蟲等,比較有名的風味菜餚還有蜂蛹醬、暴醃芭蕉心、酸筍炒麂子肉等。

28、哈薩克族

納仁

哈薩克族源遠流長。西漢時,天山北部的烏孫即是哈薩克族的先民。這些東遷的牧民得名「哈薩克」,意即「避難者」或「脫離者」。

日常食品主要是面類食品、牛、羊、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酪等。典型食品大部分來自畜牧業生產,如:冬肉,馬奶子,奶疙瘩。

29、基諾族

芭蕉肉

基諾族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及其附近地區。基諾族自稱「基諾」,漢文譯稱「攸樂」。

基諾族食用大米很講究,要吃好米,新米,陳倉米多用來餵養家畜或做烤酒。芭蕉肉極具特色,此外還有全肉條、竹筒燒麂排,油煎掃把蟲。

30、京族

鯰汁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島」之稱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各族自治縣江平鄉的澫尾、巫頭、山心三個小島上。

日常菜餚以魚蝦為主,常用魚蝦做成魚汁,作為每餐不離的調味品。魚汁,又稱「鯰汁」,是京族民間傳統調味品,以各種小魚經醃製而成。

31、景頗族

砂鍋燉竹鼠

景頗族由唐代「尋傳」部落的一部分發展而來。近代文獻多稱為「山頭」,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

竹筒烤魚、撒皮、舂鱔魚、砂鍋燉竹鼠。

32、柯爾克孜族

抓飯

「柯爾克孜」是民族自稱,其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爾克孜族多數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柯爾克孜人的日常飲食有饢、鍋貼、庫依瑪克(油饢)、包爾沙克(油炸面塊)、曲依包爾沙克(油炸果)、烙餅、油餅、奶皮面片、油炸疙瘩、沙木沙(烤包子)、曲曲爾(水餃)、油饊子、奶油稀飯、抓飯、拌麵、花卷等。

33、拉祜族

拉祜族烤肉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詞彙,「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

拉祜族烤肉別具風味,大都獵獲的野獸肉,或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葉將肉包住埋入火中,燒熟而食。

34、黎族

竹筒飯

黎族聚居在海南島通什鎮等地,據考證,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發展而來。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們就在海南島繁衍生息,成為該島最早的居民。

竹筒飯是海南黎族傳統美食,是一種用新鮮竹筒裝著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飯食。通常是黎族人出遠門,上山打獵或招待客人時才做得。

35、珞巴族

燒烤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部,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

燒烤,是珞巴族最常見的一種加工食物的方式。不管是植物性食物,還是動物性食物,都可以燒烤。

36、滿族

薩其瑪

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壯族居第二位。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人,1644年,清軍入關,統一了中國,形成滿漢長期雜居的局面。1911年辛亥革命後,滿州族改成滿族。

薩其瑪是滿族傳統風味糕點。「薩其瑪」是滿語,漢語叫金絲糕、蛋條糕。它用精粉、雞蛋、糖、芝麻、瓜子仁、青紅絲等做成。

37、毛南族

酸食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廣西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南麓的餘脈之間,毛南族有自己的語言。

酸食是毛南族傳統的飲食習慣。夏天天氣炎熱,勞動歸來吃些螺螄酸,不僅清新爽口,而且還會防治腸胃消化不良和腹瀉等疾病。

38、仫佬族

醃豆角

仫佬族,在他們本民族的語言中,「仫佬」一詞就是「母親」的意思。主要聚居於廣西羅城等縣,仫佬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多數人通漢語和壯語,使用漢文。

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備有酸壇醃製各種醃菜,有醃豆角、蒜頭等。

39、普米族

紅燒琵琶肉

米族的族源屬於中國古代西北遊牧民族氏羌支系,「普米」意為白人。

普米族普遍以飼養的畜禽為其肉食來源。常見的有豬、牛、羊肉,並能製作酥油、乳餅等乳製品。代表美食有:紅燒琵琶肉、醉雞、竹葉菜炒西紅柿等。

40、羌族

羊肉附片湯

羌族現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稱「爾瑪」,意為「本地人」。

羌族特別講究藥膳,較為典型的藥膳菜有羊肉附片湯、羊歸湯。

41、撒拉族

撒拉族油攪團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處黃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區。撒拉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通用漢文。

比利買海,又稱「油攪團」,撒拉族傳統風味食品,用植物油、麵粉製成。

42、畲族

豆腐釀

畲族自稱「山哈」,意為住在山裡的客戶,傳說畲族的祖籍是廣東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寧、廣東、江西、安徽等省,多數與漢族雜居。

畲族大都喜食熱菜,一般家家都備有火鍋,以便邊煮邊吃。除常見蔬菜外,豆腐也經常食用,農家招待客人最常見的佳餚是「豆腐釀」。

43、水族

魚包韭菜

水族自稱「海水」,意為水人。早在秦漢以前,嶺南地區以及東南沿海一帶就居住著許多部落,據考水族是從其中一個叫做「駱越」的部落發展起來的。

水族酸湯極有特色,有辣酸(辣椒製成)、毛辣酸(西紅柿製成)等多種。

44、塔吉克族

手抓羊肉

百分之六十的塔吉克族人聚居在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其餘分布在沙東、澤普、葉城和皮山等縣。塔吉克族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

在肉食上,塔吉克族最喜歡用清水將較大的肉塊煮熟,然後蘸鹽吃,認為是原湯原味,民間把這種食肉的方法稱為「西爾烏」(手抓羊肉)。

45、塔塔爾族

古拜底埃

塔塔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寧、塔城、烏魯木齊等城市。古稱韃靼。「塔塔爾」一詞原意為「茅舍」。

塔塔爾族婦女素以烹調技藝高超著稱,善於製作各種糕點,如用麵粉、大米加奶酪、雞蛋、奶油、葡萄乾、杏幹烤制的「古拜底埃」,其外部酥脆,內層鬆軟,風味馳名新疆。

46、土家族

粑粑(餈粑)臘肉

土家族絕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貴州省以及四川省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為本地人),有自己的語言。

土家族人最愛吃粑粑(餈粑)臘肉、油茶等食品,還有合菜;團饊;綠豆粉(米粉);油炸粑。

47、仡佬族

扣肉底菜

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仡佬族大都喜歡把鮮菜做成酸菜和醃菜再吃,如用青菜、辣椒、大蒜、生薑混合醃製的酸辣菜,用香椿芽醃製的醃香椿,不僅可以涼拌,單獨作菜,而且還可用來做成大菜(即扣肉底菜)。

48、土族

哈力海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縣,其餘散居在樂部、門源和甘肅天祝等地。

有代表性的風味食品有哈力海、沓乎日、尕仁麼、燒麥等。

49、佤族

鵪鶉肉湯

佤族分布在雲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瀾滄江以西和怒江以東的怒山山脈南段。

男女老幼皆食辣椒,民間有「無辣子吃不飽」之說。

50、維吾爾族

烤羊肉串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團結」或「聯合」。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一帶。

維吾爾族最愛吃饢、抓飯、包子、麵條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風味菜餚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爾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還有油饊子、哈勒瓦、羊雜碎、曲連、烤南瓜等。

51、烏孜別克族

米腸子

烏孜別克族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孜別克族人最早居住在中亞各地,元朝時稱為「月即別」、「月祖伯」等,15世紀,逐漸形成民族。

米腸子和面肺子是烏孜別克人喜愛的傳統小吃,做法精細。

52、錫伯族

辣罐

錫伯族世居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紀中葉西遷至新疆察布查爾等地,現多數居住在新疆、東北,內蒙東部以及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辣罐是錫伯族人獨特的菜餚。通常將肉餡剁好,選用長辣椒切成2釐米一段將辣筋取出,再將肉餡灌入,掛糊後用油炸成金黃色撈出裝盤上席。

53、瑤族

荷包紮

瑤族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瑤族人自稱「勉」、「金門」、「布努」、「拉珈」、「炳多優」等,因經濟生活、居住地區和服飾的不同,又有30多種稱謂。

瑤族人口較多,分布較廣,各地均有獨具一格的風味食品,其中的典型食品有:油茶、粽粑、荷包紮。

54、裕固族

燒殼子

裕固族聚居在甘肅省河西走廊肅南地區,其餘居住在酒泉黃泥堡地區。裕固族自稱「堯乎爾」、「兩拉玉固爾」。

裕固族的奶食品主要用犛牛、黃牛、羊奶為主製作,有甜奶、酸奶、奶皮子、酥油和曲拉。面點美食燒殼子很有特色。

55、彝族

白水煮乳豬

彝族分布於雲南、四川、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

特色菜餚有蕎粑、麵糊酸菜肉、白水煮乳豬等。

56、漢族

八大菜系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華夏族稱為「漢人」,始於漢朝。漢族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漢族主食以稻米、小麥為主,輔以蔬菜、肉食和豆製品,茶和酒是漢族的傳統飲料。漢族講究並善於烹任,不同地區的漢族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菜一般被分為的川、粵、閩、皖、魯、湘、浙、蘇等八大菜系。

美食一起分享,刷到的記得分享關注喲。

,
同类文章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來雲南旅遊的外省朋友下飛機到昆明,或者其它地方到昆明玩的,或者在昆明打拼的,給大家推薦幾個百姓小吃。 本人最鍾愛的就是路邊攤,拋開衛生不衛生的問題,好吃才是最重要的 找到那些「隱於世」的美味小吃 找到了下面這些國寶級的小吃店 到昆明想吃到正宗實惠的百姓小吃,那麼這家一定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在看臉的時代,除了要有顏值外,身材好也越來越重要。物質的極大豐盛,讓我們每天都可以吃到很多以前沒有吃過的東西。我們都知道,胖是吃出來的,有些我們平常常吃的食物,看似沒什麼油,吃了應該會很健康,不長肉,但恰恰不是這樣的。以下4種美食,看似含油少,其實是很容易長肉的,來看看下面這4種是不是你常吃的。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炙烤鱸魚 愛情容易讓人痴狂,殊不知美食也是如此,尤其還是如此鮮美的鱸魚。 食材準備 400克鱸魚,40克大蔥段,薑片少許 1臺烤箱,1張錫紙,1把刷子,2克鹽 5毫升料酒,食用油適量烹飪步驟 1 洗淨的鱸魚兩邊切上一字花刀。 2 取一盤,放入鱸魚,往鱸魚身上撒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教你在家做湯圓,香甜又軟嫩,比買的還好吃 元宵節是中國人十分重要的節日,所以民間有「元宵大如年」的說法。每到傳統節日元宵節,到處張燈結彩,不管南方北方,都有吃湯圓(也叫元宵)的習俗,不僅開胃可口,也是為新一年討個好彩頭。 其實湯圓的做法很簡單,一碗糯米粉加上一把芝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大夥這幾天應該都挺忙的吧!家鄉的父母正在忙著辦年貨,而在外工作的你,或許正在忙著買車票吧,您啥時回家過年呢?小時候覺得一年時間好慢,但是長大以後就覺得時間太快了,一轉眼就到了,如果是上班的話領12次工資就完了,做生意的話估計這幾天正在忙著收帳了吧,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長大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綠豆別再煮湯了,教你自製綠豆餅,皮薄餡大酥掉渣,餡料綿密細膩 最近綠豆餅似乎又火起來了,看到別人都在吃,我也忍不住買了兩盒,味道確實不錯,外面的皮很薄,並且比較酥,裡面包裹著的綠豆餡也香得很,不算特別甜,並且綿密細膩,一口咬下去冰涼爽口。 立夏將至,天也熱了,家裡的綠豆除了煮湯之外,不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推薦閱讀發送「推薦」提取文章 2015北京必吃100家餐館 北京適合請爸媽吃飯的館子 北京南城、東城、西城、北城美食地圖 北京古代天黑沒電,他們幹啥 京城那些排長隊的餐館 江邊城外烤全魚 人均:67元 地址:東直門內大街15-2號 推薦理由:分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最近有在網上接待了不少客戶朋友的小編,聽到了客戶朋友會問到,有沒有幹蒸房,最後經過細細了解才發現,幹蒸房和汗蒸房存在分不清的情況,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吧。 首先我們都知道土豆,只要一說土豆就知道它是可以吃的,什麼土豆燒肉,乾鍋土豆片什麼來的,但是有些地方就喜歡叫馬鈴薯,如果當地有一個人想要網上尋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馮佳麗 不少人很好奇,那些威武神勇、無所不能的警察,平日裡都吃的啥,一日三餐又是誰在打理? 近日,浙江臨海市公安局就別出心裁,舉辦以「我為祖國獻道菜」為主題的廚藝大賽,將臥虎藏龍在各派出所背後的大廚們請了出來,大家切磋廚藝,拿出一道各自的拿手好菜,並邀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想吃炒麵,但是家裡只有普通的白麵條,於是這道午餐就誕生了。。。。 製作方法和炒麵非常相似,因為這種白麵條比較嫩,所以不適合炒太長的時間,我是把所有的蔬菜和肉都炒熟之後再放入麵條,這樣既能保持麵條的完整性,而且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圖片中我準備的蔬菜比較多,是兩個人的分量,而且我自己也喜歡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