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谷飼牛肉介紹(非洲本地牛肉質不如安格斯)
2023-05-02 01:47:52 1
視頻在下方
艾非卡牛也被稱做非洲牛,是非洲好望角的本地牛,這些牛被認為是,長角瘤牛和埃及長角牛進化而來的,是南非本土的物種。當荷蘭人在 1652 年建立開普墩殖民地時,大量的非洲牛歸荷蘭人所有。這些動物是由殖民者獲得的,入侵者將它們改良後用作役畜。在 1836 年這些非洲牛拉著荷蘭人的牛車,從好望角一直到非洲北部的奧蘭自由州,以逃避英國的擴張。
非洲牛曾經一度濱臨滅絕,因為入侵者帶來大量的殺害與戰爭之外,也帶來了許多牛的病毒性疾病,在南非戰爭期間,大部分的非洲本土牛死於牛瘟,差點導致該品種幾乎滅絕,所幸非洲牛自身的免疫力進化,再加上非洲牛身體強壯,讓一小部分的非洲牛產生天然抗體,這才導致非洲牛,不至於在非洲絕跡,
由於英國人大量殖民於非洲,對牛肉的需求日益增加,非洲牛漸漸的從役用牛隻,轉換為肉牛品種,它是南非最受歡迎的本土肉牛品種,有需求就會增加市場供給,在1998 年的種群統計,非洲牛的數量為 2萬頭左右,美國育種保護協會,於1982 年,以凍精的形式低溫保存非洲牛的基因,確保它不會因為戰爭或病毒,消失於這個世界上。
根據研究,非洲牛已經在非洲大陸繁衍許多代了,在顏色和外型上,與古代的物種,表現出了高度的統一性,他們還保持著許多古老的特徵,巨大的牛角就是主要的特徵之一,這種未進化的特徵,在其他非洲牲畜品種中很少遇到,因為環境的巨大改變,許多動物已經進化或退化了許多能力,但它巨大的身型和牛角,在非洲的天然環境裡仍舊起到了保護的作用。
非洲牛通常是紅色的,從淺棕褐色到深櫻桃紅色不等。它們有長長的側角,呈乳白色,尖端呈琥珀色,他們是一種耐熱型的牛,可以在非洲炎熱的惡劣環境下生存,他們的皮膚具有很高水平的抗寄生蟲能力,而且不需要經常在泥巴裡打滾,這與非洲野牛有本大的區別,他們有溫訓的個性,還有平靜的氣質,這讓他們非常適合當成工作用動物,非洲牛可以在惡劣條件下,還保有很高的繁殖力,成年的非洲母牛重約 500 至 600 公斤,公牛重 750 至 1000 公斤,他們有鬆弛的皮膚和下垂的大耳朵。公牛的頸部有肌肉和脂肪的駝峰,高出背線 7 釐米左右,類似於印度瘤牛,但駝峰比瘤牛小的多
純種的非洲牛成熟緩慢,脂肪覆蓋率相對較低,體脂率大約是百分之54%,畜牧專家說,非洲牛沒有其他牛肉品種的大理石花紋的肉,它的背部、腰部、臀部的肌肉發達,肌纖維粗大,肉質比安格斯牛肉粗糙許多,但非洲牛的牛肉,牛肉風味更為濃鬱,相當適合製作英式燉煮的料理方式
除了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區,並不使用非洲牛作為奶牛品種,在許多國家它甚至不被當成是好奶牛,只作為純粹的牛肉生產品種,事實上非洲牛為它的小牛,提供優質和充足的牛奶,實驗表明,在 210 天的哺乳期,小牛平均消耗 900 升牛奶,非洲牛具有出色的母性能力。在非洲農場,一頭母牛同時餵養好幾隻小牛是很常見的,而野外的非洲小牛,因為飲水點遙遠,常常依賴母牛的牛奶生存,非洲牛每年定期產犢一次,由於非洲牛的臀部略微下垂和陰道通道較寬,因此產犢問題很少,小牛出生時體重約 34 公斤,母牛初產年齡約36個月,產犢間隔約445天,可惜這些特性與其他品種的商業用牛相比是弱勢的,以致於非洲牛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推廣
非洲牛一生能夠生產 10 頭以上的小牛,具有12歲以上的壽命,他具有許多優良的特徵,它在雜交育種中的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
視頻點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