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家的兒女喬祖望臨終(喬家的兒女中的父親喬祖望好吃懶惰總歸是個好父親)
2023-05-15 12:00:50 5
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
影視劇中,所有的表現都表明他不愛任何人,他只愛自己,非常自私不負責任,也正是這樣,在家裡他就是寄生在兒女身上的寄生蟲,吸家人們的血,所幸兒女們在大哥的照顧中長大,還不至於被爹吸乾,有時也能正常一起相處,有事的時候他是一點不負責任。
但是他明白誰才是供養他的人,腦袋不糊塗,知道誰好誰歹,最後幾集保姆那裡我的理解是他一開始想請保姆是想讓晚年日子過得舒服點,也有點迷失在保姆的關懷中,所以把家人們逼走了,但是他也感受到了保姆是想吃掉家裡的房產的,所以在保姆說提出結婚的第二天選擇自殺,也為了不讓子女被這個壞女人纏上,把給保姆的錢都記帳了,到最後的時候其實他是愧疚的,對喬家的兒女以及他老婆的愧疚,但是說白了他也是活該。也許在那個年代他或許也就是那種萬千家庭中很普通的一位父親吧!
現在年輕人大多生活在情感充沛的環境中,就像我們這代獨生子女,根本不理解那些多子女家庭父母子女的相處模式。直到工作後,聽周圍那些年紀較大的同事朋友說自己和上一代的那些事,才知道真的有那種兒子掉河裡淹死了,爹媽乾嚎幾聲就忙不迭的去找鄉政府訛錢,畢竟家裡還有好幾個孩子呢,死一個不值當什麼。居然還有過58年糧食關時,吃得自己藏起來,活活餓死妻子孩子的,畢竟自己活著,老婆能再找,孩子能再生。
喬祖望這種人,年輕時好吃懶做,兒女放養,也就是小說中,孩子有個成器的,一個拖一個。很多現實中這種人的兒女都活不到成年。老了再騙個保姆伺候自己幾年,養老送終,總之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了自己舒服快活,最後他自殺逃避領證,那是他知道自己活不久了,之前過的日子也算頤養天年,最後給自己孩子留套老宅。孩子還念他一句好,以後清明好給他上柱香燒點紙錢,從生到死都是為了自己。
原著中的喬祖望 回憶起其中的一些細節
二強半夜偷吃鹽水鴨被喬祖望看見,他裝作沒看見,第二天拎回家一塊五花肉。幾個孩子也都讀書了,二強和四美每人留級好幾次,留一次就要多一年學費,兩人年年」幾門課加起來才滿百分」,就這樣喬祖望也沒說叫他們退學不讀,最後二強因為考試的時候寫「圓明園是被日本鬼子燒的」被學校勸退了;四美勉勉強強拿到了初中文憑就不想再讀了;三麗文靜愛學習但成績一般心理也不高,自認考不上大學,所以初中畢業考了技校;喬一成自知智力一般但拼命用功來彌補,這才考上了大學。可以說喬家這幾個孩子只要自己有能力讀書,喬祖望還是會供他們交學費的,喬一成考上大學,喬祖望高興得要去給他爸爸燒紙,並且拿出了幾年的積蓄給喬一成買了塊手錶……
還有孩子們睡在巷子裡的地震棚,半夜忽然下大暴雨,喬祖望在值夜班(他是倉庫保管員),孩子們在暴雨中擔驚受怕,忽然有人打著手電筒過來了,一成心裡盼望著是姨父,但門帘一掀,是喬祖望。一成問他,倉庫丟東西怎麼辦,他說沒有人會冒著這麼大的雨去偷東西。地震棚被雨水壓塌了,他們擔心這麼奇異的天氣真是地震的前兆,不敢回屋睡覺,喬祖望說,沒辦法,睡不成了,熬一晚上吧,一家人就橫七豎八地在地震棚躺了一晚。喬祖望開始一個月工資23.5,給一成十塊,給二姨八塊(後來喬祖望工資漲到三十多,一成的生活費漲到二十,二姨漲到十塊),喬家五個人的花銷才比七七多兩塊,但二姨待七七並不十分上心,七七養得頭大肚小愛生病,但凡當過家都明白是怎麼回事。
所以早熟又敏感的喬一成看到齊唯民嶄新的衣服和鞋子,心裡恨恨地想這都是花喬家的錢買的,陰陽怪氣地說給七七多吃點好的,別都塞到齊家人嘴裡。二姨時不時地把七七送回去說不養了,但又都被齊唯民抱回去。後來七七上學的學費也是喬祖望出。喬祖望花著錢,養大了一個被人傳言是齊志強親生的兒子,錢也很多進了齊家人的口袋,好人也叫齊志強做了,喬祖望也不說閒話,他說齊志強是好人,齊唯民是忠厚孩子。七七長大了喬祖望甚至沒想和七七要生活費,是四美提要讓七七出生活費,被喬一成制止了。喬祖望直到臨終前才解開七七身世的心結,然後當晚就為了把老屋留給孩子自殺了。
孩子們小時,別人和喬祖望開玩笑,喬家三個兒子,每人需要三千塊錢彩禮,不過兩個女兒可以每人收三千彩禮彌補兒子的虧空,喬祖望說孩子十八歲以後他管都不管。後來,他果然說到做到,「各人顧各人」,一成二強結婚他果然一分錢沒掏,三麗和四美結婚也沒藉機索要彩禮,在那個賣女兒補貼兒子理所當然的社會背景下,喬祖望反而顯得清新脫俗——當然,他要真自私到底,可以嫁女兒索要彩禮收進自己腰包不給兒子。貧寒但本分的王一丁,他誇是好孩子;結了婚的四美婆家沒有房子,他也接納了四美和戚成鋼住在老屋。
當然,喬祖望也從來不虧待自己,魏家姐妹兩個,大姐因為妹妹以死相逼和原本已經定親的齊志強分手,嫁給喬祖望,喬祖望明知大姐和齊志強相愛,在齊志強看來,喬這是乘人之危、奪人所愛。奪來的妻子,也沒有多珍惜,明明兩人都要上班,家務事卻全丟給妻子,妻子死後,又都丟給年幼的孩子,下了班就去賭博,賭博窩點被喬一成舉報以後,又迷上了泡澡堂。四個孩子一工作,就迫不及待地索要生活費,買家電也要孩子們出錢,一成找了有權勢的老丈人,他就不知分寸地去索要好處,晚年覺得保姆做飯合口,就要和保姆結婚。可以說,喬祖望舒舒服服地過了一輩子,在自己舒服的前提下,才會分給子女一點微薄的愛。最沒得洗的就是和猥褻三麗的牌友「和解」。喬一成為此發誓再也不叫他爸爸,也真的再也沒叫過,當面說話都是直接叫「你」,背後和弟弟妹妹叫「那個人」。
我覺得電視劇把喬祖望妖魔化了,不然把電視劇名改成喬一成的兒女算了。話說那個年代賣兒賣女,不讓孩子讀書的多的是。一點小事情讓兒女像對待大敵一樣地對待他。大一點的事情就是三麗對猥褻把,但是在那個年代,作為父母肯定是不願意把事情鬧大的,私了在自己眼裡看來已經算是做得最好的了。至於喬七七那是沒辦法,孩子太小不得不寄養,長大了也叫回來,這點確實做得不好。反之,孩子們個個都在怪喬祖望沒管過他們,因此來怨恨他。試問七八十年代除了獨生子女,只要是生了一堆的誰家不是大的管小的。
劇裡已經把二姨美化了,其實她沒給喬祖望留下錢買骨灰盒,並且順走了葬禮上的紅帳子;七七病了不去醫院看病只用不花錢的土方子;齊唯民叫她給七七的奶瓶用開水燙一燙消毒,她嫌燒開水費煤錢;齊唯民花自己的零花錢給七七買蛋糕,她說齊唯民錢多得沒地方花……齊志強是好人,但齊志強工作單位離家遠,只有周末才回家,顧不上孩子們的生活,七七能健健康康地長大,多虧了齊唯民的照顧。小孩子最聰明了,他怎麼會感覺不到二姨對他的不耐煩?所以七七敏感又膽小。喬家幾個自己長大的孩子比七七性格開朗多了。
二姨因為齊志強心裡一直念的是大姐,活得彆扭,有怨氣,但當初也是她以死相逼把大姐和齊志強拆散,何況,齊志強是個負責的人,他對二姨很好。齊志強沒能和大姐結婚,心裡苦得很,忍了一輩子。有責任心的人,心裡有苦,就容易早逝。齊志強臨終講了他和大姐如何相愛,二姨如何拆散他們,大姐如何趁他出去當兵嫁給了喬祖望,臨死前這份委屈終於可以傾訴出來了。喬祖望因為齊志強臨死前的一番話說他是好人,但好人不長命。是啊,好人要讓別人好過,寧可自己委屈,哪裡像二姨和喬祖望這樣自己活得舒服、不管別人死活的人活得長久呢。
小說相比影視的視角沒那麼上帝,更像普通人的旁觀,因為需要詳略分明,次要人物基本沒有心理描寫。因此書很克制,很多的描寫有點像街頭巷尾的姑婆聊天,簡單表面,給到讀者的往往只有結果。這裡不是說作者功力不夠,因為敘事本身充滿深度。細細深思你會發現有跡可循。比如王一丁,看書我感覺他就是完美丈夫。
但影視給我的啟發,是超越這個作品的。王一丁的情緒真的能在出事以後依舊完美嗎,他會不會痛苦,他的痛苦會不會波及他親近的人,當然,他是人!旁人只看幸福的結果,忽略過程的艱辛。就像您說的,現在的人更關注情感,但情緒不是從我們這代才有的,它一直都有!複雜和無常始終存在著。不過那時連自己都意識不到。很多人談論別人的時候總下意識有這種想法,好人就會一輩子無私,壞人就是天生臭。
喬祖望這樣的人,認定他是自私自利的,那他就必須一點無私或者有溫度的時刻和想法都沒有嗎?我嘗試把喬當作一個真實存在的人,想像他漫長的一生,也算經歷過少年的懵懂、中年的辛苦和晚年的孤獨。所以我相信那些他深夜流露出的短暫父愛,晚年床榻邊的脆弱,都是真實的、可以被留意的。
人是很複雜的,人性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非男即女這些隨隨便便用最具象化描述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