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同城單身相親(90婚介所混進老臘肉)
2023-05-22 07:36:57 3
文丨鋅刻度,作者丨楊皓然,編輯丨李覲麟
盼望著,盼望著,「小破站」的首檔異性交友節目《90婚介所》總算從註冊商標走到了即將上線的階段,宣傳物料也已經開始在社交媒體和B站本站上先行一步了。
作為廣受Z世代喜愛的在線視頻網站,B站的一舉一動都被賦予了「二次元」的意義,而如今,B站搞了個ACG三要素一樣不沾的相親節目出來,還背靠著「90後」平均結婚率不到10%的沉重現實背景,用Z世代的流行語來講,這節目和B站的「畫風」著實有點違和。
不過,雖然相親節目和Z世代視頻網站看起來風格不搭,但這次的《90婚介所》畢竟是出自懂二次元、懂Z世代的B站之手,還是給人留下了不少想像空間。不少用戶好奇能不能在節目中看到逍遙散人、某幻君等知名UP出場,或者區別於傳統相親節目的新奇玩法。
然而,8月3日,《90婚介所》官宣了參加節目的32位男嘉賓,裡面不僅沒有觀眾們期待的百大UP,甚至還混進了不少30歲往上的非「90後」大叔。
雖然《90婚介所》自我定位裡並沒有加「90後」標籤,宣傳文案也只提到了幫助年輕人(沒有限定「90後」)真正解決「婚戀」問題,但節目標題肯定是擺明蹭「90後」熱度,宣傳文案開頭也提到了「90後」婚戀問題的現狀,如此掛羊頭賣狗肉的操作,不禁令人對於這檔節目究竟能不能做出「二次元」風格感到懷疑。
三四十歲還是「90後」?
看完《90婚介所》32位男嘉賓的宣傳視頻後,我覺得我和陳睿叔叔之間,肯定有個人對於「90」兩個字的定義出了差錯。
那些雖然超過了Z世代範疇但確實歸屬「90後」隊列的「大齡90後」就不提了,然而,32位男嘉賓裡正兒八經地混進了4名31歲往上的非「90後」人群是怎麼回事?當然,也不是對長輩們有意見,但看到「90」婚介所嘉賓裡有一位40歲的老哥哥時,違和感依舊溢出屏幕。
《90婚介所》男嘉賓
當然人《90婚介所》在百度詞條裡也說了,本節目的口號是「尋找90分的愛情,等待滿分誠意的你」,這個「90」是指90分而不是「90後」。
不過,既然跟「90後」沒關係,那《90婚介所》5月份官方微博邀請嘉賓的時候發圖文說「幫助九零後,尋找九十分愛情」又是怎麼回事呢?
但話又說回來了,雖然有些讓人哭笑不得。「標題欺詐」本身就是B站視頻社區的一大文化,《90婚介所》裡曖昧模糊的「90」,充其量也只能算「常規操作」。
而真正讓人感到有些失望的是,在《90婚介所》的宣傳物料之中,觀眾幾乎很少看到傳統二次元,也就是以ACG(動畫、漫畫、遊戲)為代表的亞文化要素。
以二次元為賣點的B站,卻沒有在首檔相親節目裡《90婚介所》裡貼上這一標籤,著實令人感到迷惑,但結合B站近年來加速破圈的「泛二次元」操作來看,B站漸漸擺脫ACG要素的束縛,是一件早有布局的事。
事實上,在陳睿接手B站,並確定了其商業化的方向後,很快便發現了「B站不會變質」這句承諾成為了自己想要把B站做成youtube一樣的綜合內容視頻分享網站的最大障礙。不過,雖然ACG愛好者人少事兒多,但畢竟是B站最早期的支持者,跟「二次元」告別,無疑於跟基本盤撕破臉,顯然不是什麼明智之舉。
好在,陳睿領導下的B站並沒有焦慮多久便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既然無法擺脫二次元,那就去擴展二次元的邊界。而這,也是B站開啟自己邁向「再定義大師」道路的第一步。
關於這條道路,簡單概括一下大概是這個樣子:ACG三要素肯定是二次元,那麼ACG愛好者們都喜歡看的JK、Lolita算不算二次元?那肯定算二次元。
既然JK、Lolita算二次元了,那三坑服飾當然也是二次元。既然三坑服飾算二次元了,那麼潮流服飾也該算二次元。而既然潮流服飾算二次元了,那麼潮流文化無疑也算二次元。既然潮流文化算二次元,那麼B站邀請偶像明星入駐、搞相關的影視綜藝節目、賣點潮玩盲盒也非常合理……
就這樣,當最早一批進入B站的用戶回過神來的時候,B站的二次元早已跳出了逼仄的ACG相關範疇,轉向了一個所謂包羅年輕人所熱愛的一切事物的高級概念。
而對於後續進入的用戶以及和B站一樣盯上Z世代錢包的企業而言,B站就是二次元,二次元就是B站,不論怎樣的文化或商品,只要有了B站這塊金字招牌加持,那就是最IN、最二次元、最受Z世代喜歡的。那些非ACG內容受眾的年輕人,在進入B站後領一個潮潮的二次元頭銜,開心。而相關的企業跟在B站後面,等B站再定義二次元的時候把自己加進去,跟B站一起掙Young People Money,也開心。
在了解了B站擴展二次元定義的操作以後,對於《90婚介所》裡沒有二次元要素、嘉賓裡混進40歲大叔一類的事情,似乎也不那麼出人意料了。
如今,在Z世代消費能力升級的利好前景下,B站的「二次元」擴張戰略也正在進一步加速,推廣泛知識類內容、吸引汽車品牌大量入駐、投資網紅餐飲企業、搞說唱類綜藝節目……而隨著B站二次元定義的界限越發模糊,ACG元素的必要性越來越低,未來二次元究竟該怎樣解釋,可能只能由陳睿叔叔定奪了。
「她經濟」很香,B站吃不到?
話題繼續回到名不怎麼副其實的《90婚介所》上。
雖然「90」這事兒上有點尷尬,但不要緊,B站這部《90婚介所》還有另一個賣點——女性視角。
《90婚介所》在節目簡介裡如此寫道:「節目以女性為主視角切入,通過遊戲化的試戀闖關,與多位男性相互了解,尋求自己心儀的伴侶。」節目的目標人群昭然若揭。
近年來,女性消費群體備受市場關注。女性網際網路用戶規模、線上消費能力以及線上消費意願增長明顯。
根據QuestMobile《2021「她經濟」洞察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女性互聯用戶規模已經達到了5.47億,同比增速比男性用戶更高。而2021年1月消費情況分布中,月消費在200元至1000元以及1000元以上的女性用戶亦有所增長。隨著越來越多女性用戶進入內容、電商平臺,女性無疑正在成為網際網路世界一支不能被忽略的消費大軍。
而觀測到這一點,各行各業也是做起女性營銷,推出更多面向女性的產品和服務,而作為線上娛樂的在線視頻網站,如何吸引女性流量,收割她經濟價值,也順勢成了擺在它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事實上,傳統長視頻網站早已開始涉足女性向綜藝,甚至這些綜藝裡還不乏戀愛情感的題材,比如芒果TV推出過代際情感觀察類《女兒們的戀愛》、騰訊視頻推出的戀愛社交推理真人秀節目《心動的信號》、愛奇藝推出的青年社交觀察綜藝《喜歡你我也是》等等。
這些綜藝至今都播出多季,內容大多涵蓋容貌焦慮、身材焦慮、職場困境等備受女性關注的話題,也有深受年輕女性喜歡的各種CP搭配,當然在嘉賓的選角和服飾上也從女性觀眾角度出發進行了考究的安排。在各種女性觀眾喜好的要素組合之下,這些綜藝最後都取得了一些成績,擁有了一些忠實的擁躉。
有了這些前輩搶先一步衝出賽道,B站現在入局女性向綜藝其實稍微顯得有點晚了。好在「她經濟」風口未過,晚來也還是能喝口湯的。
那麼,從目前《90婚介所》展現出來的宣傳物料來看,它能不能喝到這口湯呢?
現在看來,答案還不明朗。
《90婚介所》標榜「女性視角」,也在節目設計上做出了一些改變。和傳統相親節目多位女嘉賓對一位男嘉賓不同,《90婚介所》選擇了所謂「顛覆性」的設計,改成了多位男嘉賓對一位女嘉賓。
多位男嘉賓
從顛覆性的角度來講,那確實挺顛覆的,不過從實際意義來講,這個設計和節目女性視角的初衷其實是有些違和的。像是國民級相親《非誠勿擾》在使用多位女嘉賓對一位男嘉賓的設計時,打出的口號便是「女權至上」,讓多位女嘉賓對上場的男嘉賓發表自己的看法,宣揚自己的觀點,體現逐漸覺醒的女性意識。
而反觀《90婚介所》,看似是給了女嘉賓「後宮選秀」的機會,然而被了解的、去展示自我的反而是男性。並且,從節目的簡介上來看,「嘉賓擁有最大自由度的選擇權利,他們通過自主判斷與選擇,決定不同命運走向」,換句話說,女嘉賓其實並不是去「選秀」,男嘉賓也擁有拒絕的權利。
如此看來,《90婚介所》採取了和《非誠勿擾》相反的一女對多男的設計,其實反倒是讓女性成為了被多位男性嘉賓評頭論足的焦點。
仔細想想,參加《90婚介所》男嘉賓們藉助節目的平臺展現自我,吸粉成為大UP,而作為焦點的女性,如果本身就是偶像明星,倒也無所謂,她的存在本身也許還能帶來更多節目效果,倘若女嘉賓只是個素人,那參加節目四捨五入就是去當男嘉賓釋放魅力的地臺。更何況,《90婚介所》素人男嘉賓們的顏值質量,到底能不能讓女嘉賓心甘情願做綠葉,目前看來還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另一方面,雖然《90婚介所》打出了女性向相親節目的旗號,但女性向相親節目,本身可能是一個「偽需求」。
事實上,相親類節目觀眾「陰盛陽衰」並不是什麼新聞,根據《影視圈》雜誌的統計,《非誠勿擾》女性觀眾佔一度貼近2/3。顯然,比起男性,女性更熱衷於情感類的話題。而除此以外,從微博和貼吧等社交媒體上網民們對相親類節目的反饋情況來看,女性觀眾觀看相親類節目的一大原因,其實並非是男性嘉賓,反倒是身為同性的女嘉賓。
《非誠勿擾》的忠實觀眾林白表示,雖然女嘉賓通常被認為是吸引男性觀眾的「花瓶」,但身為女性觀眾的自己,其實也很在意女性嘉賓的顏值和她們的觀點態度,「由於同時女性,這些女嘉賓的言行和生活經歷更能引起我們的共鳴」林白表示道。
如此看來,B站這檔《90婚介所》雖然號稱選擇了女性視角,但實際上是選得有點偏了,讓一位女嘉賓去聆聽32位男嘉賓的戀愛觀,究竟能不能戳到女性觀眾的痛點,恐怕還有待商榷。
UP主經濟,B站也難以複製
雖說「90」概念曖昧模糊,女性視角的節目設計略顯微妙,備受期待的ACG要素更是無處可尋。但B站《90婚介所》還是拿出了他不同於傳統相親節目的一大亮點——養成UP主。
目前,除了幾位本就在B站開設有帳號的UP主嘉賓外,節目剩下的男嘉賓也全部在B站開設了帳號,並發布了宣傳短片。目的也很明顯,就是想在節目播出後,將嘉賓的粉絲們迅速引流至這些帳號,最終將素人轉化為人氣UP主。
說起UP主,作為內容行業的生力軍,生產UCG內容、擁有大量粉絲關注的他們一直是B站最寶貴的財富。而隨著B站商業化進程推進,B站提供給UP主們的粉絲經濟變現手段也越來越多元,例如激勵計劃(播放量達到一定數額後獲得收益)、粉絲充電(粉絲給UP主打賞)、UP主推薦廣告等等,而除去B站官方提供的變現手段外,UP主個人還有其他和廠商合作變現的途徑。可以說,B站的UP主經濟,已經成為了視頻網站賽道裡不可被忽視的一部分。
然而,UP主經濟雖然蒸蒸日上,但也有一個問題——UP主的產生是不可控的,而作為內容輸出者,他們甚至常常面臨「翻車」風險,比如僅在今年,B站就接連失去了LexBurner、回形針、機智的黨妹三位百大UP,而腰部尾部UP主被捲入負面消息之中更是家常便飯。
想要防止UP主翻車的難度確實不小,不過,如果B站能夠高效穩定地「量產」腰部乃至頭部UP主,一方面能完善UP主經濟的生態鏈,而另一方面,在UP主翻車後,B站也能更果斷、迅速與之切割,並且以可重複性的、成熟的流程培養相應領域的UP主取而代之,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損失。
當然,就現在來看,想實現後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如果B站能自己育成UP主,那至少在完善UP經濟的生態鏈方面是肯定沒問題的。
當然,UP主作為內容創作者,要B站開個班來養成UP,給他們補習怎麼蹭熱度、抓財富密碼,這操作顯然是行不通的,既費時費力費錢,又不一定能看到成果,還可能導致平臺內容進一步同質化。
B站也知道不可能從內容創作方面入手,所以,他採取了可行性更高的辦法,也就是這次《90婚介所》呈現給大家的——用綜藝給素人鍍金,養成UP主。
這個思路跟綜藝節目發掘素人、將他們培養成明星網紅其實是如出一轍的,最好的例證當然就是各種選秀節目,但其實相親類型節目也產出過不少網絡紅人。可惜的是,那些在相親節目走紅的嘉賓們,往往都因為沒有後續的發展規劃而在曇花一現後迅速黯淡。
不過,由於節目尚未開播,B站在這方面會有哪些新操作,還上不明晰。但就目前來看,有些事情還是可以看到一些端倪的——比如這些嘉賓裡有沒有可能產出一個「爆款網紅」。
即便已經官宣了32位男嘉賓,《90婚介所》的人氣增長也並不明顯,截至8月6日,其官方微博的粉絲數不到4000人,在微博上話題的討論也只有2.6萬,尚不及一些新發行手遊的相關話題討論度。
而在主場B站,雖然有開屏廣告的加持,但《90婚介所》目前的熱度表現也算不上特別突出,12萬的追劇量,不管是和本季動漫新番比,還是和其他正在播出的綜藝比,都拿不到什麼名次。
當然最值得關注的還是男嘉賓們帳號粉絲變化的情況,除了鍾祺(B站說唱節目《說唱新世代》人氣選手)、孫揚(B站鬼畜區UP主)、李秋豪(B站籤約主播)這類在上節目之前就已經有一定粉絲基礎的嘉賓外,目前《90婚介所》的其他男嘉賓的帳號基本沒有漲粉的跡象,這還是在B站在視頻下方給出了他們帳號連結的情況,即便是像前OMG英雄聯盟項目選手餘家俊(無狀態COOL)這種在微博上有144萬粉絲的大V,目前為這檔節目開設的B站帳號也只有44個粉絲,這令人費解。
OMG前選手餘家俊
目前,餘家俊的自我介紹片段播放量突破21萬,力壓其他男嘉賓一頭(僅次於他的是鬼畜區UP孫揚,播放量9.7萬,而其他嘉賓影片的播放量大多未能超過1萬),評論和彈幕量也是鶴立雞群。
如果說別的男嘉賓帳號無人關注,是因為一支影片還不足以讓觀眾了解並成為粉絲,那麼餘家俊作為全球最熱門電競遊戲的在役職業選手,其性格特點和職業生涯經歷,許多觀眾都有所了解,甚至他異於其他男嘉賓的視頻播放量本身,也排除了「相親節目觀眾不認識電競選手」這一觀點。
然而,即便有自身特殊身份的加成,餘家俊的帳號也依舊只有扎眼的兩位數粉絲,由此看來,B站這檔節目的吸粉能力著實讓人不敢恭維。
不管怎樣,《90婚介所》上線已無退路,至於開播之後,這些素人嘉賓的帳號將會扭轉局勢一飛沖天,給B站帶去新鮮的人氣UP主,還是直至節目結束依舊不溫不火,讓B站白糟踐一波宣傳物料,關注B站的資本也許比觀眾們更加好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