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智能摺疊三輪車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14:37:44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三輪車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全自動智能摺疊三輪車。
背景技術:
目前的三輪車大多不能摺疊,車架是一個焊接的不能活動的整體,因而整個車身佔地空間大,這給城市住樓房居民向樓內的搬運和存放帶來不便另外在包裝、運輸和攜帶過程中佔用體積較大,運輸成本較高。即使有摺疊的三輪車,卻存在結構較複雜、製造成本較高,使用和維修都很繁瑣的問題,給使用者帶來諸多不便。
本申請人在申請號「2016110174418」的發明申請中公開了一種全自動智能摺疊三輪車,「包括後輪,前輪,支座,蓄電池,所述前輪連接車把,車把連接第一支杆,第一支杆上端面設置伸縮凹槽,第一支杆上設置助推桿,助推桿與電推桿一端連接,電推桿另一端與第二支杆連接,第二支杆對應套接於第一支杆內,第二支杆前端上設置第一鉸接件,第一鉸接件設置於伸縮凹槽內,第一支杆後端上設置第二鉸接件,支座底部後端設置第三鉸接件,支座底部前端設置第四鉸接件,第一鉸接件與第三鉸接件之間設置第一支座杆,第二鉸接件與第四鉸接件之間設置第二支座杆。」本申請是上述申請的進一步優化。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全自動智能摺疊三輪車。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全自動智能摺疊三輪車,包括後輪,前輪,支座,蓄電池,前輪連接車把,車把連接第一橫梁,第一橫梁中部連接有伸縮杆,伸縮杆下端設有連接塊,連接塊上設有第一鉸接件,第一鉸接連接第一連接杆一端,第一橫梁側端設有第二橫梁,第二橫梁上表面設有第一伸縮凹槽,第二橫梁側面設有第二伸縮凹槽,第二橫梁內套裝有第三橫梁,第三橫梁上部前端設有第三鉸接件,第三鉸接件設置於第一伸縮凹槽內,第三橫梁側面前端設有第二鉸接件,第二鉸接件設置於第二伸縮凹槽內,第一連接杆另一端連接第二鉸接件,支座底部前端設置第四鉸接件,支座底部後端設置第五鉸接件,伸縮杆後部上端設置電池盒,電池盒上部設置第六鉸接件,第三鉸接件與第五鉸接件之間設置第一支座杆,第四鉸接件與第六鉸接件之間設置第二支座杆。
優選的所述電池盒為上下兩層,上下兩層通過隔板隔開,隔板上部設置電池。
優選的所述第二橫梁下端開口處設有橡膠套。
優選的所述第二橫梁上部一側設有腳踏板,腳踏板連接轉軸,第二橫梁對應腳踏板一端上部設置腳踏板擋邊。
優選的所述支座上設置欄杆。
優選的所述電池盒後端設有車燈。
優選的所述電池盒後端設有工具箱。
優選的所述車把通過過渡杆與第一橫杆固定連接,車把包括下車把,下車把通過車把鉸接軸與上車把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不僅具有高度及長度方向上的整體尺寸收縮還在寬度上進行收縮,結構合理,摺疊功能優異顯著,採用電動智能摺疊節省人力提高了自動化程度,能瞬間摺疊,減少其佔用空間,使用中穩定安全可靠,橫梁三角形設計使得伸縮時三輪車可以在寬度方向上變窄變寬,由於橫梁的三角設計故支撐牢固,且穩定性好,加工模塊少,結構簡單有效,通過第一連接杆帶動第三橫梁移動使得不僅滿足和橫梁三角形設計的要求而且伸縮更加緩和平穩,電池盒可以放置電池避免電池受潮受損,橡膠套在第二橫梁與第三橫梁在相對運動時起到很好的減震緩衝作用,本實用新型支座的實用簡單可摺疊設計進一步節省了空間,有較小的外形尺寸,而且製造成本低,兼顧了輕便、安全等特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智能摺疊三輪車中電推桿伸張時位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智能摺疊三輪車中電推桿收縮時位置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智能摺疊三輪車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智能摺疊三輪車橫梁與支座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智能摺疊三輪車腳踏板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二伸縮凹槽與第二鉸接件位置關係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智能摺疊三輪車中橡膠套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僅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並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如圖1、2、3、4、5、6、7所示的一種全自動智能摺疊三輪車,包括後輪16,前輪18,支座27,蓄電池23,所述前輪18連接車把,車把連接第一橫梁7,第一橫梁7中部連接有伸縮杆11,伸縮杆11為電推桿,可通過鉸接件連接或採用其它固定方式與第一橫梁中部連接,伸縮杆11下端設有連接塊12,連接塊12為矩形方塊用於固定放置鉸接件,連接塊12上設有第一鉸接件13,第一鉸接13連接第一連接杆15一端,第一橫梁7兩側端設有第二橫梁8,第一橫梁7與第二橫梁8夾角為鈍角,橫梁為可滿足伸縮的圓形管或方形管,第二橫梁8上表面設有第一伸縮凹槽10,第二橫梁8側面設有第二伸縮凹槽29,第二橫梁8內套裝有第三橫梁9,第三橫梁9上部前端設有第三鉸接件3,第三鉸接件3設置於第一伸縮凹槽10內,第三橫梁9側面前端設有第二鉸接件14,第二鉸接件14設置於第二伸縮凹槽29內,第一連接杆15另一端連接第二鉸接件14,支座27底部前端設置第四鉸接件4,支座27底部後端設置第五鉸接件5,伸縮杆11後部上端設置電池盒21,電池盒21兩側與第二橫梁8連接,在第二橫梁8之間,電池盒21側壁可與第二橫梁側邊焊接固定,電池盒21上部設置第六鉸接件6,第三鉸接件3與第五鉸接件5之間設置第一支座杆32,第四鉸接件4與第六鉸接件6之間設置第二支座杆31,橫梁三角形設計使得伸縮時三輪車可以在寬度方向上變窄變寬,且穩定性好,加工模塊少,結構簡單有效,相比整體移動,通過第一連接杆帶動第三橫梁移動使得不僅滿足和橫梁三角形設計的要求而且伸縮更加緩和平穩。
電池盒26為上下兩層結構,上下兩層通過隔板39隔開,隔板39上部設置電池23,隔板下層為伸縮杆11伸縮區域,隔板上均勻排列設置漏水孔(圖中未標出),遇到雨水則水可以滲漏到下部具有防潮效果,電池23一側設置第一控制器22,蓄電池23連接電壓轉換器19,電壓轉換器19通過第二控制器20與電推桿11連接。
所述第二橫梁8下端開口處即與第三橫梁9連接處設有橡膠套30。第二橫梁8與第三橫梁9在相對運動時起到很好的減震緩衝作用。
第二橫梁8上部一側設有腳踏板17,腳踏板17連接轉軸25,腳踏板通過轉軸25相對第二橫梁8可翻動,第二橫梁8對應腳踏板17一端上部設置腳踏板擋邊24,腳踏板擋邊24一體焊接於第二橫梁8一側,與腳踏板17一側相對應,保證腳踏板平放時能很好的固定腳踏板不轉動。支座上設置欄杆28,電池盒21後端設有車燈33,電池盒21後端設有工具箱34。
車把通過過渡杆26與第一橫杆7固定連接,車把包括下車把35,下車把35為可伸縮杆,下車把35通過車把鉸接軸37與上車把38相連接,車把可以通過車把轉動軸36轉動,車把前端設置前照燈39。
打開三輪車時,電推桿11伸張並推動第二橫梁8與第三橫梁9相對分離,第一支座杆32逆時針轉動,帶動第二支座杆31順時針轉動,抬起支座。收縮時運動過程相反。
因電動三輪車支架部分結構的對稱性,因此只選擇對稱的其中一側結構進行展開論述。
支杆可以為矩形管也可以為圓形杆等可以方便完成伸縮功能的管件。
在效果一致的情況下本發明的連接不局限於鉸接還可以為銷接等其它連接形式,他人關於連接關係的改進應是容易想到的。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