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拔蚌捕撈過程(象拔蚌原產北美洲)
2023-04-30 07:35:26 2
吃貨們對象拔蚌都不陌生,特別是相信「以形補形」的男性朋友們,但是卻未必知道它的學名,其實它的生物學名稱是太平洋潛泥蛤,又名皇帝蚌、女神蛤、海筍等,屬於軟體動物門,是蛤屬的大型貝類。之所以叫它象拔蚌,是因其又大又多肉的虹管(水管肌)很似大象的鼻子(象拔)才有了這樣的名字。
象拔蚌是已知最大的鑽穴雙殼類動物,終生於泥沙中生活,體重達2-4千克,其殼長約18-23釐米,但是其虹管卻可伸展一米多長,有的甚至長達1.3米,由於其虹管太過巨大,已不能縮入殼內,做食材的話,其味道也特別好,所以成了人們特別喜愛的美食,不過歐美人並不喜歡吃這種東西,主要是以我國為主體的東亞人喜歡吃它。如今已成我國美食新寵。
雖然我國人民很喜歡吃象拔蚌,但這種動物並非原於我國,而是原產於加北美洲,美國和加拿大的北太平洋沿海,不過當地人並不吃這種軟體動物,華人及日本人等到達這裡,發現了它的美味之後開始捕食,導致當地象拔蚌數量急劇減少,近些年來這東西在我國沿海開始大範圍養殖,養殖品種具有個體大、生長快、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經濟價值高等優點。是國人飲食中的食材新貴。
象拔蚌捕捉時比較費力,需用壓縮機將海底沙粒吹開,再派潛水員拾取,人工費很高導致其價格很貴。在營養方面,象拔蚌富含蛋白質,具有維持鉀鈉平衡的作用,此外研究發現象拔蚌的肉可消除水腫,提高免疫力,有利於生長發育,能緩解貧血和降血壓,可以補腎助陽兼能益精養血,有固本培元之功,不過陰虛火旺體質者應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