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燻雞做法(把燻雞做成廣州美食)
2023-05-03 09:09:38
湖北燻雞做法?來源:羊城晚報文/羊城晚報記者 孫綺曼 孫晶 陳澤雲,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湖北燻雞做法?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湖北燻雞做法
來源:羊城晚報
文/羊城晚報記者 孫綺曼 孫晶 陳澤雲
圖/羊城晚報記者 陳澤雲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裡,北京路步行街人頭攢動,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們在此探尋著「美食之都」的真貌。從這裡向東走去,拐進文明路,一家小小的檔口面前大排長隊,店面前懸掛著的牌匾上黑底金字寫著「一百年歷史 馳名粵港澳」。原來,這裡就是賣了100年斬料、遠近聞名的周生記太爺雞。
迄今已有111年歷史的周生記太爺雞,如今已經傳到了第五代傳承人的手上。作為周生記太爺雞第五代傳承人,高崚自然也掌握著一門烹雞的好本事,這位打趣稱自己「聞著太爺雞味長大」的創二代,現在又回到了出生地廣州,想帶著太爺雞闖蕩江湖,俘獲更多食客的味蕾。
生活所迫 第一代創業賣雞饌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周生記太爺雞是許多老廣「童年的記憶」,更是鄉愁的載體。有深諳燻滷水之道的行家認為,太爺雞的製作屬於廣東滷水之中精滷的一種,它以豉油雞做底,再經過特殊的煙燻程序制出,因此出品的菜品有著濃濃的醬油色,同時又有淡淡的煙燻味。
從當年的一隻雞開始,到現在鵝、乳鴿、鮑魚、豬手、大腸、豬肚、豬舌、魚、蛋、麵筋等品類俱全,周生記太爺雞經過了百餘年的發展,成了廣州美食之都傳承、創新、發展的一大縮影。
周生記太爺雞的故事要從清末講起。
清朝末期,江蘇人周桂生來到廣東,曾任花縣(今花都)、新會縣知縣。辛亥革命之後,周桂生結束他的官吏生涯,而後舉家遷到廣州市越秀區百靈路定居,為謀生計,便在街邊設檔,專營熟肉製品。他憑藉著食遍吳粵名餚的經驗,巧妙兼取江蘇的燻制方法和廣東的滷法之長,於是,一種雞身棗紅光潤透亮、燻而不焦、皮爽肉香、香入骨髓、嚼之生津的雞饌誕生了。
獨特的口味讓太爺雞迅速火遍了廣州的街頭巷尾,人們知道這位烹飪者竟然曾是一位「縣太爺」後,便稱之為太爺雞。於是,周桂生也順勢將店名定為「周生記太爺雞」,而他就是高崚父親的外曾祖父。
高崚告訴記者,此菜品出名後,附近的六國飯店以重金酬請周桂生到店任職,從此「太爺雞」便成為六國飯店名菜。此後六國飯店倒閉,周桂生及其兒子轉而受聘於大三元酒家,於是,「太爺雞」成為大三元酒家的招牌名菜。後因戰亂,曾暫停供應。
500元開啟第四代傳承故事
春雷驟響,萬物生長。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廣東,周生記太爺雞也再續傳奇。
1980年,高崚的父親高德良思前想後,主動放棄了在國營企業的「鐵飯碗」,下海成了改革開放後廣東的第一批個體戶。高德良從小跟隨外婆——周桂生的兒媳長大,盡得真傳。而選擇下海,他所做的,就是復辦老字號「周生記太爺雞」。
「那個時候,父親向奶奶的一位朋友借了500元錢,作為啟動資金,在文明路的街邊搭了一個不到3平方米的小鋪,重新賣起了太爺雞。」高崚告訴記者,重出江湖後太爺雞一炮而紅。在重新上市後的第一個月,高德良就賺到了8000元,僅利潤就超過1000元,「在當時,這可謂是一筆巨款」。
那個時候,還在上幼兒園的高崚也耳聞眼見父親創業的艱辛,看父親熟練地宰、制、賣雞。每逢飯點,不少周邊的街坊都來幫襯,逢年過節攤子更是大排長隊,太爺雞也成為廣州人飯桌上的一道名菜。回憶起過去的種種場景,高崚對其中一個細節記憶頗深:「當時,有一位從香港過來的老人專程到店幫襯,並激動地感慨道『太爺雞又重出江湖了』,那個時候,一種使命感與自豪感油然而生。」
求學時期的高崚在父親的要求下,每到假期就要回店實習,學做起太爺雞,同時也到店裡學習如何經營。高崚回憶這樣當時到後廚幫忙的場景:先將宰好的光雞逐一放進鍋中浸泡,並用中火煮約15分鐘,使之均勻上色。高崚告訴記者,那鍋精滷水的秘傳配料有十多種,絕不外傳。接著,待浸熟的雞還需要放在盤架上晾約半小時,再進行燻制,最終完成製作色香味俱全的太爺雞。
在高德良的經營下,太爺雞穩步發展,在廣州開出了多家分店。2010年,「太爺雞製作技巧」被評選為越秀區的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招牌也被作為非遺傳承人的高德良掛在了太爺雞總店的門口。
闖過世界後再回家接班
「繼續把太爺雞做好做強,是我和父親的共識,但如何做好,則是兩代人有很多不同的想法。」高崚搖著摺扇,不緊不慢地說。
在父親的支持下,年少的高崚出國留學,在加拿大修下了管理學學士學位,後又於香港理工大學取得了在職碩士學位。在畢業之後,高崚沒有選擇馬上回到廣州,而是決定留在香港磨練,而對於高崚的決定,高德良也沒有反對。
「我的父親是一個充滿抱負的人,而出生於革命家庭的我,也希望能夠在『打工』中得到鍛鍊和磨礪。」高崚告訴記者,在剛剛畢業時,他當過保安公司經理。
2004年,高崚回到廣州,協助父親經營太爺雞。在一邊學習、了解著企業的運營的同時,他還開拓著自己的另一片天地。2014年,高崚和朋友到杭州創業,擔任杭州市餘杭區一家創業電商園的總經理。
在當時,高崚管理著這個佔地24畝的創業電商園,在創業初期,園區裡2萬平方米的辦公室及宿舍均處於空置狀態。「我全面負責著產業園的運營,包括招商及日常管理營運等業務,用了兩年時間,就實現了空置率為零,並開創了當地園區管理的先進模式。」高崚告訴記者,在運營產業園區3年後,園區的產值就已經翻了一番,吸引了來自高端醫藥產業、電子商務等產業的三十餘家企業進駐。
帶著在各行各業摸爬滾打積累的經驗,2020年,高崚回到企業接班。
「百年企業,傳承的不僅是食品本身,還有精神和文化。」對於太爺雞,高德良一直堅持著自己的經營理念——做強、做精、做長,而不盲目擴張做大,而回到企業接班的高崚一開始並不認同這種保守的做法,但是精明又強勢的父親讓高崚暫時順從了老一輩的想法。經歷了一段時間對家族生意的了解後,高崚也漸漸認識到父親的理念的長處及短板。
「專心做外賣,研究把握顧客到店購買的時間,即做即賣,當天售完。」高崚告訴羊城晚報記者,42年來,保守估計,以每天平均賣100隻計,已經賣出近200萬隻太爺雞。歷年來,都有人建議他們開太爺雞飯店、做包裝食品、開加盟店等,但這些都被父親與他一一否決,「除了不想秘方外傳外,我們也擔心盲目擴張會控制不好產品品質,影響太爺雞的聲譽,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酒香不怕巷子深,關鍵還是要看出品。」在全面接手之後,高崚也在謀劃著百年老字號太爺雞的下一步棋。高崚告訴記者,除了開拓利用快遞冷鏈把真空食品快遞到全國各地,適當開拓實體分店之外,未來太爺雞還將開拓新的營銷渠道,譬如研究如何切入冷鏈預製菜賽道,向不同年齡及不同地域的消費者靠攏,讓太爺雞在成為代代相傳的「記憶中的味道」的同時,也成為讓新生代消費者念念不忘的老品牌。
「近期,我計劃在廣州區域陸續開出10家店,把基礎打實,滿足不同區域的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也積極研究籌劃在外地合作開店的模式,這樣,太爺雞才能有新的發展。但是這個節奏也要掌握好,要找到合適的機會。」高崚若有所思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