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從古至今的美食(歷史上的100種美味)
2023-05-13 00:32:50
1
在我國歷史悠久的飲食文化中,許多菜品背後都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今天便由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些這些有故事的美食。
夫妻肺片起源:夫妻肺片是以牛肉為主料,配以牛肺、牛心、牛舌等製作而成。在四川,它是一道人人皆知的美食。20世紀30年代,成都人郭朝華和妻子張田政一道以製售涼拌肺片為業,他們夫妻倆親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籃叫賣。由於選用牛肉鋪的邊角料做食材,價格便宜、味道好,頗受歡迎。後來,他們發現牛肺的口感不好,便取消了牛肺。據傳來品嘗他們夫妻製作肺片的頑皮學生,用紙條寫上「夫妻肺片」字樣,從此「夫妻肺片」便開始流傳開來。1933年,郭氏夫婦在成都半邊橋附近設店出售,店名正式取名為「夫妻肺片」,牌匾為金字黑底,由書法家趙蘊玉題。當時,成都街頭有許多出售「肺片」的攤點和商販,走街串巷、挑燈夜售,其中,郭朝華夫妻製售的「肺片」顏色紅亮、辣鮮香、細嫩化渣,味道一絕,口碑逐漸傳播開來。做法:首先我們將買回來的牛肉這些,放入盆中加入水進行浸泡,浸泡好的食材,冷水下鍋焯水,鍋內大火燒開,用手勺打幹淨上面漂浮的血沫。食材焯水後撈出來,放入冷水中,清洗乾淨。牛肚我們吃的是本味,所以只需要加入蔥姜料酒和適量的鹽,加入鍋內高於牛肚兩釐米的水位,小火悶煮40分鐘。其餘的牛肉我們放入提前準備好的香料包,加入高於鍋內兩釐米以上的水位,加入鹽,比例按照每100克清水加入一克的鹽,加入300克左右的生抽,上色提味增鮮。牛肉用大火燒開轉小火煮40分鐘關火,燜30分鐘。牛肉,牛舌,牛心,牛頭肉。不能煮得太爛,否則影響口感。冷卻好的牛舌,要去除舌苔。牛心要去除多餘的牛油。所有煮熟的原材料要完全冷卻,然後用刀切成薄片裝盤備用。拿一個碗,碗中倒入油潑辣子,香油,蒜末,白砂糖,生抽,雞精,花椒粉,鹽,生抽,醋,熟白芝麻,花生碎,香油,再加適量的香菜段,攪拌均勻後澆在煮熟的原材料上,夫妻肺片便做好了。參考圖
佛跳牆起源:佛跳牆,又名福壽全,是福建福州的當地名菜,屬閩菜系。相傳,它是在清道光年間由福州聚春園菜館老闆鄭春發研製出來的。清朝道光年間,福州官錢局的官員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席間有道叫做「福壽全」的菜、是用雞、鴨、羊肘、豬蹄、排骨、鴿蛋等慢火煨製成的。周蓮吃後很滿意。回家後即命廚師鄭春發依法仿製在原菜基礎上,減少了肉類用量,又加入了多種海鮮,使成菜內容更加豐富,鮮美可口。後來,鄭離開布政使衙門,到福州東街上開了一家「三友齋」菜館,在一次文人聚會的筵席上送上此菜。文人們品後紛紛叫好,有人即席賦詩曰:「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從此,這道原名為「福壽全」的菜就此改名為「佛跳牆」。做法:香菇用溫水泡軟,鮑魚用清水泡軟,乾貝,海參用清水泡,將鵪鶉蛋剝皮備用,鍋裡放入適當的食用油。用熱油發花膠和牛蹄筋,將發好的花膠和牛蹄筋放入溫水中泡軟,水開後倒入排骨雞塊,撇去浮沫撈起。倒入砂鍋,加入薑片,蔥和倒入清水,蓋上鍋蓋中火燜兩小時,放入泡好的香菇,鮑魚,乾貝,花膠,牛蹄筋,鵪鶉蛋,海參,大蝦,倒入雞湯,花雕酒蓋上鍋蓋,文火煲兩小時,加入適量鹽。參考圖
珍珠翡翠白玉湯起源:珍珠翡翠白玉湯是一道用白菜幫子、菠菜葉兒(翡翠),餿豆腐(白玉)和剩鍋巴碎米粒兒(珍珠)做成的一道湯品。民間相傳珍珠翡翠白玉湯是源於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少時家貧,從沒吃飽過肚子,常常一整天討不到一口飯吃。有一次,他一連三日沒討到東西,又餓又暈,在街上昏倒了,後為一位路過的老婆婆救起帶回家,將家裡僅有的一塊豆腐塊和一小撮菠菜,紅根綠葉放在一起,澆上一碗剩米飯一煮,給朱元璋吃了。朱元璋食後,精神大振,問老婆婆剛才吃的是什麼,那老婆婆苦中求樂,開玩笑說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湯」做法:水先燒熱,將小青菜、豆腐、一團剩米飯放進去,然後放三小勺麵粉和三小勺澱粉,加一小勺鹽,中火煮五六分鐘就可以了,出鍋前滴入幾滴芝麻油。參考圖
叫花雞起源:叫花雞,是江南名吃,歷史悠久,是把加工好的雞用泥土和荷葉包裹起來,用烘烤的方法製作出來的一道特色菜。只要是看過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肯定知道這道菜。用泥巴把雞包起來,架火燒泥巴,泥燒熱了雞也就熟了。它又名富貴雞。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個叫花子,沿途討飯流落到常熟縣的一個村莊。一日,他偶然得來一隻雞,欲宰殺煮食,可既無炊具,又沒調料。他來到虞山腳下,將雞殺死後去掉內臟,帶毛塗上黃泥、柴草,把塗好的雞置火中煨烤,待泥幹雞熟,剝去泥殼,雞毛也隨泥殼脫去,便露出了煨熟的雞肉,叫花雞便做好了。另外還有個傳說,當年乾隆皇帝微服出訪江南,不小心流落荒野。有一個叫花子看他可憐,便把自認為美食的「叫化雞」送給他吃。乾隆困餓交加,自然覺得這雞異常好吃。吃畢,便問其名,叫花子不好意思說這雞叫「叫花雞」,就胡吹這雞叫「富貴雞」。乾隆對這雞讚不絕口。叫花子事後才知道這個流浪漢就是當今皇上。這「叫花雞」也因為皇上的金口一開,成了「富貴雞」。流傳至今,也成了一道登上大雅之堂的名菜。做法:整隻雞裡外抹少許鹽,把蔥姜蒜塞進雞肚子裡,淋上料酒,冷藏醃製2小時。醃製好後,用荷葉將其包裹起來,挖點泥土,澆水攪成泥巴,給荷葉外面均勻地塗上泥巴。用竹籤在泥面上扎幾個小孔,將烤箱預熱至200度。將包好的叫花雞放入,烤兩個小時。等稍稍放涼,敲開泥殼,剝去荷葉即可。參考圖
北京烤鴨起源: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於中國南北朝時期,《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在當時是宮廷食品。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裡嫩。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流派:掛爐烤鴨和燜爐烤鴨。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它以色澤紅豔,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在1864年,京城名氣最大的「全聚德」烤鴨店也掛牌開業,烤鴨技術又發展到了「掛爐」時代。它是用果木明火烤制並具有特殊的清香味道,不僅使烤鴨香飄萬裡而且還使得「北京烤鴨」取代了之前我們介紹過的「南京烤鴨」。做法:將鴨子肚子剖開並掏出鴨內臟後洗淨內部乾淨,並切掉兩隻翅膀跟鴨腳,用一個酒瓶塞進鴨子裡讓鴨子站著。煮一鍋開水,慢慢地淋到鴨子上,看到皮收縮起來出現毛孔了就好,淋遍全身,取醬油、料酒、鹽混合,均勻塗抹到鴨子上,靜置一小時左右。取蜂蜜加水稀釋,不要太稠就好,均勻塗抹到鴨子上,這個是為了皮脆的,多塗幾遍,也可以過半小時再塗一遍,放在陰涼的地方風乾一晚上,等鴨子皮完全乾了可以取出來烤,皮越幹烤出來越脆。(可以用吹風機將潮溼的地方吹乾。)取一隻蘋果切塊塞進鴨子肚子,入烤箱肚子朝上200度40分鐘,實際情況自己斟酌,鴨子顏色變得棕紅髮亮就可以了,翻看一下鴨子兩面都不錯了就可以拿出來片肉了。參考圖
感謝您的觀看,請幫忙點個讚,謝謝您嘞,關注我,更多精彩等著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