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病的病因介紹 佝僂病後遺症有那些?
2025-07-20 19:56:10
佝僂病是一種一位內缺乏維生素F而引起的全身骨骼發育、骨組織鈣化不全的疾病,一般都發生在2歲以內的小孩身上,不過可以通過使用維生素D來預防,懷胎期間母親適當補充維生素D也可以很好的預防,佝僂病是一種會有嚴重後遺症的疾病,而且併發症也會很多。
佝僂病的病因介紹
1、維生素D攝入量不足
所謂攝入(吃入)的維生素D係指外源性維生素D,均含於食物之中,如每升牛奶中含維生素D3-40國際單位,一個蛋黃含25國際單位,每公斤肝類含15-50國際單位。實際上這些食物中的維生素D含量往往不能滿足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如果再加上餵養不當的因素,就很容易造成維生素D的缺乏。
2、紫外線照射不足
內源性維生素D由紫外線照射而來。皮膚的基底層貯存有7-脫氫膽固醇,經日光中紫外線照射後可轉化為膽骨化醇,也就是維生素D3。因此,孩子通過經常進行戶外活動,就可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3。一般日照時間的長短與佝僂病的發病有密切關係,南方日照時間長,佝僂病的發病率低;相反,北方日照時間短佝僂病的發病率就高。此外,如果存在吸收或阻擋陽光中紫外線的因素,也可造成內源性維生素D生成不良,如現代高層建築的遮擋;空氣汙染以及整日閉門不出等。
3、其他因素的影響
包括:
(1)食物中鈣、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當:人乳中鈣、磷的比例適當,為2:1,容易吸收;而牛奶中的鈣、磷含量雖然較高,但因磷含量過高,反不易吸收。因而,牛奶餵養的小兒中佝僂病的發病率較高。
(2)生長發育過快:小兒生長發育過快時,維生素D的需要量大,如供給不足就易發生佝僂病。此外,早產兒原本體內鈣、磷儲備不足,加上出生後生長發育較快,極易發生佝僂病。
(3)慢性疾病:如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腹瀉及肝、腎疾病,往往影響鈣、磷吸收,易導致佝僂病。
佝僂病後遺症有那些
佝僂病可分為初期、激期、恢復期、後遺症期。一般2歲以上的小兒如患有佝僂病多已進入後遺症期,最多見與3歲以後的小兒。
佝僂病的後遺症是指佝僂病的症狀消失,X線及血生化檢查均為正常,骨骼改變不再進展,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最多見的後遺症有:肋緣外翻、雞胸、漏鬥胸、「O」形腿、「X」形腿等。
佝僂病後遺症應該怎麼辦
後遺症期所形成的骨骼畸形是不能逆轉的,關鍵是使其不再繼續向前發展。孩子進入後遺症期後,已不再需要額外添加維生素D和鈣劑,主要通過加強體格鍛鍊使畸形的骨骼得以改善,而不致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雞胸是指小兒胸骨明顯前突;雞胸的患兒除飲食中注意多食含鈣的食品外,應多做一些擴胸的運動,如擴胸的被動、主動操、遊泳等,只要堅持鍛鍊,隨孩子年齡的增加,雞胸的症狀就會逐漸得到緩解。
「O」形腿患兒、「X」形腿患兒,可分別做內側肌肉群和外側肌肉群的按摩,以增強肌力,或穿適宜的矯形鞋和下肢矯形套。畸形嚴重者還可以通過外科經手術矯治。
佝僂病怎樣治療
1、一般治療
包括餵養、護理和加強體格鍛鍊。如飲食缺鈣,可給乳酸鈣或葡萄糖鈣,但每日不得超過l克。如鈣磷都缺乏,可用磷酸鈣與維生素D同服,並多給蔬菜、水果及蛋黃等食物。加強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照射。
2、維生素D治療
①普通療法:口服維生素D濃縮製劑(包括濃縮魚肝油)每日0。5萬一2萬國際單位。持續一個月後改投預防劑量。夏天口服魚肝油可減量,但不宜完全停止。以上劑量和療程,可隨地區和病情不同而適當增減。
②突擊療法:晚期或重症患兒或有長期瀉痢、黃疽以及其他遷延性疾病的患兒,必要時可用濃縮維生素D製劑作大劑量突擊治療,口服或注射均可。口服時可將總劑量在兩星期內分次給予。肌肉注射大多以30萬一60萬單位一次注入,一般注射一次即可。無論口服或注射,每次不超過60萬單位。突擊療法只為應急,不可持續濫用。每次洽療前應先給鈣劑,一般口服10%氯化鈣溶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用3天。對嚴重營養不良、身體特別虛弱的患兒,不可用突擊療法。
用大量維生素D時須注意防止中毒,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3、鈣劑治療
在給維生素D的同時,可服適量的鈣劑或骨粉。如葡萄糖酸鈣每天l一3克,口服;或元素鈣每天500一600毫克。鈣劑應長期服用,一般持續數月或者數年。
4、人工紫外線療法
天然日光為最經濟的維生素D來源,但受季節氣候的限制。必要時可用人工紫外線(如水銀石英燈)治療。每星期照射3次,每次5一20分鐘。每一個療程為4一6星期。有皮膚不良反應時可暫停。
5、矯形療法
經過上述治療後,病情較輕者,骨骼畸形多能自行恢復,不需矯形。晚期佝僂病較重的畸形不一定能完全復原,需在4歲以後佝僂病停止進展時考慮手術矯形。為了預防胸部畸形,可將患兒置於俯臥位,使其頭部抬起,每日2一3次。
如何有效預防佝僂病
1、胎兒期
1.孕婦要多曬太陽和多戶外活動
2.孕婦要多喝牛奶
3.孕婦在孕期的5個月以後,開始每天補充適量的鈣(500毫克左右,相當於金箍棒成人鈣片6粒左右)
4.於妊娠中、晚期補充維生素D;每天400~800IU(相當於貝特令或伊可新一粒)。但是很多婦產科醫生認為維生素D對胎兒的安全性還不是很確定,所以很少給孕婦開維生素D。
2、嬰兒期(一歲以內)
1.寶寶要多曬太陽和戶外活動,這一點作為第一點,也是最最重要的,也最經濟、最有效。
2.從滿月開始,每天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方案》的建議每天400~800IU(相當於貝特令或伊可新一粒)。魚肝油要每天吃,一直堅持到1歲半左右。
3.提倡母乳餵養,哺乳期間媽媽要補充適量的鈣劑、魚肝油和多曬太陽。
4.6個月以後要每天補充適量的鈣劑。
5.多喝奶。曬太陽和戶外活動是有一定區別的。戶外活動不一定等於曬太陽。曬太陽是指人皮膚直接接受陽光的照射。而且,每天照射的時間0.5~1小時。冬天可以接受陽光照射的部位為臉、小手和小腳、屁股等。家長要根據具體情況自行把握照射的時間和方式。
總結:無論如何對小孩的營養補充一定要好,既然生下來了就應該負起責任,懷胎期間也一定要做好預防佝僂病的工作。相信醫生,按照醫生的指導,合理用藥,同時定期去醫院做相關檢查,這是最合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