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的原因是什麼?猝死的預兆有哪些?
2025-07-22 20:03:12
猝死是指在沒有明顯預兆情況下的突然死亡,從發生到宣布死亡往往時間都在幾個小時以內,切常發生在一切運動的過程中,不過猝死者多多少少本身都有一些疾病,心臟方面的居多,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說說猝死的原因一般是因為什麼,生活中一些細微的事情其實也是猝死的預兆,一起來看看吧!
猝死的準確定義
猝死是人類的最嚴重的疾病。不同的文獻關於猝死的定義不盡相同,作者認為比較科學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猝死定義:「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
從發病到死亡多長時間才能認定為猝死呢?具體的量化時間目前尚無公認的統一標準,分別有人認為其從發病至死亡的時間在1小時、6小時、12小時和24小時之內,有人認為也包括48小時之內的死亡者。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的時間是6小時之內,但這僅是一家之言。目前公認的是發病1小時內死亡者多為心源性猝死。
猝死的原因是什麼
1.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也稱為心臟性猝死,它指由於心臟原因導致的患者突然死亡。目前多數人接受的有關心臟性猝死的概念是:「由於心臟原因所致的非預見性的自然死亡,患者即往可以患有心臟病或無心臟病史,從發病到死亡的時間一般在瞬間至一小時之內。」心臟性猝死在所有猝死患者中佔絕大多數,研究顯示,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臟性猝死佔75%。其中最常見的病因是冠心病猝死,見於急性冠脈症候群。
2.非心源性猝死
也稱非心臟性猝死,指患者因心臟以外原因的疾病導致的突然死亡,約佔全部猝死的25%。臨床常見的主要疾病包括呼吸系統疾病如肺梗死、支氣管哮喘,神經內科疾病的急性腦血管病(如腦出血),消化系統疾病如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等。此外還有主動脈夾層、嚴重的電解質紊亂(如內源性高血鉀)等。
猝死的預兆
1.近期出現或加重的胸悶。
如果近期突然出現活動後胸悶,休息一段時間可緩解,這種現象提示您可能患了冠心病。突然出現的症狀表明冠狀動脈內的粥樣硬化斑塊還不穩定,隨時有可能發生破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如果以前就偶爾有胸悶的症狀,近期症狀變得更加頻繁,程度更加嚴重,同樣說明以前尚屬穩定的斑塊目前出現了小的破損,並且隨時都會發展為大的破損,導致急性心梗的發生。遇到這種情況,應儘快到醫院就診,並進行藥物或手術治療。
2.心慌。
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觀感受。不定期出現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結果。多數心律失常的危險性較小,不會引發猝死,但如果是頻繁發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則有發展為室顫的風險。另外,很多老年人出現心慌是房顫作祟,如果房顫伴發心臟傳導疾病,也很容易進展為室顫。室顫發作後,數分鐘之內即可導致死亡。因此,頻繁心慌發作也應及時就診。
[NextPage]3.心跳過緩。
心臟的跳動是由特定的起搏細胞發起的,起搏細胞功能變差就會導致心臟跳動速率減慢,嚴重時會引發心臟停搏。起搏細胞功能會隨年齡增長逐漸變差。隨著我國人均壽命的不斷提高,8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也在增加,這部分群體的起搏細胞功能會逐漸變差,心率日益減慢。老年人活動量通常較小,較慢的心率也能維持正常生活所需,因此往往被忽視。老年人應定期監測血壓、心率,如果出現心率小於50次,血壓變低,就很容易出現長時間的心臟停搏,導致猝死。
4.暈厥。
暈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數暈厥是由於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常見的原因包括竇房結疾病、房室傳導阻滯、迷走神經張力過高等。暈厥有時持續幾秒鐘後能自行恢復,如果不能恢復,便會造成猝死。因此,出現不明原因暈厥後應非常警惕,儘快查明原因,預防下一次暈厥甚至猝死的發生。
5.不明原因的疲乏。
猝死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會發生。很多年輕人工作壓力較大,常出現疲勞,屬於正常情況。但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乏力,或伴有胸悶、水腫,則應警惕猝死的發生,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心肌炎在年輕人中比較多見,通常見於感冒1~2周後,出現疲乏、胸悶、乏力等症狀,極易引起急性心衰。這種情況下應嚴禁重體力活動,臥床靜養。心肌病多是遺傳性疾病,早期不易察覺,出現症狀時多已發生心肌結構的不可逆改變,如心臟擴大、心肌肥厚等,非常容易引發猝死。因此,當出現不明原因的疲乏、胸悶時,應高度警惕心肌炎、心肌病的發生。
6.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
腦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有些卒中起病急驟,幾分鐘內就會發生肢體癱瘓、血壓增高,這種情況下,患者若及時就診可挽救生命。但有些腦卒中起病緩慢,早期只有輕微症狀,患者並不在意。一旦進展,可能引發猝死,因此需要多加留心。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或房顫的患者,腦卒中的發生率高於普通人群數倍。如果出現單側看不到東西、單側肢體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穩、有踩棉花感,應警惕腦卒中的發生,及時就診。做到早期識別,往往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