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太極拳對身體3大好處 能提高女性腎功能
2025-07-23 20:30:08
孫式太極拳是太極拳界的一個流派,是由孫祿堂先生所創,曾經被認為是中老年人的運動,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實踐證明孫式太極拳對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好處而被廣大太極拳迷喜歡,孫式太極拳動作柔軟,緩慢均勻,猶如行雲流水、雁群起落,有不少頸椎病、心臟病、關節炎、腸胃功能紊亂的患者,練習孫式太極拳有很好的導引吐納術,還能對呼吸、循環、消化等系統的功能協調,從而增強了體質。孫式太極拳對女人腎功能起著積極作,對女性的健康至關重要。下面就跟著太極拳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孫式太極拳對女人腎功能作用
太極拳運動以腰為主,主張強腰固腎,以腰為主宰對女性生殖器官起到按摩和保健作用,提高女性腎功能。
根據中醫理論,女性病主要跟經絡的任脈有關,在跟任脈密切相關的同時,還有一條經脈左右著女性的身體,這就是帶脈,帶脈就是平時系腰帶的地方,這條橫的、環繞形的帶脈,對女性的健康至關重要。
太極拳以腰為軸的轉動,就是對帶脈、命門、兩腎的按摩過程,這對女性的腎功能以及生殖器官非常有益。女人腎虛對身體影響很大,嚴重者會導致不孕,輕者導致內分泌失調,氣色差,因此女性應該通過太極拳補腎益氣調節氣血。
中醫認為,腎為生元之本,腎陰統攝全身之陰,腎陽統攝全身之陽,五臟之陰氣,非腎陰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腎陽不能發,這樣才能「扶正固本」。
習練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以腰為軸使下腹與腰部的運動量增大,對女性生理健康有特殊功效。
孫式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
一、對神經系統的協調。
人體的無限複雜的多樣活動是依賴大腦神經的興奮與抑制調節的。在太極拳運動中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使人體在活動中用意不用力。 「調息」,就是心息相依。
「心」是指意念,「息」是指呼吸。練習時要心清、腦靜 手到意到,呼吸與動作密切配合,動作由意識作導引,安祥中帶有全神貫注,使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都能更好調整。
我們在一般工作及勞動中都是以右手為主,左手輔助之, 而練習太極拳是二上肢都交替活動。如「玉女穿梭」是兩上肢、兩下肢交替動作於四個方向,能調節大腦神經的靈活性,對失眠和神經衰弱者是非常適合的。
因為採用「心靜用意」的練法,「意守丹田」使大腦皮層在運動中休息,中樞神經既指揮了全身器官機能的調節動作,又訓練了神經系統的靈敏性。
雖然是慢速度而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則是靈敏的,當我工作疲勞頭昏腦脹時練一趟孫式太極拳會有腦清神靈之感。此拳對腦力勞動者消除大腦皮層的疲勞起了良好作用。
二、增強呼吸、循環、消化系統的功能
練習此拳能增強人的「宗氣」。祖國醫學認為「宗氣」聚於胸中,支持肺呼吸和心臟血液循環。
《內經》曰:「五穀入胃,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墜,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呼吸焉。」說明了胸中宗氣,可借呼吸氧氣以養之,又須飲食營養以補助之。
宗氣不但是肺呼吸的綱領,也是全身血液循環之綱領。在練拳時對腦橋和延髓,對呼吸和血液循環運動起了促進和調節作用。
如當練拳「開手」、「合手」時,要求兩手抱球。合與面寬,開與肩寬,要求松肩墜肘。兩下肢站立之時,略下蹲與肩同寬,就是,培養人練習「宗氣」。
當開掌與合掌時鍛鍊了胸大肌,增強了肺活量,在練習時要求呼吸綿綿,「意守丹田」達到了「腹實胸寬」狀態。
使呼吸逐漸調節到深、長、細、勻,增強了人體從外界攝取氧氣,使之進入循環血流,二氧化碳則從血流轉移到肺泡排出體外(這肺呼吸過程叫外呼吸),與此同時又促進了組織內所進行的氧化過程,增強二氧化碳向血流中排出以及從血流中吸取氧氣。
(這種呼吸為內呼吸)。在練習開合手時還能促進胃腸功能加強蠕動功能,再配合腹式呼吸,並協調了肝脾等功能。
當患者感胃脹疼痛或肝區疼痛,膽囊炎疼痛放射到背肋疼痛時,教他練習開合手動作加上摟膝拗步等動作後,患者感到易接受此簡易動作,更感練後舒適疼痛緩解,胸部悶脹消失。
當練習左右摟膝拗步這些纏繞旋轉的運動時,使動脈血管得到了柔和舒張,促進血液循環,不僅提高肺部及血管的吸收氧氣排除二氧化碳的功能,也促進了淋巴系統的新陳代謝。
所以這幾個動作對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肺氣腫、肺結核、肝膽脾胃疾病是非常適合的。
三、暢通經絡,強健肌肉關節
練習孫式太極拳以腰為軸,螺旋式的圓形動作比較多,如攬扎衣、雲手、轉身蹬腳、倒攆猴、三通臂等,使全身各部分的肌肉群和肌肉纖維都參加活動,肌肉均勻豐滿,柔韌有彈性。
全身關節都有多方面的、幅度較大的柔和活動。關節受到肌肉牽引而旋轉、收緊,起到自我按摩的作用,有助於骨骼的強健,保持了關節的靈活性,韌帶柔韌的彈性。
結語: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相信大家對練習孫式太極拳好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不僅對神經系統的協調、增強呼吸、循環、消化系統的功能、暢通經絡, 強健肌肉關節等好處,對對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肺氣腫、肺結核、肝膽脾胃疾病是非常適合的。所以平時大家可以多多練習練習孫式太極拳。